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鸦片战争直接原因 > 第二章 英国崛起(第1页)

第二章 英国崛起(第1页)

弃陆转海

从世界地图上看,英国很像亚洲的日本。它们都是岛国,面积都不大,都隔着一道海峡与亚欧大陆相望。不过英国面积更小些,而且,日本列岛上只有日本,英国所在的不列颠群岛上却还有一个国家--爱尔兰。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里的“联合”,指的是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的联合。最初,它们都是独立的王国,后来英格兰逐渐强大并一路扩张,最终兼并了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北部(北爱尔兰)。因英格兰始终是主体,所以习惯上称英国。

英国还一度扩张至欧洲大陆,也就是今天的法国境内。公元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地打了116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这场人类史上最长的战争促进了战术与武器的发明。战争早期与中期,英国凭借重骑兵和可以洞穿甲胄的威尔士长弓占据优势,但进入后期,逐渐败于法国的火药武器与火炮。百年战争的结果是,英国一无所获,还丧失了所有在法国的领土,英国只好放弃称霸欧洲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此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最初,西班牙帝国凭借哥伦布率先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先发优势,得以称霸世界,西班牙运宝船不断满载美洲的金银返回国内,令英国非常嫉妒。但当时的英国海军还不入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给英国的海盗及冒险家们发放“私掠许可证”,纵容、教唆他们沿途抢劫西班牙运宝船,然后均分利润。1572年,仅英国传奇海盗德雷克就从西班牙船队必经的航道上抢劫了30吨白银。后来,英国还暗中支持当时属于西班牙领地的尼德兰(荷兰)人的独立运动,西班牙忍无可忍,最终于1588年派出“无敌舰队”,试图一举击垮英国,但反倒被英国所败,150余艘战舰仅有40余艘逃回西班牙,27000名士兵仅剩不到1万人。国势鼎盛的西班牙从此停滞不前,英格兰则成为海上新贵,之后它通过一场又一场侵略战争和争霸战,最终建立起一个殖民地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2.工业革命浪潮

1776年是英国殖民史上的分水岭。这一年,英国已经营了将近两百年的北美殖民地--美国,在英国的两个老对手西班牙与法国的支持下打响了独立战争。7年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被迫与美国签订《巴黎和约》,承认其独立。对此,乔治三世一生都无法释怀,当时还沮丧得几乎要退位。因为他觉得,英国此后肯定会像当年的西班牙和荷兰一样,沦为二流国家。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就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国国内已拉开一场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产业革命,也就是著名的工业革命。

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因瓦特的一项发明而走向高潮。瓦特--这个响亮的名字永远和近代大工业联系在一起,永远被视作人类社会迈入机器动力时代的醒目路标。他的祖父是数学老师,父亲是手艺高明的技师。在家庭的影响下,瓦特虽说自幼体弱多病,但他热心科学技术,善于思考,而且动手能力很强。他的少年时期,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整个社会对技术革新充满期待的时代。1757年,21岁的瓦特的才华便得到了化学家布莱克等人的赏识。从这年开始,他开始研究蒸汽机。1769年,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试制成功,之后又经过多年持续研究,最终投产。从1775年开始,各地订货源源不断。至18世纪80年代,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从轮船运输、铁路运输到棉纺织生产,蒸汽机都发挥出神奇效应,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在这种新型蒸汽机的召唤下,一个崭新的世界来临了。

蒸汽机与冶金业等各种工业的结合,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向纵深发展。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其名著《国富论》中举过一个制针的例子,大意是说,原先10个男人分工合作,每天只能制针4。8万枚,但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后,1台机器在1个11小时的工作日中即可制针14。5万枚。一名女工可以同时看管4台机器,因此,她一个人借助机器每天就可以制针60万枚。再以磨面为例:1768年,瓦特在伦敦大不列颠面粉厂安装了两台蒸汽机,每台蒸汽机有50马力,可以带动50对磨石,每周可产面粉16000蒲式耳。这是英国面粉业的空前壮举,很多上层人物被吸引,去面粉厂参观一度成为一种风气,人们因为去过面粉厂而感到自豪。从1785年开始,在蒸汽机的有力推动下,作为英国工业革命园地的棉纺工业逐步走向机械化。1786年,在曼彻斯特市的大街上只耸立着阿克莱特纺织工厂一家企业的烟囱,15年后,这样的工厂已经发展到50个了,其中大多数都使用蒸汽机。

蒸汽机把英国工业革命推向了最为坚决、最为彻底的发展道路,英国社会经济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改造。在英国大地上,到处机声隆隆、烟尘滚滚,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煤业迅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新兴产业悄然崛起。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约80年间,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十分迅速。原棉输入量,1761年为400万磅,1800年便增加到5600万磅,1815年更是剧增到1亿磅;棉布制造量,1796年为2100万码,至1830年已增长至3。47亿码;生铁生产量,1740年为1。7万吨,1796年升至12。5万吨,1806年快速上升至25。6万吨。

人类社会发展到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一切都开始发生根本变化,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在英国宣告诞生。此后,它就像一团燎原之火,引发并点燃了法、德、美等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热情。欧洲国家积极引进英国的工业技术和生产设备,吸引英国技术人才和资本,推动并完成了本国的工业革命。法国棉纺织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领域都有来自英国的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监工等,仅在1822年前后两年间,就聘请英国技术人员1600多名。德国也从英国引进大批机器,甚至不惜重金聘请英国技术人员和专家到柏林建厂,生产机器。随着工业革命接近完成,英国逐步积累了大量资本。这些资本不仅被用于国内投资,而且也被用于海外谋利。英国资本大量流入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在那里进行工业品生产,而移居国外的英国人也携带大量资本,在世界各地开拓创业。在法国铁路建设中,英国占有一半以上的投资比例。至19世纪40-50年代,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后,英国基本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作“世界工厂”,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奠定,重塑了英国继续进行大规模殖民掠夺的实力。

历史:

《国富论》里的中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意提到了中国。他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天的旅行家们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游历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3.坚船利炮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机械制造和冶炼技术大为提升,为制造高质量的枪炮和战船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和技术。

英国的火炮不仅铁质优良,而且使用先进的铁模工艺对炮膛进行深加工,更为光洁,有利于提高射击速度;利用科学方法对火药燃烧、弹道和初速度等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射击精准度。1800年,英国研制出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1838年,又研制出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而此时的清军武器装备,鸟枪射程只有100米,射速仅为1~2发分钟;火炮铁质低劣、气泡多,极易炸裂自伤;使用落后的泥模铸炮工艺,铸件毛糙,且对炮膛没有深加工,致使炮弹射出后弹道紊乱,射击精准度降低。

此时,由于科学与工业的发展,英国已掌握了黑色火药的最佳配方。按照科学家歇夫列里的科学理论研究,硝、硫、炭的配组比率以74。84%、11。84%和11。32%为最佳火药配方。英国据此配置了枪用发射火药和炮用发射火药,硝、硫、炭的配组比例分别为:75%、10%和15%和78%、8%和14%,这两种配方被西方各国确定为火药配方的标准。此外,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英国火药已在近代工厂中批量生产,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数量,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与清军火药生产作对比,可更为清晰地理解英国火药的先进性。清军火药配制主要凭借经验,沿用明末的配方,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为主。鸦片战争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采用的火药配组比例是:硝80%、硫10%和炭10%,与英国对比,含硝量明显过高,其结果是容易吸潮,不便久贮,爆炸效力低下。加之没有机械化设备,只靠舂碾等手工生产方法,一方面无法提炼出高纯度的硝和硫,另一方面粉碎和磨光等加工工艺落后,导致火药颗粒粗糙,大小不一,难以充分燃烧。

英国海军为当时世界之最,拥有各类舰船400余艘。船舰所用木料坚实,能抗风浪、涉远洋;船底为双层设计,抗沉性优良;排水量从百余吨到千余吨,航行、运载能力强;舰炮数量从10门到120门不等,作战防御能力强。而清军最大的战船,其排水量吨位都比不上英军等外级别的军舰,舰炮最多的战船,火炮数量仅仅相当于英军最少的军舰。

18世纪以来,英国凭借其雄厚的近代工业生产基础,拥有了比世界上其他各国更为先进的枪支和火药,以及数量更多和装备更强的战舰,逐渐确立了它的海上霸权。在1793-1815年的英法战争中,英国打败了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并以坚船利炮作后盾,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的海外市场,一步一步地迈上了称霸海洋的殖民道路。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也早已成为英国觊觎的下一个殖民对象。

历史:

火药

火药的问世与中国古代道家的炼丹术有关,炼丹术的“哲学理论”非常可笑:在自然界,矿物比植物长寿,植物又比动物(人)长寿,所以要取长寿者之精华补不长寿者。火药的成份是硝石、硫磺与木炭,硝石、硫磺都是矿物,木炭则是植物。这个可笑的理论却意外地导致了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人除用火药做烟花爆竹外,也用来生产火箭、突火枪、火炮等火器。后来,火药及火器通过蒙古人及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得到长足发展后又传回中国,明朝时,东西方差距尚不大,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才大幅落后于西方国家。

4.资本家崛起

英国的政治体制迥异于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简单来说,法国等欧洲大陆帝国奉行绝对君主制,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英国国王却要与贵族及低级贵族(大地主等)分享权力。早在1215年,英国就颁行了旨在约束王权、保障贵族权益的《大宪章》。之后,英国王室法院又制订出旨在保护平民自由权、约束地方贵族滥用权力的“习惯法”。自由权激发了英国国民的个人进取心,培养了英国的商业精神,推动了私人企业的发展。16世纪后期,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获得英国王室的特许,得以在某些领域实现垄断,在某些边远地区甚至拥有政府的权力。这些公司后来成了英国海外殖民掠夺的先头兵和进行殖民统治的最有力工具。

工业革命掀起了商业的狂潮,也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在取得巨大的财富成就后,角逐权力逐渐成为新兴资本家的生活重心。罗伯特·皮尔家族的崛起是个很好的例子。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才智,皮尔从一名印布工人逐步发迹,并对政治生活产生了兴趣。在他的熏陶和支持下,他的儿子小皮尔大学一毕业就积极投身政界,之后历任爱尔兰事务大臣、英国内务大臣与下议院议长,并最终于1834年成为英国首相。短短两代人时间,皮尔家族便完成了从财富到权力的双重征服,这对同时期的新兴资本家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但是,“资本有大小,主义都一样”,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一旦资产家开始控制国家,资本和政权的威力就会被迫不及待地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彻底改造英国社会,进而深深影响全球进程。随着工业时代的全面来临,新一轮血与火的武装征服与现代文明“输出”,一并提上了英国资本家们的议事日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