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从孩提到晚年,总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处理自己与各种环境要素的关系。由于存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成功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以良好的状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在成长中、在恋爱时节、在婚姻阶段都会有太多的心理困惑。本篇主要针对生活中的情感心理问题,依附心理学研究中的“情感心理学”理论又不局限于这一理论,作较深入的探讨。
第一节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从孩提到晚年,总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处理自己与各种环境要素的关系。由于存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成功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以良好的状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在成长中、在恋爱时节、在婚姻阶段都会有太多的心理困惑。本篇主要针对生活中的情感心理问题,依附心理学研究中的“情感心理学”理论又不局限于这一理论,作较深入的探讨。
·学会摆脱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一些人尤其年轻人诉说自己的“几多忧愁”、“几多烦恼”,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浮躁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焦虑症的表现,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焦虑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焦虑症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两种类型。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不能适应紧张的环境,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张琴是一位20岁的漂亮女孩,现就读于某综合大学中文系。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她就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还伴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她学的虽然是中文专业,但却还要学高等数学等理科课程。在中学学习时,数理化就是她的弱项,所以才报考了文科,不料到了这个系也要学习数学,她感到负担沉重。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学初,她就因数学等三科不及格进行了补考。于是情绪十分低落。
还是在中学时,父母就对张琴抱有强烈的希望。老师也很器重她,所以只要市里,区里或学校里有竞赛活动,不管是什么竞赛,老师都要选派她去参加。为此,她的学习负担十分沉重。参加竞赛前老师要给她“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布置很多模拟试题叫她做,虽然这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她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简直不堪重负。老师当然是一片好心,她也认为应当对得起老师,因而深恐竞赛失利,对各科的学习都抓得很紧很紧。但在心底深处她对这种竞赛性的考试很反感,对数理化的竞赛更是头疼至极。而老师却总是对她说,这是莫大的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她的重视。要她一个不漏地参加所有的竞赛,她也只好硬着头皮强记强学强练。每逢竞考,“战前”的几天她都要死背硬背、苦练苦算到深夜。
有天晚上,她正在宿舍背书,强记第二天竞赛科目的内容,恰逢邻居在请客喝酒,猜拳行令的声音很大,吵得她无法看书。她又急又气,心中烦躁至极。就是从那个时刻,她心头产生了强烈的怨恨:一恨老师总让她参加各种竞考,使她疲惫不堪:二恨隔壁的人整夜吵闹,扰乱了自己的复习;三恨家长不该让她留在市里读这个使人疲于应付的重点中学。在这种焦虑怨恨的情绪状态下,她一夜也没睡着,第二天在考场上打了败仗。而且从此就经常失眠、多梦,梦中总是在做数理的竞赛题,要不就是梦见在竞赛时交了白卷。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数仅70分。
以后,只要临近考试期间,就总是焦虑、心慌和彻夜失眠,为此,她参加高考也告失利。只是由于她基础很好,所以经过复读后,参加第二次高考被录取到了现在这个大学。本以为进了大学的文科专业可以从此摆脱烦人的数理化了,不料仍要学习数学和物理,而且很有难度和深度,教学进度又很快,教师搞的是满堂灌,每一堂课讲的内容很多,学起来极为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有三科不及格,心情十分沉重,因为这对她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于是,她经常感到心慌、焦虑、难以入眠。加上宿舍里的室友每晚熄灯后都要海阔天空地聊天,而她却只有在关灯后尽快安静入睡才能睡得着,所以经常是大半夜都睁着眼望着墙壁,无法入睡。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她的神经就绷得更紧了,越紧张就越难入睡。到了白天就神疲乏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所以考试成绩连续三学期都排名在倒数一二名上。但是,她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感到紧张、焦虑,她在每学期的前半期情况都比较好,因为距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压力不大,所以身心都比较放松。
张琴在中学那次竞考失眠以前,并不惧怕考试,因为她从小学习不错,记性好,深得老师赏识,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也没有畏惧心理。中学的那一次竞赛失利与赛前受干扰而激起的种种怨恨情绪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她在心理上对考试产生了畏惧。进入大学后第一学期有三门功课补考,又强化了对考试的畏惧。因而张琴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心理。
应该指出,学习与考试焦虑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和性格内向敏感、学习方法不灵活的同学,更易产生此类问题。如果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症状,矫治就更费力,需进行多方面、较长期的咨询和治疗。
当然,焦虑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作反应的一种状态。这些事物或情境包括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或灾难、或需付出特殊努力加以应付的东西。如果对此无法预计其结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或予以解决,这时心理的紧张和期待就会发生焦虑反应。过度而经常的焦虑就成了神经性焦虑症。
治疗焦虑症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当然首要问题是,焦虑症患者应学会自我调整和治疗。改变自己的态度,以正面的角度看待事物,危机也可能是转机;保持乐观,缺乏信心时,不妨以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美好前景鼓励自己;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按摩肌肉以缓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按摩太阳穴舒解疼痛及松弛颈部的肌肉。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包括听轻松音乐、打球、跳舞,能迅速减轻焦虑。
·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典型的逆反心理有三种: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和禁果逆反。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一到十五六岁,总爱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持续就是两三年。有些孩子表现为明目张胆,有的孩子表现为消极对抗,不少父母悲哀地发现,亲生骨肉在和自己作对。心理分析学家把这段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
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不可否认,逆反心理可能有积极的正效应。逆反心理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逆向思维,科学研究表明,逆向思维是符合科学思维规律的,曾在科学史上起过积极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积极的逆反心理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接受教育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因素,它极有可能过渡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推动中学生在司空见惯的许多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逆反心理更具有负面效应,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小王今年16岁,是某学校的高一新生,最近他与老师的矛盾有些激化。初三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结果考得不错,进了重点高中。只是因为刚进高一想稍微休息放松一下,所以目前成绩有些退步。他觉得老师对他一直心存偏见,并认为与他当前的成绩不无关系。
小王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直爽的人,如果觉得谁说的不对或者没道理就会提意见,否则憋在心里很难受。一次课上,老师让他们背诵历史年表,他就想:这些东西一查书就知道了,把它们全部背下来,不是很傻吗?小王跟老师表达了想法,老师坚持说他在故意捣乱,老师越是这样说,小王就越要跟老师争辩一下,何况他认为同学们也很支持他。班主任没少跟他谈话,他几乎天天都要在老师办公室里呆上一段时间……
回到家后,父亲把小王叫到跟前,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是老师向他反映了情况。小王一听就火了:“爸爸,你咋那么多事啊?你别管这事了,我并不是老师所说的那样,他只是看我不顺眼,故意找我的茬!”父亲一听小王的话,一看小王的态度,很生气……
在这个案例中,小王非常迷信权威,只顾自己的痛快,没有考虑过尊重其他同学上课的权利,没有考虑过老师的苦心,也没有照顾到父亲的感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小王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逆反心理。
其形成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主观而言,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感成人把自己当“小孩”,为表现自已的能力,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从客观方面而言,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也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
那么如何消除逆反心理造成的负面效应呢?
(1)要相互理解。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长辈的行为,大多数时候长辈的口罗嗦和批评都是善意的,都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老师、父母也是凡人,也会认识不全面、犯错误、误解人,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可以减少因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冲动。
(2)要学会合理的沟通方法。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能得理不让人,过分逞强,盲目对抗,这只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难处理。合理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带来交往中的双赢。可以尝试更合理的方式,比如单独与老师聊一聊,写一封短信表达你的意见等等。
(3)要克服偏见的不良影响。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产生,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暗示和影响。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有无名火气,就要冷静下来想想看,是否偏见在作怪,不要无端变成偏见的牺牲品。
(4)要学会宽容和适应。在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中,选择后者往往更容易完成。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同时为了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应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与不同个性的人学会交往,发展兴趣,展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对待嫉妒要持从容的态度
在生活中,当你发现别人比你优秀时,也许会产生羡慕乃至嫉妒的情绪;当别人发现你太优秀时,也可能会对你心生嫉妒。面对嫉妒,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嫉妒情绪,也要学会从容应对别人的嫉妒,更加奋进。
从容,即舒缓、平和、朴素、泰然、大度、恬淡之总和。自古至今,对于太多的人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和气度。从容,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度、修养、性格和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有节律的、和谐、健康、文明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
因为从容,才让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一天多姿多彩。多一份从容,我们的每一天不再有狂风暴雨;多一份从容,我们才能听到风柔和的声音;多一份从容,我们才能感受到蝶儿穿梭在花丛中的那份惬意;多一份从容,我们才能欣赏到生活的精彩。
小玲的真情告白:“我是高二的一名普通学生。最近我碰到一件很心烦的事情,大家都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议论我,我的压力很大,如果再这样下去,将会影响我的生活。我是班级的生活委员,负责班级的班费以及安排班级的卫生劳动,我觉得我对工作是很认真负责的,老师虽然没有经常表扬我,但是对我的工作是肯定和认可的。下个星期,学校里要进行升旗仪式,老师推荐我代表班级发言。要知道,每个学期每一个班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而我光荣当选,我的心情当然是无比高兴的。但是还没等我高兴多长时间,我的好朋友就偷偷告诉我,班里有些同学很不服气,他们觉得我对班级的贡献不够大,学习成绩又不是名列前茅,没有资格代表班级发言,并以为我被当选,肯定用了一些小手段、小动作。
“我知道,这些人这么说是因为这次重要机会没有轮到小燕子,她们跟小燕子关系很好,小燕子心里不开心,她们肯定很想帮忙,但是同学一场,把话说成这样太令我伤心了。我回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她建议我跟班主任说说,希望班主任找同学谈谈,做做大家的工作。我胆子比较小,没好意思去跟老师说。但说实话,被人误解、背后说闲话的滋味真不好受。下星期就要举行升旗仪式,我真的不想退缩、放弃这样的机会,但是应对流言蜚语,我又觉得无能为力。”
中学时期往往是人的情感最敏感最强烈的时期。一方面,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加,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自尊要求明显加强;另一方面,青少年思想还欠成熟,对事物,包括对别人议论的评价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外界不强的刺激,也会引起比较强烈的情绪波动。小玲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工作很认真负责,她特别渴望自身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得到肯定,被集体认可,所以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会使她更觉伤心。目前她所缺乏的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尊重(自尊)的需要。
其实,遇嫉而进,更加努力的发展和提升自己,以更高的素质赢得别人的尊重是一种满足自尊的最佳方式。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别人最终会折服于你的从容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