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对于财富,我充其量只能把它叫做美德的累赘……财富之于美德,犹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不可无,也不可留在后面,但它却妨碍行军。不仅如此,有时还因顾虑辎重,而丢掉胜利或妨碍胜利。”培根还指出:“巨大的财富若不分发出去,也就没有真正的用处。”
世界级的时装大师范思哲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光是他收藏的名画、古董家具,就价值
连城。但他除了能亲眼看见这些财富外,还能得到什么呢?一个谜团重重的枪杀,使他的财
富倾刻变成了“他人的财富”。
“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
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建议。
所罗门,古代以色列国王,以智慧著称。他告诫人们,不可急于聚敛财富,“凡是匆忙
发财的,必难以清白。”
培根分析说,通过正当的手段和诚实的劳动所获得的财富,是步伐缓慢的。当财富是来自魔鬼的时候(比如说是通过欺诈、压迫以及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财富是来得迅速的。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甚至不惜挺而走险,以身试法,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甚至杀人越货。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一个贪官说,他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就生怕是来抓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不义之财再多,又有什么“乐趣”呢?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贪求,是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看来这话只有一半是正确的,动物无信仰,无操守,为食而亡,不计利害。人则不同,唯财是贪,唯色是渔,此种人动物性没有脱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取,那样的人,就脱离了低级的动物性了。
大作家易卜生对金钱的认识可谓精辟。他指出:“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招来熟人,却招不来朋友;钱能带来奉承,却带不来信赖;钱能使你每天开心,却不能使你得到幸福。”有一句西方谚语也道:“金钱是走遍天下的通行证--除了到天堂之路;金钱也能买到任何东西--除了幸福。”是的,金钱可以换来舒适的生活,却很难换到幸福。我们不可把单纯的物质享受,口腹之欲的满足同幸福混为一谈。我们很难说历史上那些帝王、位极人臣者以及家资巨万者比一般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幸福。吃得久了,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女人多了,也只是情欲的满足。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即有枪杆子保护的人和手拿锄头的人谁更安全,谁更有安全感,谁更满足,回答是手拿锄头的人。当一个人不得不为过多的金钱而提心吊胆,要以枪杆子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时,这个人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恐惧和烦恼之中。那么,我们便不难理解“钱多了不是好事”的古训。
以积极的心态追求财富,而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财富。一个心态平和的人,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然后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最后心满意足地离开财富。
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宋朝的文学大师苏东坡有句诗叫:“胜固欣然败亦喜”。因为才华横溢的苏大才子虽然琴诗书画无所不精,但在围棋一道上却是个臭棋篓子。更尴尬的是,他偏偏独好此道,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苏大学士就用这句诗来表明自己的心态,后人赞他胸襟宽博,不以胜负萦怀。
“胜固欣然败亦喜”,说的是那一场属于君子们的不散盛宴--围棋。在中国的传统历史上,围棋多半是闲时消遣,三两好友拾子对弈,几盘下来,谈笑间时光匆匆而过,“胜固欣然败亦喜”,棋士们追求更多的往往只是一种心境的升华和心灵的养成,也因此在传说中仙人常以棋会友,王樵烂柯,积薪逢仙,留给后世。留给后世的大多是美丽的传说。这是何等崇高的一种境界?古人有喜欢围棋者,左手和右手对下,最后是胜固欣然,败亦喜。我们正应该是这种精神的继承者。
人生一世难免成败,做一个人不仅要能赢得起,同时也应输得起。因为胜败实乃兵家常事,也是人生常事。能以客观、平常心去看待这种胜负,不那么计较成败,便可在糊涂时,拥有良好的心情。才不至于在胜利时冲昏头脑,在失败时,耿耿于怀,一蹶不振。
在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中,参赛的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
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3个人,所以竞争格外激烈。
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
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
“真是功亏一篑,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众人的看法。
这个选手若无其事地说:“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我名列第一!”
谁说跑第四名跟跑倒数第一,没有什么区别!在竞争中,自信的态度,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如果你不能将输赢看淡,而是格外认真地去计较这一切。结果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周谷城先生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他回答说:“说了别人不信,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三个字。我从来不考虑养生不养生的,饮食睡眠活动一切听其自然。”他讲得太好了,对比那些吃补药吃出毛病来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的,长跑最后猝死在跑道上的,还有秦始皇汉武帝等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贾家宁国府里炼丹服丹最后把自己药死的……他的话很清楚地说明了糊涂做人的深意。
人生无论成败,都没有什么值得牢记于心的。糊涂一点,尽快忘记那些过去的不快记忆,才会少一些压力,以后的路才能走的更顺畅。
韩国早期有一位乒乓球运动员李善玉,在国内屡战屡胜。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临赛前的一天晚上,她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用刀将自己的手腕割破,谎称有人行刺她后跑了。结果这件事被查出,成为国际上一大丑闻,为此国家队将她除名。
但在随后的韩国国内比赛中,她又屡屡获胜。为了给她机会,国家队又将她重新召回。在一次国际重大比赛中,她遭遇了一名之前从未输过球的德国运动员。开始,李善玉连赢两局,第三局对方赶上几分后,李善玉开始动摇了,结果连输三局。外电评论:李善玉没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只想赢不想输的心态上。
李善玉的这一路因赢得起却输不起,走的坎坷崎岖。这便是不能糊涂就不能胜利的代价。
每个人都不必总乞求阳光明媚,暖风习习,要知道,随时都会狂风大作,乱石横飞,无论是哪块石头砸到了你,你都应有迎接厄运的气度和胸怀,在打击和挫折面前做个坚强的勇者,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者的姿态迎接命运的挑战。
1996年英国举行的欧洲杯足球锦标赛半决赛,竞争双方分别是德国队和英格兰队。英格兰队状态极佳,又是在家门口比赛,志在必得。德国队当时也处在高峰时期。90分钟内两队踢了个平局,加时又是平局,最后只得点球大战决胜负。英格兰队极其兴奋,踢进一个点球,球员就表露出欣喜若狂不可一世的架势,而德国队却显得很冷静,踢进一个点球也基本上无甚反应。后来,英格兰队输了。一位中国足球评论员说:“英格兰队太想赢了,所以反而输了。”
查斯特·菲尔德说:“一个富足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笑看输赢得失。他们深信自然和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认为一个成功者周围倒下千百个失败者是不成功的,真正有效的成功者,只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有首禅诗写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都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当我们拼命在物质世界中寻求快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却会发现,真正的快乐只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安详。
要做到“胜固欣然败亦喜”,需要我们有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其实,人生就如一曲旋律,曲中充满抑扬顿挫与悲欢离合,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把握生活,多一分乐观,少一分忧愁,这正如事事退一步就海阔天空。我们应该享受平淡带给我们的温馨,清心寡欲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喜悦。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坦然地面对生活,在坦然中求得一分陕乐。
找了许多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们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们都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由于在我们的胸襟之中,盛满着这么两个字:坦然。坦然便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一支登山队在攀登一座雪山。这是一座分外险峻的山峰,稍有不慎,他们就会从上面跌落下去,将会粉身碎骨。突然,队长一脚踩空,向下坠落了。
当时他想发出一声临死前的悲呼,然而,只要他一出声,肯定就会有人受到惊吓,攀爬不稳,再掉下去!当时他死死的咬紧牙关,强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来。
就这样他无声无息地掉进了万丈深渊里。只有一个队员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烈的场面。原本他是可以发出一声惊叫的,但是多年的经验让他明白了,惊叫一声不仅不能救回队长,而且还会惊吓到其他队员,将会给全队带来更大的灾害。他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向上攀登,每登一步,眼泪都会掉下来,打在雪上,登顶后大家才发觉队长不在了,最后他把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大家沉默无言。
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支登山队,因为它的队员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也能坦然面对朋友的死亡。他们不仅登上了自然的高峰,也登上了人性的高峰。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早出门,直到夕阳西下拎着空空的鱼笠回家,他们依然是一路欢歌。让人不禁感到惊讶,付出了一天的时间却一无所获,怎么还能快乐满怀呢?很容易看出,给我们的答案是:“我虽然钓不上鱼,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