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非暴力沟通 读后感 > 第7堂课 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第1页)

第7堂课 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第1页)

别让坏情绪“污染”孩子

父母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尽量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孩子。要知道,你的孩子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父母的任何不良情绪都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父母低落的情绪会使孩子形成消极悲观的世界观,父母经常抱怨又会导致孩子报复心理的萌发,也会让孩子看不到希望,甚至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毕竟,人既是理智的动物,也是感情动物,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情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人难免会有自己的情绪,父母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

幼小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判断力,对于父母撒在自己身上的怨气,孩子并不知道是情绪的一种转嫁,而会单纯地理解成是父母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不可爱的,进而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成了日后心理疾病的温床。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安全感主要是来自于父母和家庭。一个关系和睦充满温暖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安全的。反之,则容易导致孩子适应性差、胆小、退缩等不良心理与不良行为。此外,如果父母经常拿孩子出气,无缘无故责骂小孩,就会让孩子把打骂看成“家常便饭”。当孩子再次犯错误,父母要对他进行惩罚时,孩子就会对这些司空见惯的行为没有任何反应,父母的教育将会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小孩给打皮了”,必然会对父母将来的教育无形中增加难度。所以,明智的父母是绝对不会带着自己的坏情绪来教育孩子的。

【案例回放】

早上醒来之后,紫煜发现外面下着好大的雨。匆匆忙忙吃完早餐后,妈妈送紫煜去上学。

一出小区大门,妈妈就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小水坑,结果泥水溅到了衣服上。“大早上就弄了一身的泥,这破雨天。唉,今天真倒霉!”妈妈很生气地说。听到妈妈的话,紫煜也觉得下雨天不好了,心里有点讨厌下雨了。

或许紫煜的步伐走得慢了些,妈妈怒气冲冲地催促紫煜说:“走快点儿吧,死丫头,不然要迟到了!”紫煜知道妈妈由于刚才的事怒气未消,听到这话自己也很难过。

由于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一整天,紫煜都沉浸在失落、低沉的心情之中。就连上课也没有认真听课,只是看着窗外的雨唉声叹气。

【沟通课堂】

(1)必须控制愤怒

不论是谁,如果压力超过了自己的承受限度,就必然会爆发。这就如同在夏天,用电量超过负荷量时保险丝就会烧坏一样。即使自己知道“这样可不行啊”,但仍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门,摔东西,发脾气。平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这时却怎么都不能忍受,这就是无法控制愤怒的典型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怒火往往会给孩子的情绪造成巨大的伤害。父母发火的时候,孩子的心中会充满深深的恐惧。

(2)进门前抖落坏情绪

每天不管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事,进家门前给不妨自己一点时间,剔除工作给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部打包扔在门外,一丝不留。你可以轻轻提醒自己,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在是转换齿轮,慢下来的时候。如果家的附近有公园,可以找张椅子坐坐。如果是夏天,可以看看夕阳与晚霞。

(3)把担心留在门外

下班后不要马上回家,可以在办公室多留10分钟,安静地坐在办公桌旁,拿一张白纸,写下当天在单位发生的所有事情。在已经完成的事情后面画上对钩,在没有完成的事情后面标上记号。写完后,把这张纸锁在办公桌抽屉里,不再想它。等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再拿出来看。这样处理的话,就可以避免回到家还在想单位的事情。

(4)坚决不在家加班

工作上的事要尽可能在单位处理掉,而不能把它带回家。如果你把工作带回了家,你的工作肯定会影响到其他成员(包括孩子)的自由,而且孩子的活动也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效率。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家是生活的地方,单位才是工作的地点。自己在家中的时间应该属于孩子,而不是工作。如果混淆工作和生活,经常把工作带回家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5)做“零吼叫”父母

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淘气、不合作现象时,父母通常都会向孩子发脾气,甚至靠大吼大叫来威胁孩子,试图让孩子听话,凡事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做。很多父母以为,这样做既教育了孩子,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其实不然,“零吼叫”父母远比“吼叫”父母高明得多。

对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种不理智的教育方法。时至今日,也没有听说哪位父母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屡试不爽的效果。这是因为,孩子开始时可能会屈服于父母的大吼大叫,那只是出于第一次的恐惧。一旦次数多了,孩子就习以为常了,自然就不再害怕,父母的这种“吼叫”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哭闹时,父母应当成为“零吼叫”父母。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自己因一时冲动而对孩子严厉指责、大吼大叫。这样做,不仅能够避免父母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能找到更富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一举两得。

因此,当孩子不听话,父母忍不住想要发脾气时,不妨来一个“深呼吸”,让自己静下心来,用另一种理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2.不做只会唠叨的父母

出于对孩子的殷切关爱,父母一般都会用无休无止的唠叨教育孩子成长。孩子做错事了,父母爱唠叨;孩子要做什么事情,怕孩子做不好,父母爱唠叨;孩子不会做事情,父母也会奉上自己的唠叨。面对如此喋喋不休的父母,孩子一般也会靠行使自己的“沉默权”作为回应。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超限效应”,就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父母的唠叨。研究表明,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会从不耐烦到反感,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与行为。这样一来,父母的教育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教育孩子要掌握好“火候”和“分寸”。该放手时要放手,该住口时就住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内心需求,择机而教,然后辅以具体的指导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聪明的父母切忌“唠叨”,达到“无为而治”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案例回放】

李禾平时玩过玩具后总是随手乱扔,结果弄得到处都是,让妈妈收拾起来费了不少力。为此,妈妈可没少唠叨李禾:“禾禾,去把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禾禾,告诉你多少遍了,玩具不要随手乱丢。”

有一天,李禾正在看电视,妈妈走过来对她说:“禾禾,待会儿要有客人来,你把桌子上的玩具收拾好吧。”李禾很不乐意,继续看电视,并没有理会妈妈的话。过了几分钟,客人在妈妈的引领下来到了家里。妈妈发现李禾并没有收拾桌上的玩具,有点生气,也有点尴尬。不过,妈妈这时灵机一动,当着客人的面说:“我们家禾禾可能干了,自己的事情总会自己做,自己玩的玩具也会自觉地收拾起来呢。”客人连连夸奖禾禾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只见禾禾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走到桌子旁边,把桌子上的玩具收拾起来了。妈妈发现,从那以后,禾禾玩过玩具后,总会自觉地把玩具收拾起来,再也没让妈妈提醒过。

【沟通课堂】

(1)把握住孩子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孩子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父母的言行才会对孩子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否则,就可能缺乏起码的针对性,最终导致教育失败。

(2)停止无效的说教

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父母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对孩子施以适当的处分,让孩子反省自己的过失。只要看到孩子有悔意,父母就不要再过多地加以指责。父母应当相信,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逐渐改进的,父母还是少唠叨为妙。因为唠叨不是教育孩子,多半是父母为自己的辛劳找平衡。孩子稍大一些,就会看不起经常唠叨的父母。这是父母的失败,也是父母的悲哀。最关键的是,唠叨并不是一种良性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效果是非常差的。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针对孩子的毛病、缺点,寻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

(3)不要事事叮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