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古代世界文明发展有何特点 > 第五章 古罗马文明(第2页)

第五章 古罗马文明(第2页)

盖乌斯·屋大维(约公元前63年一公元14年),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名誉称号)。

公元前63年9月23日屋大维生于一个罗马骑士家庭。骑士是罗马平民中较富裕的阶层,不是贵族,多从事工商业。屋大维的祖父是磨坊主,做过货币兑换商,也当过地方官吏。他父亲是个小城镇的高利贷者,很有钱,是元老院元老。

屋大维的母亲叫阿提娅,是恺撒的姐姐优利娅的女儿。恺撒家族据说是爱神阿芙洛狄特之子埃涅阿斯的后裔,家世十分显赫。恺撒是屋大维的外舅祖父,很疼爱屋大维。后来,恺撒收他为养子,并对他悉心培养,并将他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恺撒遇刺身亡后,屋大维才18岁,屋大维首先卖掉从恺撒处继承的遗产,用于招募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屋大维势力渐渐崛起,与罗马另外两个将军安东尼和雷必达结成“后三巨头”联盟,三分罗马天下,后来雷必达失势,他便与安东尼平分罗马,安东尼忙于东方的战事及与克丽奥佩脱拉风流;屋大维在罗马广结人心,巩固权力,布谣中伤安东尼:安东尼越来越像个埃及人而非罗马人。局势越来越紧张。终于,前32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不久战事就见分晓:在希腊西岸的阿克提乌姆湾,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安东尼逃往埃及,与屋大维再战,但又再败,结果自杀。克丽奥佩脱拉自杀。而小凯撒则被屋大维无情杀死,以免影响其为凯撒惟一继承的身份。

从此,屋大维成了罗马唯一的主宰,开始了罗马的一个新时期——帝国时期。这年他刚刚28岁。从小生活在刀林剑雨中的他对战争深感厌恶,决定重建罗马的和平,罗马由此进入了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屋大维着手整顿国家,派军队清除在罗马各地横行的盗贼,维护社会的治安。他整顿元老院,把元老的人数减少到了600人,并且对担任元老的人提出了资格要求。他深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尽量让平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他还发给那些成天在城市游荡、什么事也不干的无业游民救济金。这样一来,罗马的秩序安定了,他的政权稳如泰山。此外,他还恢复了罗马古老的宗教崇拜和传统习惯,大兴土木,建造神庙。剧场、浴池,使罗马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屋大维先后当过执政宫、大祭司和保民官,享有“祖国之父”的称号,并得到了无上的荣誉。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意思就是“至圣至尊”,罗马帝也遂正式形成。从奥占斯都统治时期开始,罗马停止了内战,帝国出现了两百年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也是罗马帝国进入和平与繁荣的黄金时代。以至于有人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

5.圆形竞技场

举世闻名的科洛塞穆竞技场位于罗马古城区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维斯巴夏在位时开始修建的,始建于公元72年,历经8年后,由其子提图斯完成的。这个竞技场是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以其庞大、兼顾、实用和精美而闻名于世,即使经过了1900年的风风雨雨后仍然令人憧憬。

在拉丁语中,“科洛塞穆”的意思是“巨大的”,因此人们又称为大角斗场或者圆形大剧场。其实,它的主要用途是角斗表演,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多功能的体育场。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牢固耐用的内部构造、精美宏伟的外部设计,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用先进科技建筑的体育馆都难以与之相媲美。

这座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竞技场,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斗兽场平面式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由石灰华(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能容纳的观众大约八万余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建筑史学家认为,以层层柱式分割建筑立面的做法,具有独特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般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从而表现出古典的人本主义精神。

面对如此巨大的建筑,任何人都可能感到气馁,感到人的微不足道。罗马的建筑师在构思竞技场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一方面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了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又要避免人们跟庞然大物相比产生的渺小感:当人们只同圆柱和框橡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人就显得大多了!而且这样,罗马公民还能感到他自身是竞技场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反而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呢!

自此以后,柱式和拱门结合以分割或组织建筑立面的艺术,成为古典建筑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各国的艺术家、建筑家总是在科洛塞穆的废墟中流连忘返,也许这座建筑的特殊艺术构思确实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和灵感吧!

6。羊皮纸的发明

在纸张未发明之前,各个国家的写字用具和方式真是五花八门:中国人最先是将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然后是刻铸于铜器上,后来用笔写在丝绢上,称为“帛书”;而古埃及人把字写在采自尼罗河畔的一种芦草上,后人称之“纸草书”;古印度人则把椰树叶压平、剪裁整齐用以记事,并称为“树叶书”;西亚两河流域的先人则是将文字在泥板上刻好后,再放到火上烧制而成“泥版书”……

而古希腊、古罗马人则是将小牛皮或羊皮加工制作成“皮纸”,当做高级书写材料。皮纸是由专门的工匠制作。工匠首先把胎牛皮、小牛皮或羊皮加工鞣制,使其软化,然后用器具刮掉上面的附属物,使组织表面平整光滑,而且柔韧稀薄,人们习惯把它叫“羊皮纸”。

当时还没有出现正式的笔,所以人们就用羽毛或芦管当笔,蘸了墨水之后把字写在羊皮纸上,然后装订成册。由于没有纸张印刷业,古代的人看的书是手抄本的,谁要是想得到一本书,就只有去抄写了,当时的富贵之家都有抄书的奴隶。也是这种方式,历史上许多珍贵的书籍才得以广泛流传。

另外,为了便于保存和携带,聪明的古罗马人还常把厚叠的书册中用木板进行上下固定,称其为“书板”,这样还可以防止乱页、掉页。据说,当时著名政治家、大学者西塞维,每次去竞技场观看角斗表演时,都随身带着“书板”,当表演项目惨不忍睹时便独自翻阅起来,读书娱乐两不误呢!

羊皮纸的使用,让罗马人发明了奇特的“蜡版书”。蜡版书是记录古希腊吉罗马文明的重要史料。蜡版制作方法是:先用黄杨木或其他细质木材做成小板,在木板中间部位挖出长方形凹槽,用以盛放黄色或黑色热熔的蜡,内侧上下两角钻有小孔,然后用绳穿过小孔将许多木板串联起来,这样一册书便形成了。最上与最下的木板上不涂蜡,专用以保护里面的蜡版不受磨损,大概这便是书籍封面的最初形式了吧。

蜡版的书写工具是用金属做成的针,也有用象牙或骨头做的。这种针一端是尖的,用以在蜡版上划字;另一端则是圆的,用以修改写错的字。因为可以修改,所以蜡版可以反复使用,古罗马人多用它来记事,它还有练字、记事、写诗或记账等等多种功能。

但由于是划上去的,在流动中蜡版上书写的字迹比较容易因为受到摩擦而变得模糊不清,而且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粗糙坚硬,不便于进行精细和工整的书写,多为草书,所以许多古代蜡版字迹不易辨认。

但纸质书出现之前,蜡版书颇为广泛地流传和使用,无论学者、诗人,还是僧倡、商人都用它。19世纪初,在挖掘庞贝城过程中曾发现一些蜡版书,其中有的是用金属和象牙作为底板和封面,做工精致,画面美丽。从这家主人的身份——银行主来推测,这种蜡版图画在当时是比较珍贵的。

据说,古罗马人发明的蜡版书在欧洲一直沿用到19世纪初。目前,在罗马以及那不勒斯城的国家考古博物馆中,都珍藏有古罗马时代的蜡版书。

7。“千人大裕场”

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他们除了去圆形剧场观看角斗表演之外,还能在公共浴室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这些公共浴室一般都装饰得十分奢华。它们不仅仅是人们的洗浴场所,而且还是个休闲、会友的好去处。

古罗马对洗澡有特殊的嗜好,在很早以前,吉罗马人就建了许多极其考究的大型浴场,将沐浴温泉作为养生与享受的一种方式。

别小看这洗澡的地方,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可是当时建筑中功能、结构和施工技术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群。浴场容纳人数很多,也像剧场那样是供民众使用的,有民众俱乐部的作用。这种浴场在共和国后期开始出现,最初可能是从城市或神庙附近公用的某种温泉浴池转化而来,只有一两个较大的热水浴池;由于要经得住水汽侵蚀,因此一开始便采用砖石结构,以圆形为主,屋顶也多用穹隆圆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