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史记品读历史感悟人生作文800字怎么写 > 第2章 文明的熹微(第1页)

第2章 文明的熹微(第1页)

时间无际,也无涯,它是如此不可名状。在时间面前,人类过往的历史大多已成丘墟。阅读两千年前的文字,似乎在触摸一卷竹简,从竹简的缝隙里发现穿越时光的密码,突然跌入那个时代,一道文明的光芒照耀在我的脸上。

五帝本纪:神圣光环背后的明争暗斗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三皇五帝的历史附会着太多神话的色彩,这和大多数民族早期的历史如出一辙。神话是人类处于孩童期的特殊记忆,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了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的过程,是文明的开端。《史记》中记载的五帝内容未必是信史,但却使后人在探索上古史时有迹可循,因而有其独特的意义。

人文始祖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是有熊部落的首领少典之子,故而人们也称他为有熊氏。因长期居于姬水,又姓姬。一说其居于轩辕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而名轩辕,也称其为轩辕氏。《史记》载其“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是一位少时即聪明颖悟,很有天赋的部落首领。先秦时期,人们以五行相生克的理论揭示历史更迭的规律,认为轩辕拥有土德,故而称其为黄帝。

(图1)

黄帝之前,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长江流域的神农氏(即炎帝,学界对神农氏是否为炎帝有争议),神农氏在位末期,管理混乱,各个部落相互攻伐,但神农氏又无力制止。黄河流域的黄帝趁机振军经武,讨伐那些不听话的部落,由此不少部落君长都臣服于他,史称“诸侯咸来宾从”。黄帝教人们先进的耕作技术,命仓颉造字,定音律,制车船,创制医学。他善于抚众,加之惠泽于民,故而越来越多的部落来归附。这种局面使身为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炎帝十分不快,最终与黄帝发生军事冲突,导致了阪泉之战。

关于阪泉之战,文献记载极少。关于阪泉的确切地方也有不同说法。一说在河北涿鹿东南,一说在北京延庆,另一说在山西运城解州镇,实已不可考。《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率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黄帝所率领的军队未必真是这些猛兽,很可能是以这些猛兽为图腾的部落,也可能是为了形容军队的勇猛。黄帝与炎帝交战三次,炎帝战败,尔后认可了黄帝的地位。

当时,大多数部落都归附黄帝,只有九黎族和黄帝分庭抗礼。黄帝率领联盟军队讨伐九黎族,与九黎族首领蚩尤所率大军决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史记》对蚩尤的记载非常少,后世的文献记载却非常多。大多古书将蚩尤异化,类似于好莱坞大片中的生化怪物。唐代的类书《初学记》记载: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北宋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总之,蚩尤是一个凶残的怪物,其部属也都是有异于人类的怪物,甚至以石头沙子为食物。黄帝与蚩尤的战争非常惨烈,传说蚩尤做法,沉沉的迷雾笼罩住了黄帝的军队,使他不辨方向,被困三天。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又得到天神的相助,最终击败了蚩尤,并将其杀死。至此,黄帝替代炎帝,成为新的联盟首领,史称: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黄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上古领袖,他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对不服从自己的部落一再征讨。史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就是说,凡有不归附的,便立即率兵攻打,直到打服为止。他开辟山岳,修筑道路,未曾过一天安闲的日子。经过他的不断征战和教化安抚,华夏部落的活动范围大为扩大。他巡游自己的疆土,东到大海,还登上岱宗(即泰山)祭拜;西到空桐山(今甘肃平凉崆峒山),登上鸡头峰;向南到达长江流域,登上熊山、湘山;向北击败荤粥(现代研究者认为“荤粥”即匈奴,在夏代称荤粥,商代称鬼方、周代称猃狁、獯鬻或犬戎、战国后期才称匈奴),在他的文武并用下,华夏族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部落联盟。

三皇五帝之中黄帝知名度最高,被国人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其意义在于文化认同,而非他创造了这个实体。相同的文化心理,生活习俗,祭拜仪式以及认知方式都会产生文化认同,黄帝在上古时代的影响力使他拥有极高的地位,从而成为不同地区内人们所认同的祖先。

推行文治

黄帝娶西陵部落的女儿嫘祖为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玄嚣,一个名叫昌意,他们的后裔都曾为天子。玄嚣住在江水边,自号“青阳子”;昌意居住在若水边,娶了蜀山部落的女儿,称为“昌仆”,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昌意的仆人,这也可以看出当时部落中男性占主导的地位变化,说明当时已经完全从母系社会进入了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说昌仆看到摇光(北斗星的第七颗星)如长虹,感而怀孕,生子颛顼。颛顼性格深沉,善于谋略,曾辅佐少昊(东夷族首领,黄帝之子)治理九黎地区,因功封于高阳,因而又称其为高阳氏。

图2

黄帝驾崩后,葬于桥山(位于今陕西黄陵县,学界认为系衣冠冢)。其孙颛顼直接继任其位。颛顼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政治中心,继续推行黄帝的政策,对各部落施以文教。古人认为他居于北方,按照五行理论,北方色黑,属水德,故而又称他为黑(玄)帝。

当时的九黎族虽归附于华夏部落,但仍然信奉巫术,崇尚鬼神,这和华夏族的文化完全不同。颛顼决定改变他们落后的文化,便派专门的官员教他们学习中原文化,农耕技术,使九黎族的面貌大为改观。

颛顼也和祖父一样,对自己下辖的疆域进行巡视,向北到达幽陵(即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到辽宁一带),向南到达交阯(今越南),向西到达流沙(西部的沙漠地带,无可考),向南到达蟠木(大海中的仙山)。尽管一些地名无法证实,但从前文黄帝巡视的疆域来看,颛顼时代的疆域明显扩大。加之太史公赞誉他说: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其意是说,运动的和静止的一切物,大大小小的神仙,凡日月所能照到的地方,均受到他的统属。虽然他的人生履历中没有祖父黄帝“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战绩,但是从这几句话来看,他比爷爷更善于驾驭和优抚,其文治手段可窥豹斑。

仁而威服

颛顼的儿子名叫穷蝉,穷蝉并未继任父亲的领导之位,大位传给了高辛氏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是黄帝的长子玄嚣这一支的后人。玄嚣生蟜极,蟜极便是帝喾的父亲。说起来,帝喾是颛顼的远房侄子。

图3

帝喾姓公孙,名夋,别名殷,号“高辛氏”,生来就很聪明,更加神奇的是他一出生就给自己起了名字,《史记》载:“生而神灵,自言其名”。传说他生在穷桑(西海之滨),他的母亲因踩到巨大的脚印感而怀孕。帝喾母亲的“践迹而孕”和颛顼之母“感瑶光而孕”颇为类同,都带着神秘化的痕迹。这种“神圣化”的方式虽然荒诞,但也还可理解。而后世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征兆就比较荒唐,愣是说他妈妈在湖边休憩,一条大蟒蛇缠绕于其身而怀孕。无非说刘邦妈妈与蟒蛇交合,生了刘邦这个汉天子,就算大蟒蛇可以理解为龙,但这也太荒唐了。此事绝非野史,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司马迁以直笔著称,绝不会杜撰此事。况且,司马迁写《高祖本纪》也算是当代史,绝无虚构的可能。因此可以推断,这是当时汉政府的宣传内容,故而太史公照单全收。

或许,颛顼,帝喾母亲妊娠时的灵异事件为后世开了个头,后世帝王为了给自己造势,其摇尾系统大多都编造了灵异事件。甚至于一些将相名人出生时也都有特殊征兆,譬如满室红光,空中有音乐,充满异香等等,翻开史册,类似于玄幻小说的内容不绝于卷帙,令人失笑。言之过远,就此打住。

且说帝喾即位后,继续推行颛顼的政策,大力推行教化,爱惜百姓,节用民力。顺应自然规律,急百姓之所急,解决了很多老百姓的困难,使天下大治。史称: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太史公给予了帝喾和颛顼类似的评价,说他“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可见,他也是一位圣王。

帝喾娶了陈锋氏部落的女儿,生子放勋。又娶了娵訾氏部落的女儿,生子挚。帝喾驾崩后,其子挚继任部落联盟的领导之位。不过,挚登基不久就驾崩了,由放勋即位。一个被后世统治者奉为“圣君”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尧帝。

图4

尧舜易位

尧帝,名放勋。生于丹陵,早年生活在母亲的部落“伊侯”,后来迁居祁地,故而也被称为“伊祁氏”。《谥法》曰:翼善传圣曰尧,故而后世为他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而又称“唐尧”、“陶唐氏”。

太史公在写尧帝时,用了很多好词。说“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崇敬之情,溢于刀笔之间。尧为人严肃恭谨,虽然身居领导之位,但是生活简朴,和其他人一样粗粮野蔬,敝履陋服。他的道德感召力影响了很多人,使很多人团结在他的大旗之下。他还制定了一些简单的规则,用以进一步教化百姓,昭示四方。

尧帝命人记录星辰日月运行的规律,搜集气候变化的信息,最后总结出了四时变化,物候知识,并首次制定了历法,使人们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违农时,及时耕作,对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尧帝时发生大洪水,很多农田村庄都被淹没,他向四岳(管理四方的部落君长)征询治理水患的人才,四岳推荐了鲧。尧帝对鲧的能力不放心,但四岳认为可以一试,尧帝便任命鲧为主管治水的官员。鲧花了九年时间,依然未能解决水患。水患成为尧帝时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终尧帝一世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尧帝在位七十年,曾向各部落首领征询新一届领导人的提名。放齐提名尧帝的儿子丹朱,尧帝说:“丹朱顽劣好争讼,不符合条件(顽凶,不用)。”

讙兜提名工师(主管建筑,制造)共工。尧帝说:“共工能言善辩,但行为乖僻,喜走旁门左道,表面恭敬实则敢欺天。”尤其是这句“似恭漫天”直接将共工划入伪君子之列,使他失去了竞争机会。

尧帝打算将领导权交给“四岳”,但四岳认为自己才德不够,不足以担当大事。尧帝便向四岳十二牧(管理十二州的部落君长)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不了解舜的情况,便向他最信赖的四岳打听舜帝的情况。四岳说:“舜帝是盲人之子,他的父亲为人顽劣,母亲愚蠢而顽固,弟弟也很骄纵,但是他却能与家人和睦相处,尽到为人子的孝道。”四岳的话让尧帝有点头大,推荐一个这种家庭出生的人,让他实在不放心。

为了考察舜的才德是否适合当新的一把手,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他。对此,笔者十分疑惑,万一舜不成器,岂不是糟蹋了两个女儿。好吧,就算你要派女儿当间谍,但一个就够了,何必要两个都授予人,总觉的尧帝的举动风险太大。不过,舜的表现还算令尧帝满意。他命舜主管典章,舜能够把各项制度都执行的非常到位,各个部落的君长按照正确的礼节来朝觐,远方的部落也都威服。

尧帝又叫舜帝进入茫茫大泽或者原始森林,暴风雷电,霜雪晴雨,舜都不会迷路。尧顿时惊为圣人,便决定将领导人的位子传给舜。他对舜说:“我考察你三年了,你做事有章法而且很有成效,我决定将领导人之位禅让给你。”由此,尧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对于《史记》中的“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这一条我感到很疑惑,尧帝好端端的让自己女婿在恶劣天气去山林川泽干什么?莫非是为了考察野外生存能力?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恶劣天气条件下去山林川泽很容易送命。就算是尧帝要考察舜的胆识,但也不能拿女婿的命开玩笑。所以我居心叵测的推断,尧帝其实是想借此灭了舜。当时的社会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已经崩溃,阶级社会出现。舜虽然是在野人士,但却是圣君颛顼的后裔,他不但善于笼络人心,以道德楷模的面孔影响了一大部分人,而且和四方部落君长的关系良好。与其说是尧帝“禅位”,倒不如说是尧帝在巨大的压力下让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