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李宗吾 厚黑学 > 第八章 随机应变灵活处世(第2页)

第八章 随机应变灵活处世(第2页)

2、机智灵活,变中取胜

随着情况、形势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这就是随机应变字面上的意思。作为一种能力,一种应付各种场合、情况和变化的能力,这是人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同样,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羞辱或灾难。正因为随“机”应变,所以随时可能用得着,很难预先计划。不过,作为厚黑学的—大法则,我们更偏重于从装糊涂这个角度来阐释这个计策。其实,随机应变的关键正是巧装糊涂,而且要装得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事变。

是的,随机应变要求有反应灵敏的头脑,要求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及时地作出适当的反应,事后诸葛亮无济于事。当你面对突发的事件,意想不到的提问,别人布置的陷阱,令人难堪的境地……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你能够快速灵敏不露声色地作出正确的反应,逃避、掩饰或蒙混过去吗?这是大智大勇,也是小计谋。对于谋求成功的人来说,面前有多少意料不到的灾难啊!如不能够随机应变,如不能够沉着、冷静、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的变故,怎么能够登上成功之巅呢?

在封建社会里,做官和做人往往是分离的。做官者多会应变之术,虽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只要能保官位,能成好事,也就不管其手段和方式,不问其性质和目的;而做人呢,或奉儒,或信道,总而言之,是要为理想的观念活着,这就难免在现实面前碰壁。所以,在古代,往往出现这种怪异而又正常的现象:官格与人格相背离。因此,好人难做好官。

唐玄宗时,李林甫、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

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图谋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就废立太子,实非圣君之所为。玄宗听了,不悦而退。李林甫乘机来到后花园,拜见玄宗,说张九龄亦为太子一党,故有此谏。自此,玄宗对张九龄产生了坏印象。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听从郡州之举,想加封牛仙客为幽国公。张九龄认为此人不过善使谨慎保身之术,并无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约了李林甫一同去诤谏。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张九龄固陈诤辞之后,玄宗和张九龄都看他的反应时,他却装作沉思之态,默然无语。玄宗仍坚持封牛仙客,张九龄坚持己意,说牛仙客目不识丁,非科举出身,不过省俭而已,不宜重封。玄宗不悦,退身回后宫。李林甫又寻机会潜来,告诉玄宗:“张九龄固谏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问题上处处与皇上作对,只不过图谋树立太子党群,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一句话说得玄宗大怒起来,“我还没到该死的年纪,九龄就怀此心,怎可重用?”当即令李林甫代拟诏书,将九龄贬官外放。

李林甫眼珠一转,怕这事情疑到自己头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脚,忙说:“张九龄固谏之后,皇上即把他贬斥外放,显得皇上没有气量,不如冷冷再说。”玄宗听了有理,便没让李林甫写诏,不过,玄宗对此事却耿耿于怀,终于瞅个机会罢去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

张九龄的固执耿直在李林甫的见风使舵面前败下阵来,是因为他不懂得顺着玄宗的意思而改变自己的意思甚至说话的方式。虽然是为国为民,这种不讲策略、不懂得随机应变也是应该适时舍弃的。因为越是大事就越需要这种智慧,否则,耽误的就不是一己之事了。

汉朝飞将军李广,曾用装死术逃脱危险。一次,李广率部出雁门关抗击匈奴,不幸身负重伤,被匈奴兵俘虏。匈奴兵见李广伤重,便找来一张网,让李广躺在网里,由两匹马抬着,洋洋得意地准备送到单于那里领赏。李广伤势虽重,头脑十分清醒,他想,不能就此做了敌人的俘虏。便闭上眼睛装死,仍不时偷偷地察看周围的情况。匈奴兵见李广双眼紧闭,声也不吭,以为他因伤势过重昏了过去,也就放松了对李广的监视。过了好一会,李广见一位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走在他的旁边,便趁那少年不备,突然坐起来,纵身跳上那少年的马背,随即夺下少年的弓箭,将其推下马,然后勒转马头,飞奔而去。当随行的匈奴兵回过神来时,李广已冲出几十米。匈奴兵急忙围追,李广用夺得的弓箭射杀追兵一口气跑出几十里,终于甩掉了追兵,脱离了危险。

老实耿直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自身难保,而学会了“变”,倒能风光显贵。由此可见,学会随机应变、机灵做人是多么重要。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的机敏在于借题应变,将错就错。这种圆场技术不仅需要智慧,也是与脑子机灵、嘴巴活络分不开的。慈禧常夸“小李子”会办事,看来也绝非虚言。

人活一世,生存环境不断变迁,各种事情接踵而来,墨守成规、只认死理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而随机应变、机灵通达才是我们立足于世且能越来越好的做人法宝。

黑白经:

机智灵活,变中取胜。战场、职场、商场莫不如此。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善随机应变。只有敏捷多变的人,才能遇险不惊,取得最后的胜利。

3、变:处世的黄金法则

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的主要功用在于:其一,保持主动地位;其二,变被动为主动。而其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

《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就在于随机应变,藉以弭患济事。然而,智者不是天生的。因而学习应变之术,掌握应变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机应变一般是指在形势对己不利时而采取的对策。要做到随机应变,既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做后盾,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无知、无才、又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断然不能够做到临危而不惧,处乱而不惊,更不可能随机应变,巧作应付,化险为夷。这就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提高应变之能,以防患于未然。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以应变的心态看待社会、人事,要有“如果事情突然发生变化,我们应当怎么办”的心理准备,并机动灵活地运用应变之术,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随机应变的表现有很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在不同情况下作不同的处理。同样面对强敌,可以采用游击战以拖垮敌人,可以采用包围战以全歼敌人,可以采用声东击西来迷惑敌人,可以采用伪装撤退来反击敌人,可以采用空城计吓退敌人……同样是空城计,仍然是很灵活的。诸葛亮确实无兵可守,而司马懿过于奸猾,不会相信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会冒此大险。叔詹唱空城计,是因为他知道对方不会冒险。下面说一个最早的唱空城计的故事。

楚国第一美人息伪,是楚文王的宠妇。楚文王死后,弟弟公子元想把息伪搞到手,但碍于叔嫂名分,还不敢登堂入室,强行接收,就想出一个软办法——感化嫂子,但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在息伪寝室附近,大筑馆舍,日夜歌舞,唱些“黄色”歌曲,挑拨嫂子的春心。还买通了息伪的近侍,以随时知道嫂嫂的反应。

息伪听到了这种热闹声,就问近侍是哪儿的舞乐。近侍告诉她是令尹(宰相)为她开的舞会,因为公子元深知她的寂寞,想让她开心。

息伪似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思索了一会儿,说:“我的丈夫生前没有出去打过仗,弄得声望日下,受人闷气。阿叔身为行政首长,应当想法重振国威嘛!”

公子元知道了嫂子的反应,心里乐滋滋的,为了投其所好,便决定外出打个胜仗,耀武扬威一番,好争得嫂嫂的欢心。于是立即遣兵调将,倾国动员,浩浩荡荡杀奔邻邦郑国去。

郑国是一个小国,兵力远不及楚国,忽然碰到一个强盛的邻国进犯,简直不知所措。郑文公慌忙召集一班文武大臣前来商议,寻求应急之策。很自然,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纳款讲和,有人主张固守等结盟的齐国前来解围,有人主张展开决战。只有叔詹不开口,他正默默地沉思,被郑文公问到时,就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