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怎么迟迟不供货。
虽然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当时的任正非却从这些投诉的背后看到了商机: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如此之快,交换机显然供不应求,做代
理的利润太低,不如自己生产!
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虽然当时的华为并没有完全专业的研发技
术,但是任正非仍然坚持自主研发。1991年,由于华为当时所销售的小
型交换机组装零件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了,因此任正非开始准备研
发自主品牌产品。
通信设备的研发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对于华为这样的门外汉来
说,稍有不慎,就可能倾家荡产。在决定自主研发时,华为不但缺少
相关专业的人才,连资金都非常匮乏。但在任正非看来,这次的机会
难得一遇,如果不能把握住,那么华为很可能会被其他企业超越,被
市场淘汰。
更何况当时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这么好的一次机
会摆在面前,谁都不会轻易放弃。即使拼尽全部的身家,任正非也要抓
住这次的机会。当时的华为确实缺乏很多的技术人才,在研发自主品牌
产品时,研发部门最常看见的一个场景,就是员工一边看着南京邮电大
学的《程控交换机原理》,一边研究交换机的软件设备,可以说是边学
习边研发。
自主研发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不但技术人员跟不上,就连资金也
常常供应不上,公司经常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甚至有的员工还要往公司
贴钱。但由于交换机的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华为的产品还
没有出货,就有大量的订单向华为涌来。1991年年底,在华为全体员
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研发出了拥有华为自主品牌的程控交换机BH03
(24/224),并且通过了全部的功能测试,于12月2日包装发货。
正是由于任正非独具慧眼,华为在1992年迎来了春天,但是任正非
并没有轻松起来,反而越来越忙碌。研发出了小型企业使用的BH03程控
交换机之后,任正非又看到了一个商机,也就是供应农村市场使用的局
用程控交换机C&C08。
华为趁热打铁,开始重新投入研发工作中,C&C08的设计目标是万
门机,当时知道万门机研发技术的人寥寥无几,华为也是一样,同样需
要从头开始。C&C08交换机的研发过程是华为经历的最艰苦的阶段,很
多员工比之研发BH03时期更加辛苦,但是也更加充满千劲和信心,当时
参与研发的员工也都在后来晋升为华为的高层管理者。
BH03的研发使得华为活了过来,也有了很足的底气,在C&C08研
发期间,技术人员的待遇也明显上升,而华为的员工也不负任正非的期
望,C&C08一经问世,就掀起了大量抢购热潮,C&C08程控交换机更
是奠定了华为在通信市场上的至高地位。
机遇对于任正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只要市场上出现一丝机
会,哪怕明知会失败,华为也会不惜一切地去尝试,因为时代的发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