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爸爸把这件事情像笑话一样说给妈妈听,妈妈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咱们平时还真的没有注意小康这样吝啬,孩子不乱花钱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除了钱以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成了守财奴,那对孩子的将来可不好啊!”
妈妈的一番话让爸爸也恍然醒悟,感觉他们平时在孩子如何理财方面的教育不够。于是夫妻二人开始筹划对小康的理财教育。
要说这吝啬的孩子,还真不止小康一个,还在幼儿的园西西竟然也是个天生的小守财奴。
西西爱才可是家里出了名的,才1岁的时候就知道钱了,人家当年周岁抓周的时候,面对这满桌子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全都无动于衷,毫不犹豫,一伸手就将那红红的百元大钞抓在了手里,而且谁要都不给,爷爷奶奶都说这孩子以后准是个挣大钱的料。
家里人谁也没想到,从此以后西西好像真的和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见到钱都两眼放光,偶尔看到桌子上有些一元、一角的硬币,就伸着小手抓,抓不到还要请爸爸妈妈帮忙。弄得爸爸妈妈啼笑皆非。妈妈看到西西这么爱钱,喜出望外,还特意给她买了个存钱罐,让她把那些零钱存起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西西的那个存钱罐已经很沉了,但她对此并不满足。
除了攒钱,西西还特别喜欢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众多的亲戚都会给她“压岁钱”,每当拿到压岁钱的时候,西西就感觉比吃了蜜还甜。所以每到过年,西西总是主动给亲朋好友拜年,以求她们的钱财。
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西西早早的就编好了压岁歌,一进爷爷奶奶的家门,就大声喊起来,“新年到,乐开怀;西西给爷爷奶奶来拜年;恭喜全家发大财,大红包拿过来!”逗得全家人开怀大笑,当然免不了纷纷给西西掏红包。
这时,正好叔叔的一个外国朋友到家中做客,并给爷爷奶奶拜年。西西一看到来了个陌生的叔叔,心想这回又有得红包的机会了,于是主动像那位叔叔拜年。由于叔叔对中国传统春节给小孩子红包礼仪不太了解,所以只是一个劲的感谢,并夸西西有礼貌,但却没有任何举动。
西西看着洋叔叔无动于衷,终于忍不住了,“叔叔,我给你拜年,你还没给红包呢?”
“红包?红包是什么?”洋叔叔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问叔叔。叔叔被西西这一举动弄得很尴尬,但又不能不解释,就含糊地说就是“礼物”。洋叔叔“恍然大悟”,赶紧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玩具,递给西西,“光顾说话,我差点忘了。”
西西看到洋叔叔并没有给钱,而是玩具,就解释到,“我不要玩具,你应该给我压岁钱。”“西西不许没有礼貌!”妈妈赶忙上前制止西西的行为,并把她带到了一边。家里人也赶紧说些别的避过了这个敏感的话茬。好在这位洋叔叔的中文不是很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混了过去。
但这件事却对西西的妈妈有所触动,她没有想到孩子由于爱钱,竟然向别人所要,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这一不良习惯呢?妈妈陷入了沉思。
其实作为家长对孩子爱钱这一举动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每个孩子的“财商”和对金钱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喜欢挥霍无度,而另一些孩子则会一分也舍不得花,把那些平日父母给的零用钱统统存起来。为此父母要针对孩子的理财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摆脱金钱束缚,正确引导帮助
金钱是当今世界的敏感话题,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里,孩子面对太过丰富和充满诱惑的物质,产生了对金钱的渴望和无尽的要求,怎样正确、合理地安排和运用这些金钱,对于孩子的未来人生观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当今社会的家长对孩子的理财理念也是相当的关注。
在不同孩子的众多理财理念里,有些孩子属于“海狸鼠”型。这些孩子对金钱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平时他们勤勤恳恳地攒钱,满满的储蓄罐,叮当的钱响会让这样的孩子开心无比。虽然平时孩子有零用钱,但从不舍得花,他们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不断扩充着自己的资金,而当看到自己喜爱的书籍或者需要购买的文具时,他们还会向家长要钱或者让家长购买,绝不会用自己的零用钱,即使家长要求他们用自己的零用钱购买,他们宁可忍痛割爱,放弃要买的东西,他们的终极爱好就是成天为自己“金库”不断上涨的数字而乐此不疲。
这样“顾家”和“财迷”的孩子,其实都非常会精打细算,对金钱的管理能力较强是他们的优点,但是孩子过于专注金钱数量的增加反而会使孩子过分看重金钱本身,导致对金钱的崇拜,而妨碍孩子未来更妥善和合理运用金钱的能力,甚至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在孩子的头脑中金钱理念太重,还会使孩子产生拜金主义。还可能因此影响他们以后的交往和人际关系。因此对待财迷的孩子,家长需要正确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合理消费。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支付一项家庭日常生活中如交通费这样的小费用,让孩子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立了,让孩子用成长的喜悦代替比攒钱更多的骄傲;家长还可以计划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把自己攒的零用钱拿出来作为活动费用,并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让他们感觉自己的零用钱用的其所;家长还可以让孩子用零用钱捐献和资助贫困失学的孩子,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这种热心助人,热爱社会的理念,更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从而让吝啬的孩子明白金钱的价值不是数字的堆积,而是要将它合理地用在需要的地方。
家长教育有方,学习理财方法
孩子珍惜金钱,并懂得储蓄是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对金钱的无度挥霍,更能让孩子在未来不陷入“月光族”的泥潭。但是过分的珍惜钱财,孩子也很可能陷入金钱的诱惑和陷阱,因此家长在激励孩子储蓄金钱的同时,更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防止孩子过分专注金钱和金钱数字的积累。
很多人会说,孩子爱财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孩子看重金钱的这种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成员的观念影响。有些家长本身就很会精打细算,对待家庭的收入及开销都十分在意,而且每每存钱后都会为储蓄的数字越来越多而兴奋不已。而有些家长更是抠门,无论做什么事情能省就剩,即使自己并不缺钱,但只要一提到花钱就头疼,甚至为了少花钱而占别人的小便宜。种种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对金钱的理念和金钱运用的方法。由于这些“善于经营”的家长对孩子省钱和努力攒钱的能力时常表示鼓励和提倡,就成了促使孩子形成“财迷”这种行为的直接原因,虽然孩子还不完全明白攒钱的目的,但也会从家长的行为中,深感存钱和攒钱的重要,而把攒钱当作可以炫耀或是得到家长更多奖赏的资本。但这种习惯却很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
作为家长来说,既不想让孩子养成随心所欲、大手大脚的习惯,但也不想孩子对待金钱太过注重而吝啬,如何正确适当的教育孩子的理财观念就成了许多家长的心病。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学习理财方法,让孩子懂得量入而出、勤俭节约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摆脱金钱的束缚,合理适度地享受金钱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钱要用在合理和需要的地方,而人更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3.花钱无度似“大款”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我们经常能看到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学生,随意的出入麦当劳、肯德基一些快餐店,甚至消费不低的餐馆。他们出手阔绰,几张百元大钞在他们手里根本不算什么,似乎比上班挣钱的大人还有钱,而他们那鼓鼓的小钱包甚至让辛苦赚钱的成年人都为之乍舌。
如今很多孩子花钱似流水,从不计较多少。反正他们也不用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的挣钱养家糊口。更何况他们都是家里的宠儿,哪个家长不愿满足孩子的需求呢?正是家长的宠爱和娇纵,导致了孩子在金钱上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惯。
小娇可是家里的乖宝贝,富足的家庭,有钱的爸妈,让小娇从小对金钱就没有什么概念,从来都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随着年龄的长大,小娇渐渐学会了自己花钱,每月爸爸妈妈给小娇那笔数目不小的零用钱,让小娇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那些过年过节亲属给的为数众多的压岁钱,也都被妈妈存在小娇的账户里,而那个现金卡更是放在了小娇的手中,任由她支配。
可是,随着小娇年龄的增长,欲望也越来越高,她早已不满足买个零食、尺子、橡皮之类的文具和一些小玩具,渐渐地她把目光瞄向了大商场。每次妈妈带小娇逛商场,她都要求妈妈给她也买东西,而且每次妈妈都没有拒绝过。她全身上下都是名牌,而且出手大方,在同学中是名副其实的小“大款”。
既然被尊称为“大款”,那在花钱上更是不能计较,小娇为了显示自己有钱,常常请要好的同学吃冷饮、点心和糖果;请同学们到家里做客;还常常请好朋友去吃麦当劳和肯德基。甚至给好朋友买文具和玩具。总之,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正因为小娇“大方”,她在班里人缘极好,也有不少的好朋友。
这天,正巧赶上好朋友慕容过生日,每次朋友过生日小娇都会送上好礼,这次也不例外。她本来精心准备了一只玩具熊当作礼物,但是没想到班里的小靳也准备了一只玩具熊当礼物,这让小娇感觉很不舒服,心想:我怎么能和别人送的东西一样呢?于是她开始琢磨送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可是放学就要去慕容家了,已经没时间琢磨了,情急之下突然一个想法映入脑海。
于是,放学后,小娇高高兴兴的和好朋友们来到了慕容家。大家纷纷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礼物,向好友庆祝生日。等大家都忙活完了,正在为什么都没带的小娇感到不解时,小娇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袋子,笑着递给了慕容。慕容有些诧异,赶忙打开袋子,从里面竟拿出了崭新的两张百元大钞。所有同学也都为此感到惊讶不已。
正在招呼小朋友们吃蛋糕的慕容妈妈,看到这个情景,赶忙走了过来,“小娇,非常感谢你对慕容的生日祝福。但是你的礼物太重了,我们不能收。”说着把那个红包交还到小娇的手里,然后又对所有的小朋友说,“你们作为慕容的朋友,能来给她庆祝生日,我们就很高兴了。”
小娇看着手里的200元钱,满不在乎地说:“阿姨,没事的。这点钱不算什么,您就让慕容收下吧。让她随便买点喜欢的东西。”
“你们都是小孩子,都不挣钱,不应该送超出范围的贵重礼物。”慕容妈妈拉着小娇的手温和地说着,“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不应该乱花的。更不能随随便便的就送人啊!”
小娇被阿姨一说,有些不好意思,惭愧地低下了头。
花销无度可以说是现代孩子的一大特点,也是当代社会突出的问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导致了孩子产生挥霍、无节制的错误消费观,养成了“爱花钱”的不良习惯。但由于孩子对钱的意识比较淡薄,不知道挣钱的辛苦,对他们来说只要对钱有需要,便可伸手即来。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容易珍惜,因此,这些孩子就容易养成挥霍金钱的不良习惯,为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规范孩子的花钱行为,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念和理财观念。
学会勤俭持家,杜绝盲目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