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跟李小康的年纪都不小了,林婆子跟周氏夫妻都盼着他俩早些成亲,请人看过日子后挑了个最近的好日子,就在九月初,秋收一过就办喜事。
眼看要到五月,离九月不过四个月的日子,李小康一日塞一日高兴,郁知秋瞧着他最近脸上都笑出褶子来了。
喂猪、打水、砍柴李小康忙进忙出地干活,做啥都特别有劲儿。
要说亲事最近的,那得是胡莺跟郑松,他俩的好日子定在五月二十二,细算下来将将一个月。
胡家老两口疼孙女,从过了年就开始准备,什么都想给孙女尽量准备好的。
柜子家具跟四季衣裳倒是都准备好了,在请厨子这事上犯了难。
王氏就这么一个女儿,她自然想女儿的亲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她跟着刘家干活已经有一年多,吃的好东西比较多,乡下厨子做的席她有些看不上,酒楼的厨子花费又太高,有些不划算。
“娘,不过是一顿酒席,别人家请的谁咱家就请谁呗,不是什么大事,你看你都愁多少天了。”胡莺在王氏身后,边替她按肩边劝她。
王氏满脸不情愿:“傻闺女,你又不是没吃过村里的席,那些菜也就糊弄糊弄没吃过好东西的人,弄些肥肉就把人打发了。”
“娘就你这么一个女儿,虽说咱家只是办出阁宴,娘也想办好点,不叫别人看轻你。”
“娘,我知道家里人疼我就够了,我不在意旁人怎么看,就办简单点,给家里省点钱。”胡莺低头眨眨眼,逼回眼角的泪意,她知道家里为了她的亲事花了不少钱。
张氏进屋刚好听见这句话,笑着道:“成亲是一辈子的大事,怎能随便敷衍过去,这事我跟你娘来安排,你别管,你等着做个漂亮的新娘子就好。”
姑娘家脸皮薄,听到奶奶说新娘子胡莺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也不知怎么的,离成亲的日子越近她越紧张。
幸好她有份活计,白天忙活下来,夜里早早就睡了,没太多时间瞎想,要是整日闲着,还不知道脑子会乱成什么样子。
张氏有事跟王氏商量,把胡莺打发去做晚饭,婆媳俩挨着坐下说事。
王氏藏不住事,张氏一坐下,她便开始念叨:“娘,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咱就请孙大厨来做吧,他做菜还行,在附近也有名气。”
“虽说我不喜欢他那副嘴脸,明明拿了银子还连吃带拿,贪心得没边,不过为了小莺的大事,我忍了。”
王氏嘴里说着忍了,眼里还带着不甘,家里的钱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要让她看不顺眼的人挣她的钱,她心里不乐意。
“不喜欢他,咱就不请他,你嫁闺女你最大,都听你的。”张氏明白大儿媳的心思,不满意厨子是一回事,最主要的还是舍不得闺女。
辛辛苦苦养大的闺女,要嫁到别人家去,再回来就成了客,谁舍得?
当娘的舍不得,她这个当奶奶的也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