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抱起孩子,快步离开了这个地方,我也终于明白孩子排斥这个超市的根本原因了。
【爱心课堂】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这么点事情,你都做不好!”
“你不应该直接说阿姨长得不好看啊!以后遇到阿姨都夸漂亮!”
“你怎么把活干成这样?有你这样帮忙的吗?”
……
你是否也如故事中的家长一样,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的处事能力和说话方式,甚至教孩子学会了成年人的虚伪?
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的道理,但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呢?在家长看起来一个指头就能搞定的事,在孩子眼里可能是天大的压力,孩子本性是率真诚恳的而又是谁让孩子丧失了纯真的本性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意味着家长要承认孩子是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另一个独特的生命,不要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要知道,孩子不论多大,都有自己的意志和选择的权利。平等和民主地对待孩子,这样的词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也意味着家长要了解和学习孩子所处的人生阶段,他的思维特点,他的智力发展状况以及他的心理需求,根据他的身心发展特点去给予合适的爱、科学的爱。
020海因茨盗药
劳伦斯·柯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道德教育专家。这一天,他正在一个试验班上给孩子们讲著名的《海因茨盗药》的故事。
海因茨的妻子是位美丽善良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她得了一种很难治的疾病。他们所在的小镇,只有一家商店才有治这种病的药,并且价钱非常昂贵。这对生活本来就不甚富裕的海因茨来说,无疑是难比登天。
海因茨硬着头皮敲开那位药商的门,恳求说:“老板,请您发发慈悲,我的妻子得了重病,只有您这里有可以医治她疾病的药,您能把这个价钱降价,只按成本卖给我,好吗?”
药商冷淡地瞥了一眼海因茨,回答道:“你说什么?你把我当成慈善家了是不是?我有那么傻吗?”
海因茨继续恳求他说:“那我把手头上的钱全给你,请您先把药卖给我,剩余的欠款我随后还你,您看行吗?”
药商无动于衷,干脆不再理会海因茨。
无奈之下,海因茨在夜深人静时,潜入这家药店,偷来了那种药物给妻子治病。
柯尔伯格讲到这儿,开始向在座的小朋友提问:“孩子们,你们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吗?偷一个人的药用来拯救另一个人的生命错了吗?海因茨在这种情形下偷药应受惩罚吗?”
孩子们在听了柯尔伯格的故事后,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听到提问就纷纷举手发言。
“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我的妈妈说,偷东西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甚至犯罪的。”杰克大声地说,“不过,那个老板也不应该见死不救!”
“可是那个老板就是不卖啊!”罗斯站起来提醒杰克,“所以,我觉得海因茨应该先去偷药,先把妻子的病治好再说,然后再想办法把钱补给那个老板。”
柯尔伯格看到坐在角落的希瑞一声不吭,就让她发言。
希瑞站起来说:“我认为,海因茨偷药是不对的,但是他为了妻子的病又必须这样做。不过,最好在他妻子用药后,他主动到药商处告诉他真相,接受责罚。”
“为什么呢?”柯尔伯格问。“因为……因为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既然偷了东西,做了错事,他应该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一切责任和处罚!”希瑞回答说。
“当然,我还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我十分同情海因茨。”希瑞最后说道。
【爱心课堂】
帮助孩子培养同情心
柯尔伯格故事中提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只有道德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孩子才能在各种道德选择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两难选择的过程中逐步确定自己的真实想法,作出道德判断和善恶判断。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仁善之心和同情心。
帮助孩子增加同情心,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为了让你的孩子具有一颗同情心,你应该让他遇事多考虑一下他人有何感受。
和孩子认真讨论一下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并且帮助你的孩子学会敏锐察觉他人的内心感受。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同情心。无论男孩或是女孩,表现同情心的方式并没有太大不同。一般说来,男孩女孩一样愿意帮助别人,但相比而言,男孩更愿做些体力上或“营救”之类的事(比如,教别的孩子学骑车等),而女孩则更能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如安慰心情不好的人等)。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多少,都不会对表现同情的方式产生影响,兄弟姐妹之间,如果年龄相差太大,那么大孩子就更容易帮助弟弟妹妹。
因此,父母应主动给孩子创造培养孩子同情心的环境和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