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孟子选读 > 第5章 滕文公上(第1页)

第5章 滕文公上(第1页)

1,国虽小善治犹可立

药不瞑厥疾亦不瘳

[原文]

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谓齐景公曰②:‘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③:‘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④:‘若药不瞑眩⑤,厥疾不瘳⑥。’”

[注解]

①世子:即“太子”,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②成覸(gàn):齐景公手下的一名以勇敢出名的臣子。③公明仪:鲁国的贤者,曾子的弟子。④《书》曰:此处所引语句视于今传本《尚书》。⑤瞑眩:愦乱,晕眩。⑥瘳(chōu):病痊愈。此二句是说药力不猛,便治不好病。

[译文]

滕文公做太子时,将要出使到楚国去,路过宋国,便特地去看望孟子。孟子跟他讲了人性善的观点,开口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看孟子。

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天下的真理就这么一个。成覸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也是应该信赖的。现在的滕国,假若把土地截长补短,也将近五十里,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上说过:‘如果药力不猛,病是不会痊愈的。’”

[品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善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基本特征。孟子认为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但是在人的本性中只是开端、萌芽,即善端,并不等于善的完成。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这种禀赋,所以他强调环境和教育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年成的好坏,职业的不同,周围人们的影响,都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起制约作用。

孟子特别对当太子的滕文公讲性善论,实则是要求滕文公学习圣贤,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爱民的原则来治理国家,使虽然很小的滕国能成为一个善良友好的国家。然而为善去恶说起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到却很难,所以孟子告诫滕文公,要象《尚书》上说的那样,若是药物不能使人头晕眼花,那个病患是不能痊愈的。也就是说,要下猛药,要用猛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2,上所好下必有甚之焉

上力行下必然效仿之

[原文]

滕定公薨①,世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③。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④,□粥之食⑤,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⑥,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⑦,啜粥⑧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⑨,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⑩,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解]

①滕定公:太子滕文公的父亲。薨(hōng):古代称诸侯去世为薨。②然友:太子的师傅。③邹:这时孟子已从宋返邹,邹离滕仅四十余里,所以问了后再办丧事。④齐(zī)疏之服:用粗布缝边制成的丧服。⑤飦(zhān)粥之食:古代礼制规培根,在丧事期间只能食粥。飦粥即糜粥。⑥宗国:滕和鲁都是文王的后代所封的国家,而鲁的祖先周公为长,兄弟宗之,所以滕称鲁为宗国。⑦冢宰:六卿之长,相当于宰相。⑧啜(chuò):饮、喝。⑨五月居庐:按古代礼制,诸侯死后五个月下葬。未葬之前,孝子住在倚庐中,倚庐就是临时搭的窝棚。⑩四方:指前来参加葬礼的诸侯和来宾。

[译文]

滕定公去世,太子对他的师傅然友说:“过去在宋国,孟子给我讲了许多道理,我心里一直不曾忘记。今日不幸,遭了父丧,我想请你到孟子那里去问问,然后再办丧事。”

然友就到邹国去问孟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