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寒门少爷0写的 > 第四十五章 小工坊(第1页)

第四十五章 小工坊(第1页)

谈到深耕,犁的作用就不可小觑。在没有机械化作业的时代,靠人、牛拉动犁头,就成了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手段。这个时代的庞城人已经开始使用一些铁制的农具,只是犁头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就比较昂贵,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自然也就很难流行起来。

“铁的硬度不够,还是偏软。”

一旦想要去做,就要立刻投入,否则就会被各种这样那样的理由耽搁。一向被拖延症困扰的虞午,在穿越之后仿佛内外都焕发了新生,居然毫无痕迹地克服了这个坏毛病。

虞午的小工坊里,器具齐全。唐四甚至为他搭建了一个熔炼金属的熔炉,可惜没有找到煤炭,热量不够。

虞午神神秘秘地对唐四道:“四哥,你细心帮我看着,如果哪里有石炭,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出处,莫要轻易打草惊蛇!”

“你放心!”唐四这个人有一点好,就是认定了一件事,就不会轻易去质疑。作为虞午最初的伙伴,如今的他已经成了虞午队伍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时虞午的案几上摆着一大块生铁和一个简易的三角形犁头,表面是锈迹斑斑,甚至最顶部还缺少了一块。这是一种人力拉的犁头,只能浅浅地拂过表面,留下不深的一道沟痕。

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牛拉的辕犁。讲道理,这玩意儿不复杂,吴国就有得卖。可惜唐四寻遍了庞城的街市,就是没有发现有能做这东西的工坊。虞午只能理解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庞国作为一个国家已经远远落后于东胜神洲大部分的地区了。

没有现成的,只好动手来做。在陶叔的帮助下,虞午很快完成了辕架的设计。虽然曲辕犁能够实现一头牛拉犁,但虞午还是选择更为消耗牛力的两牛扛一犁。毕竟铁的质量不够好,造不出锋利的犁头,只能是加大牵引力。

而对向阳山庄而言,本来就要饲养更多的牛,在拉犁这件事上自然是不担心牛的空缺。

最难的是犁头的制作,虞午还是在大学金工实习的时候打过铁,只知道熟铁或者说钢的质量,是有碳和铁比例左右的。想要获得好的钢,要么是不断在熔融的铁液中加入碳,要么是在不断地搅拌,使多余的碳和空气反应,也就是炒钢了。

这样做就需要有足够的温度,没有焦煤是很难实现铁的有效熔融。当然,虞午只是穿越,没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就只能寻找、等待。

这种事还不能大张旗鼓,现在的他还很弱小,还要考虑到找到之后如何控制的问题。

没有找到煤炭之前,虞午只能使用木炭进行锻造,好在唐四买来的这几块铁质量都不错,勉强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我们要做的事,是实验出新的东西,并有你们将它重复一遍。所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记录。”

“可是我们,就不认识几个字啊?”

“我知道,你们都还没有启蒙,放心,很快我就会请到能够给你们开蒙的先生。倒时候你们一定要好好学。”

学堂的设置,也是要提上日程了。而现在,虞午只能让陶叔交他们一些工匠记录的简易方法,勉强应付当前的差事。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唐四再次来到小工坊时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大大的火炉面前,裸着上身的陶叔和虞午正在挥洒汗珠,敲打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陶叔的手法娴熟,每一下敲击都准确无误,仿佛是在和铁块对话。而虞午的力道十足,每一次挥锤都带着一股无穷的力量,让铁块在火光中闪烁着奇特的光芒,每挥出一下都要喊一声“八十、八十”。

黝黑的身板在火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别样的光彩。前两个月还非常羸弱的身体,经过这些日子的调理已经逐渐显现出青年人独有的青春健壮。

陶叔和虞午的动作协调默契,这样的劳作显然已经有了很多次的磨合。他俩专著于自己的动作,配合着火光的跳动,演奏出别样的乐章。

看得出来,虞午很享受这样的劳作,用最简单的技艺挥洒汗水,享受全身酸胀的感觉。

最终成型的犁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已经初具形状。硬木组合的内衬,外罩一层厚厚的铁犁头。刀头磨得发白透亮。

百里氏精心挑选了两头体型健硕、正值壮年的好牛,套上辕头。虞熊作为老管家,亲自下场,轻轻一甩鞭子。只听见“啪”的一声,两头哞哞叫的公牛,规规矩矩地向前走着。

“好叫公子知道,这鞭子不能抽在牛身上。一来是农户爱惜耕牛,不舍得他们受伤。二来一旦抽上去,牛受惊,窜出去,这地也就犁不成了,唯有打在这辕木上,既能威慑到牛,又不会太过。此也是农家的规矩!”

转眼间,一亩地就被翻了一遍,青黑色的土壤从地底冒了出来,暴露在阳光下。

牛走上了田埂,人群中发出了阵阵惊呼声。庄户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延续了一两千年的耕种方式就这样被新式的农具给颠覆。那些质疑虞午的人,此刻也不再敢聒噪了。

陈氏带着一群女子,将堆好的有机肥抬了上来,细心地木耒将它们投入到刚刚犁出的沟壑里。

虞午疲惫的脸庞上也终于爬上了笑容。

解决了耕作、施肥的问题,水源也是农业发展重要因素。与犁的制作相比,水转翻车的设计就要简单的多。这东西在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前世的虞午作为道具组的中坚力量,组装过的就不下十架。美中不足的还是铁太少,质量也比较差,只能用青铜代替,且如今的防腐措施比较少,只能一层有一层地刷桐油。

老陶一边刷,心一边在滴血。就是给土地老爷塑像也没有用过这么多的油,小公子造的这辆水车到底能不能像他说的那样不需要人力就能够将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田地里?如果将来制作工艺更精湛一些,在提供动力的基础上,将浑河水送到山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