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在海上作业和生活,往往安全得
不到保障,特别是出海捕鱼,经常遇到狂风
大巨浪和暗礁浅滩的威胁。民谚道:“三寸板中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足见风险之国大。过去渔民抗御自然的力量很弱,常把自上己的命运和对收获的希望托付给神明,由此下形成各种信仰崇拜。五渔民祭拜最多的就是龙王爷,沿海到
千
处可见到龙王庙。因为他们认为风暴恶浪都
年
是龙王作怪,因此为了祈求出海平安,渔民在大年三十要上山祭祀龙王。每逢渔汛,渔民出海捕捞,俗称“开洋”。“开洋”时,渔民要在船上祭告神祗,向神明行跪叩礼后烧化疏碟,称为“行文书”。由老大捧一杯酒泼入海中,并抛少许肉块入海,叫“酬游魂”,以祈祷渔船出海顺风顺水。汛期结束,渔民还要用猪头等祭品,酬谢龙王,俗称“谢洋”。
东南沿海一带多以“妈祖”为海上捕捞业的守护神。“妈祖”也称“天后神”。194相传天后是福建莆田的一位少女,聪明过人,能挽救渡海遇难的人,并专治眼疾。因
此,被台湾、福建、浙江等地渔民尊为海上女神。许多海岛上都有“妈祖宫”,又叫“天后宫”,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还有许多地方的渔民爱在海船的后舱供祭“船关菩萨”。相传“船关菩萨”有男的和女的。男菩萨是鲁班师傅或三国时的关云长,因为鲁班是造船工匠的祖师爷,而关云长在百姓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偶像。女菩萨,也称“圣姑娘娘”,指宋朝的寇承女或顺风娘娘。渔民在出海前,要酬祈“船关老爷”,在立夏、端午、重阳三个节日,还要用全猪头、全鸭、全鱼供奉。供过后,由船老大首先割取猪鼻尖上的一块肉,抛入海中,以示对海神的敬奉。
太湖一带渔民信奉古代传说中的大禹,认为禹是主管太湖的神明。于是,渔民们在太湖中的昂山上造起了禹王庙。每逢春季,渔民用全猪、全羊祭奉禹王神,并请来戏班演戏,酬谢神灵,以保佑渔业丰收。
俗谚云:“船帮船,水帮水,撑船老大怕水鬼。”如果不慎得罪了水鬼,是要受其迫害的。因此,除了对神灵的崇拜,渔民还因对鬼祟的恐惧而进行祭祀。每年农历三十日夜晚,要放水灯祭水神。水灯用红、黄、绿、白等色纸,做成元宝形的样子,用熟桐油浸透,底部沾上沙子后晾干,灯内装一烛即成。放灯之夜,两船并之,上扎彩条,鸣锣,请和尚念经,并将灯点燃,边行舟边放灯,一般成双放入,往往多达数千盏,举目望去,犹如“金龙戏水”、“黄龙漫游”,令人叹为观止。
牲畜饲养是人类一种古老的生产活动,是农家自给自足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在牲畜饲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择吉习俗和禁忌,既表现了饲养人唯恐牲畜生病夭亡的恐惧心理,也对保护畜群有实际作用。
自古以来,相对农业、渔业等来讲,牲畜养殖虽然不是非常普遍,但其中的择吉习俗和禁忌可谓是蔚为大观。
养猪的禁忌
养猪是农家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在湖南一带,民间养猪业敬奉“养育大神”,过年时用红纸在猪栏上写上“养育大神”,俗说如此可以避免生猪瘟。还可在五月初五用红纸写“姜太公在此”,贴在猪栏上,据说瘟神就不敢进栏,
196
◆猪年画
或者会很快离去。农家普遍相信,如果不敬这些神灵,或者敬袒不虔诚,瘟疫就会流行,猪就会得病而死,养猪户就要破财了。
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不但要看“风水”、“地基”,还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让神保佑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黑猪白头或黑猪白尾),这样的猪活不长;头上生“旋”,嘴太长、太尖,耳朵太细的猪不可买;全身的毛倒伏或有5个爪子的猪不能买,因为倒毛意味背时背运,而五爪据说是灵官菩萨变的,民间不敢饲养。不小心买到这种猪,必须将它放生。猪买回家后,要将猪鬃剪掉,将米泔水倒在猪头上。这样,才意味着这猪已归自家饲养。
另外,在宰杀牲畜时,要一刀杀死,忌杀两刀。否则,为不祥之兆,预示来年养猪不旺。刺穿猪喉后,仍刀于地时,刀尖忌朝主人家的大门,否则,该家将有凶事。开膛时,不能把猪挂在正对神的地方,以免得罪神灵。屠夫禁忌亥日杀猪。屠户不吃猪血,但可吃新鲜猪肉。杀猪后要先割一块一二斤重的方块肉,贡献“养育大神”,然后才能自己吃。否则,来年主家养猪不顺当。
养牛的禁忌
由于人们敬牛、爱牛、视牛为农耕之宝,连出栏粪也有禁忌俗规。一般出栏粪忌讳即有即出,要择吉日。若牛粪积得太多,等不及吉日到来,农家就要到牛栏屋前,右脚跪地,左手掐掌,口里念咒,右手拿锄挖地三下,谓之“掐无期掌”。俗信这样做以后不会因出牛粪而犯“地煞”。有的是在牛栏屋里挂一杆钩子长秤,秤上挂一秤砣,俗谓“秤砣虽小压千斤”,此法也可压邪避煞,保护耕牛安然无恙。有的地方则在牛栏门前挂一牛蓑衣,据说也有辟邪作用。
汉族人一般禁忌杀牛,南北朝时期有明文规定,严禁宰杀耕牛。元朝以后渐食牛肉,但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多不食牛肉。即使是杀残牛,也多请单身汉为之。牛主一般都
◆牛圈常用的吉祥物秤砣,上有“六畜兴旺”
回避,围观的人须把手放背后,以免被牛责怪见死不救。旧俗有的地方牛老死后,主家要焚香烧纸钱,吊唁说:“你这一世在凡间受了苦,打发你盘缠钱,下世莫再变牛,变人到诸子贵家去享清福。”并烧香请神,求玉皇大帝保佑它下世转人身。
另外,有些地方在饲养牛时,也要看其生理长相。如五个奶的雌性水牛就属于忌养范畴。因为“五奶沙,不死人就败家”的谚语使人们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
狩猎,作为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择吉和禁忌习俗,其目的在于避免人们的行为给狩猎带来不利的后果或危险,以保证狩猎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狩猎者与狩猎成果的安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从人类出现,人类就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动植物为食而求得生存的。狩猎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死和种族的兴亡,成功狩猎是他们种族兴旺的根本保证。在旧时人们的观念中,成功狩猎并不取决于猎人的灵敏、力量、投射技巧和工具的好坏,而是取决于神灵所赐予的神秘力量。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祈求从神灵那里获得神秘力量,赐给他们丰足的野兽。
出猎前祭神
在狩猎工具十分简陋的时代,人们都怀着一种敬畏和恐惧心理,自然崇拜观念很
198
◆狩猎图
深。因此狩猎者出猎前要举行祭祀、供献山神的仪式。他们相信,只有祭拜过山神,山神才能保佑猎人和猎犬的平安,才能保佑狩猎有所收获。
在湖北神农架地区,猎人们认为猎获物都是山神所赐,因此他们在上山打猎前必须择定吉日,并在山猎前要烧纸钱,还要为山神供上鸡肉馒头,跪拜祝祷,甚至还有翻筋斗仪式。而且猎获到猎物时不能立即抬走,须用木签把它的脚钉在地上,祷告山神感谢恩赐,否则下次打猎时就会倒运。
在浙江金华等地,狩猎时也要祭山神,人们用香纸缚在毛竹上以示崇敬神。许多地方还在上山后,垒一个三块石头的山神位进行礼拜,祈求获得丰厚猎物。
另外,在有些奉行图腾崇拜的民族中,甚至把某种动物作为祖先神来崇拜。这种动物,受到保护,不能随便杀伤,如果要杀伤,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表示赎罪。如我国东北的鄂温克族崇拜熊神。
狩猎中的择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