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国,喝口茶,润润嗓,消消气。”
“要是因为这种事情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
胡惟庸把茶盏递到李善长的手里之后,又恭敬的说道。
李善长看着一脸镇定的胡惟庸道:“老夫还没说你呢!”
“老夫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你看好这群骄兵悍将,千万不能让他们有失,你怎么能被他们蒙在鼓里呢?”
胡惟庸面对李善长的指责,俨然一副学生听教的姿态。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教训得是,可下官也有下官的难处。”
“老相国退养之后,中书左相的位置就一直缺着,我为右相,徐达也为右相。”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以武抑文’!”
“正因为陛下的这个意思很明显,所以这些个骄兵悍将,也不完全以我马首是瞻。”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正如陛下所说,这些骄兵悍将打仗的时候是一把好手,可一旦不打仗了,他们就不让人省心了。”
“您也听到了,他们是嫌陛下给得太少,想要学陛下给自己的子孙‘封王’,才是主要的原因。”
李善长听到这里,也只是若有所思的重复道:“给子孙‘封王’?”
紧接着,李善长就明白了胡惟庸这话的意思。
这些做起事来,往往会胆大妄为到不计后果的骄兵悍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皇帝陛下为榜样’。
皇帝因为义子义侄发家,他们就喜欢收军中遗孤为义子义侄!
皇帝为了让嫡系子孙永远当皇帝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永享富贵,就决定要一代一代的封王封下去。
所以,他们也想着让自己的嫡系子孙永远袭爵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家底殷实。
可皇帝赏赐的这些财产,明显不足以让他们的庶出子孙也家底殷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瞒着他胡惟庸和李善长,在家乡胡作非为!
“一群只会用拳头,不会用脑子考虑后果的武夫!”
“他们怎么就能不知道,很多事情只有皇帝可以,臣工不可以?”
李善长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就‘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嘴。
胡惟庸再次宽慰道:“老相国,他们要是什么都懂了,我们以后还怎么掌控他们呢?”
“您说是吧?”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李善长放下茶盏之后,就又继续叮嘱道:“话是这么说,可也不能再让他们胡作非为下去。”
“陛下可以忍他们一次,绝对不会再忍第二次。”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放心,他们也不是真的傻子,哪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栽第二个跟头?”
“再者说了,太子殿下对他们的惩罚也不轻,无异于扒了他们一层皮。”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他们也绝不敢再瞒着我们胡作非为。”
“如此想来,这对你我二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
李善长点了点头之后,就看向太子东宫的方向道:“太子能有此手段,老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