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鸦片战争的时间 > 第三章 鸦片贸易(第1页)

第三章 鸦片贸易(第1页)

.鸦片与茶

由于鸦片战争的缘故,中国人大多对鸦片心怀厌恶。但鸦片本身并不邪恶,它原本是一种药材,早在西汉时期就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国,长期以来给中国人带来的不是灾祸,而是福音,三国名医华佗就曾经用它做过麻醉剂。直到近代,鸦片才沦为英国侵略者的帮凶,被用作荼毒、掠夺中国的工具。

鸦片还被西方人用作饮料添加剂,从古希腊时期一时延续至近代。英国侵略者在向中国贩卖鸦片的同时,也向本国人民贩售鸦片水。但鸦片水并不畅销,来自中国的饭料--茶,反倒蔚为成风。

汉朝时,茶叶就与丝绸、陶瓷等中国特产一道传播到了欧洲。因路途遥远,到达欧洲后它的价格会翻上数十乃至上百倍,除贵族外,很少有人喝得起。直到17世纪,欧洲各国先后通过海路到达印度与东南亚,并在当地成立各自的东印度公司,各东印度公司通过闯南洋的中国茶商收购到平价茶叶,饮茶才逐渐在欧洲风靡。但由于茶叶是中国独有的特产,到欧洲后售价依然高得离谱。以英国商人为例,每贩一担茶叶,他们至少能赚20倍的暴利。

不过,英国人很快遇到了麻烦:英国当时实行的是牛顿创立的金本位制,用黄金做货币,而中国实行的则是银本位制,包括茶叶在内的所有中国货只收白银,英国本土及英国殖民地却不产银,英国需要先把黄金兑换成白银,才能跟中国交易,金银一买一卖,不但麻烦,还令英国利润受损。最重要的是,英国人四处开拓殖民地为的是将金银整船整船运回本土,绝不是流向中国。英国人曾试图用钢琴、刀叉、睡衣、玻璃、钟表等洋货打开中国市场,但中国人过惯了虽然落后但自给自足的日子,不感兴趣。英国人转而依靠三角贸易,具体做法是英国货船载着“英国制造”从本土出发,先到非洲沿海地带换取黑奴,然后把黑奴运到白银产地中美洲,与当地奴隶主交换白银与蔗糖、棉花等,再用换来的白银换中国的茶叶,载着茶叶及蔗糖、棉花等原料返回英国。但这个贸易链条后来又因英法争霸而中断,而且英法各自为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为转嫁战费,英国又试图通过茶叶压榨其北美殖民地,并把变质的茶叶拿到北美倾销,结果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可以说,中国的茶叶间接促成了美国独立。

工业革命进入高潮后,英国资本家急于推销他们堆积成山的工业产品,并自认为英国货很有竞争力,问题只在于中国皇帝不肯开放市场。因此,才有了马戛尔尼访华。在遭到拒绝后,为了达到开辟市场的目的,英国最终选择了无耻的鸦片贸易。

真相:

茶叶战争

鸦片战争也可以视作一场茶叶战争,而且这场战争并没有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而结束。1848年,为彻底摆脱在茶叶上对中国的依赖,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钧受英属东印度公司所托,秘密潜入中国寻找优良茶种,最终带走了近2万颗茶树种子、2000棵茶苗、8个制茶师及大量制茶工具。这些茶树先是被栽培到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种植园,之后逐渐遍及印度及斯里兰卡。几十年后,中国茶叶在西方市场的原有份额便被英属印度殖民地生产的茶叶完全取代。28年后,另一名英国人又从巴西盗窃了多达7万颗橡胶树种,其中一部分被英国殖民者引种到气候相近的殖民地马来西亚,没用多少年,马来西亚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橡胶乳胶出产地。

2.英属东印度公司

前面的文字足以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推行殖民主义的过程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它犯下的历史罪行还远不止这些。

需要说明的是,“东印度”这个地理名词是以讹传讹的产物。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殖民先驱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直到去世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后来,欧洲殖民者就称他抵达的中美洲地区为“西印度”,真正的印度及周边地区则被称为“东印度”。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过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包括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德国等,但以英国东印度公司最为臭名昭著。

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一成立,它就拥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的对东方的茶叶等贸易的垄断权,并有权建立自己的军队,有权宣战与媾和。通过资本、武装力量和一系列奸谋诡计,英属东印度公司逐渐将法国、荷兰等列强排挤出印度半岛,夺取了印度半岛的控制权,后来,它又配合英国政府,使整个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部分地区沦为英国殖民地,并进一步剑指中国西藏。

从成立之始,英属东印度公司便致力于寻求对华贸易。最初,它通过茶叶贸易赚取了巨额财富,但它的侵略本性决定了它不能容忍大量白银因贸易逆差流入中国。进入18世纪中期,这种逆差又因英国对茶叶的需求增大进一步加大。以1751年为例,英国4艘赴华贸易的商船上携带有价值119000英磅的白银(当时英镑与白银的比价大致为4:1),同时携带的货物价值仅为10842英镑,带的钱比带的货多10倍还多。正处于崛起中的大英帝国也无法忍受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因为二者本是一体。为平衡中英贸易收支,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通过输出印度的鸦片来换取中国的白银。

早在1729年,葡萄牙人就开始向中国沿海走私鸦片。经过几十年时间,经常进出中国沿海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注意到,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吸食鸦片的恶习,鸦片需求量急剧增长,因而大肆鼓励鸦片种植和贸易。1773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1797年又取得制造鸦片特权,还在加尔各答设立鸦片加工厂,精心调制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毒品。作为英王特许的垄断公司,该公司伪善地认同清政府的禁运鸦片政策,表面上限令自己的商船不得载运鸦片,实际上却一手包办了从强迫农民种植鸦片到鸦片的制造和公开拍卖,并通过与由它授予特许证的港脚商(散商)狼狈为奸,使销往中国的鸦片量激增,进而改变了英国的贸易逆差。最初,英国运到中国的鸦片不过200箱,至1796年已达1070箱,1800年达到2000箱。至1804年,英船到中国采购茶叶已经不再需要携带一锭白银了。英属东印度公司先后进行了百余年的鸦片贸易,饱饮中国与印度人民的血泪。

3.疯狂走私

至迟在1729年,雍正皇帝就开始下令禁止鸦片流入中国。换句话说,几乎从鸦片大规模流入中国伊始,清政府就开始禁烟,所谓鸦片“贸易”,基本上都是走私行为。但由于清廷的腐败官吏们与鸦片商沆瀣一气,相关禁令长期如同虚设。

另一方面,英属东印度公司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特别是鸦片这种暴利行业,激起了港脚商和英国资本家的联合反抗,加之它为了赚钱完全不顾殖民地人民死活,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了约1000万人,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给英国政府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英国最终于1834年废止了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特权,鸦片贸易从此向英国商人全面开放,从事鸦片走私的外国洋行数量随之快速增长。参与鸦片走私的公司主要有怡和洋行、宝顺洋行、伦敦东印度和中国协会、曼彻斯特商会等。其中怡和洋行是向中国走私鸦片最多的公司,拥有“奥斯丁”号、“杨少校”号、“奥米加”号、“喳吨”号等多艘走私船。臭名昭著的鸦片贩子查顿和马地臣即服务于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的老板颠地是与查顿齐名的大鸦片贩子,他拥有“水妖”号、“甲芒特”号和“韦德·戴雷”号等走私快舰。伦敦东印度和中国协会的主席拉本德同时拥有下议院议员和鸦片贩子两大身份,外号“鸦片世家”。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也是一个鸦片贩子,他经常委托怡和洋行代销鸦片,1838年还在广州开设莫克维卡公司,亲自走私鸦片。

鸦片贩子的走私活动十分猖獗。为获取更大利润,他们将鸦片走私范围从伶仃岛扩大到广州城外及东南沿海。为适应走私偷运的需求,他们还特制了一种鸦片飞剪船。这种船航速快,载有重武器,并且可以逆印度洋季风航行。以怡和洋行的“红色海盗”号飞剪船为例,它一次可运载鸦片800箱,载量比一般商船要多出500箱,从加尔各答到广州的时间却只需40多天,比一般商船行程要少50多天,一年内可在中印之间往返3次。

随着武装走私日益猖獗,鸦片走私逐渐由暗中偷运发展为公开强运。最初,英美商贩一般是将鸦片运到伶仃岛的趸船(固定在岸边的无动力平底船,用于上下旅客、装载货物)上贮存,再由中国奸商凭提货单到趸船上取货,然后自雇快蟹船(船两侧有成排桨橹,外形如螃蟹,配备多名壮汉划桨,行走如飞),将鸦片运回广州。但英属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垄断权废除后,不久就有大批英美商船直接到岸上向买主交货。1838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在给外交部长巴麦尊的信中称,近两个月以来,在伶仃岛与广州之间从事非法贸易的英国船只数目大增,在鸦片交货时,商船与清政府缉私艇之间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如是,鸦片走私数量急速增长。1834年至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从2万箱急蹿至4万多箱,每年平均增长4000箱,增长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人物:

笛福与鲁滨逊

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年)在59岁时创造出自己第一部、也是最畅销的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此前他则忙于四处游历和经商,成功过也失败过。《鲁滨逊漂流记》畅销后,笛福还创作过续纪,在续纪中主人公鲁滨逊已是商人身份,而且来过中国,而鲁滨逊在中国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贩卖鸦片:“我们买了一点鸦片……这第一批货,我们拿去卖给了中国人,狠赚了一点钱。”

历史:

伶仃岛

伶仃岛有内外之分,均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伶仃洋也作零丁洋,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俘,路经这片海域,在元军军舰上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过零丁洋》。鸦片战争前,英国鸦片贩子最初是在陆上(黄埔和澳门)进行走私活动,后来清廷下令驱逐鸦片船,交易才转移至海中--以内伶仃岛为主要基地,英国废除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后又转移回陆地。

4.烟毒大患

鸦片战争前,烟毒泛滥中国。英商的鸦片分销点不仅遍及内地18行省,而且扩张至山海关外的沈阳等地;鸦片买卖的中心也不再仅限于广州一地,还增加了厦门和天津等地。走私者、分销者、兴贩者、开馆者和烟具制造者,已形成鸦片产业链。烟馆不仅林立于通都大邑,城乡市镇也有分布。吸食者数量惊人,据估计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者至少达200万人,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文武官员、绿营兵丁、商贾优伶,社会各阶层和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吸食者。

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当时的爱国学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愤怒地说,鸦片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第一,它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破坏了人民的经济生活。据统计:1807-1809年,平均每年约有170万两白银流出中国;1825-1829年,外流白银增至每年265万两;1830-1834年,进一步增加到547万两。白银外流直接导致银荒,进而导致银贵钱贱,引发通货膨胀。19世纪初,一两白银可兑换铜钱千文,到1838年时已涨到1600多文。白银价格日益高昂,一方面使人们尤其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负担加重,因为他们出售产品时得到的是散碎的铜钱,而缴纳赋税则必须用银两,银价上涨一倍,人民的负担就加重一倍,这种负担在1821-1839年间加重了30%以上。

第二,它摧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鸦片是一种毒品,其特点是吸食后极易上瘾,而且烟瘾特别剧烈,几乎无法抗拒。长期吸食的人,个个面容枯槁,眼睛深陷无光,就像是病入膏肓的病人,变成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废物。不仅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典型的谋财害命,就连一些英国人也认为贩卖鸦片比贩卖非洲人去美洲做奴隶更罪大恶极。同时,它也会破坏社会生产力,影响社会稳定,最终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引发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统治危机。

第三,它直接威胁中国国防。鸦片无孔不入,军队中的官兵也不乏吸食者,瘾君子们身体孱弱,精神萎靡,如何作战?这是直接危及国家安全的严重隐患,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由不得清政府不重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