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体型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额头很高,下颚骨比颧骨突出。有时候看起来会让人感到十分害怕。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平和的素食主义者,而且也是所有人猿中最为纯粹的素食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果实、叶子和根,其中叶子占主要部分。昆虫占它们食物的1%~2%,一般被吃掉的昆虫都是停留在植物上被漫不经心吃掉的。成年的大猩猩每天平均需要25千克食物,它们大多数醒着的时候是在进食。由于它们大量进食各种植性食物,使得它们的肚子往往鼓起。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猩猩几乎从来不喝水,它们所需要的全部水分都从所吃的植物中得到。它们特别喜欢吃香蕉树多汁儿而且带点苦味的树心,对于大猩猩来说,香蕉树的树心是一种最好的食物和水二合一的食品。同时,它们通常靠吃竹子获取蛋白质,看来还是比较注意营养合理搭配的!在动物园,饲养员主要喂食大猩猩各种水果蔬菜,比如香蕉、苹果、大白菜等。不过大猩猩也不拒绝“荤菜”,肉、蛋、奶也吃得很香。还有,大猩猩的“智商”非常高,会自己清洗食物,抓起食物以后它们会迅速地在水里清除泥垢和残留物,然后“消灭”掉它。不仅如此,有些驯养的大猩猩甚至会使用手语;在渡过一个沼泽时会使用树枝探测水深,或者使用石头砸开核桃。
大猩猩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喀麦隆、加蓬、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乌干达等地,有三个亚种:低地大猩猩、高山大猩猩(山地大猩猩)和中非平原大猩猩。大猩猩栖居于海拔1500~3500米赤道——热带雨林地带,日行性,具社群行为、领域行为。雌性及幼体常在树上活动、休息,成年雄性多在地面觅食,以树叶、嫩芽、花、果实、树枝等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为8。5~9。5个月,是灵长目中除人类外孕期最长的,每产1仔,7~10岁性成熟,寿命40~50年。大猩猩很爱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它们会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家庭。电影《金刚》把大猩猩塑造成了身体强健、力大无穷的猛兽,会扔出一架战斗机砸落了另一架战斗机。现实世界中大猩猩当然不会扔飞机了,但它们扔砖头还是非常厉害的,十几米的距离内相当准。
在灵长类动物中,大猩猩与人类最为接近。与其他大猿一样,大猩猩有48条染色体〔24对),比人类多一对。大猩猩的DNA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97。9%。
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单”,大猩猩被列为“严重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说:“大猩猩是世界上与人类最相近的物种,但如果把全球现存大猩猩聚在一起,也装不满两三个足球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猩猩数量迅速下降的呢?其实,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许多大猩猩被中非地区居民杀死,还有商业食肉交易以及遭受埃博拉病毒等因素,近25年来大猩猩数量下降了60%。长此以往,人类在未来10~12年内将失去大猩猩。除大猩猩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指出,目前全球14的哺乳动物、13的两栖动物、70%的植物物种正面临生存危机。这说明人类对动物的保护显然不够,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有效地制止减缓地球物种灭绝危机。
5。最大的冰海食肉动物——北极熊
北极熊生活在遥远的北极,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北极熊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它们主要捕食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也会捕食髯海豹、鞍纹海豹、冠海豹。除此以外,北极熊还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以至于曾被人们认为是海洋动物,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熊”。
北极熊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双掌的力量可以破开冰面,在捕食白鲸时,由冰上向水中扑去时可以一击重创白鲸。除去人类,北极熊并无天敌。
北极熊很适应寒冷地区的生活。它那白色的皮毛与冰雪同色,便于伪装,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层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脚板和小爪垫,北极熊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覆盖着皮毛。多毛的脚掌有助于在冰上行走时增加摩擦力而不至于滑倒,当然也足以抵抗寒冷,在冰水中前行数分钟之久。北极熊一般会把家安在北冰洋周围的浮冰和岛屿上,还有相邻大陆的海岸线附近,基本呈环极分布,而不会深入到更北端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浮冰太厚了,它的主要猎物——海豹无法破冰而出,没有食物,北极熊自然不会去冒险。
北极熊是比较好斗的家伙,随着恋爱季节的到来,斗殴事件往往会频繁发生,公熊之间会为了争夺稀少的“心上人”而不断发生冲突,而那些带着幼子的母熊则不得不随时准备应对公熊们的袭击。不过北极熊也明白,打架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容易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肉体伤害。所以,在它们看来,如果能通过恐吓吓跑对方、避免流血冲突,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不服咋的?”北极熊一般会用后腿站立,展现自己高大伟岸的身躯,然后呲牙咧嘴,露出自己尖利的犬齿,看看对方是否有胆量过来挑战一下,而这种方法通常都能奏效。其实,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北极熊平常也过着单身生活,只有在每年3月至6月的这段恋爱季节才会和异性小聚片刻。
北极熊在冬季也会“冬眠”,不过也只是长时间的大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冬眠。当进入大睡的时候,它们维持身体持续运转的养料和水份都来自存储已久的脂肪。而在食物匮乏的季节,这些脂肪也是使它们继续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猎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即便游泳技术再出色,它们也无法长时间地待在海里,而日益开阔的海面增加了这方面的危险。
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面融化,到2050年,地球上北极熊的数量可能减少23,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将绝迹。此外,北极的土著——因纽特人,每年仍然会捕杀少量的北极熊。他们用北极熊的毛皮制衣,除了它那由于维生素A含量过高而有致毒作用的肝,其他的都会被吃掉。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73年签署的一项协议要求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丹麦和挪威五个极地国家承担起拯救和保护北极熊及其栖息地的义务。起初,各国的保护重点集中在打击非法捕猎行为上,但现在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应对气候变暖上。因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起草的一份对保护北极熊具有国际共识的协议明确指出,目前来看,对北极熊威胁最大的仍是气候变化,其次是北极的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船舶的航行以及由于栖息地减少所引发的人熊冲突等。而且,科学家提出警告:在未来的2013年至2040年间,北极可能会出现无冰期。这对于北极熊而言,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除去人类,北极熊并无天敌”这句话很具讽刺意味,是否让我们人类感到自惭形秽?其实,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在于,人类要达成共识,采取紧急有效的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为遏制气候变暖出一份力,这不仅对诸多的动物包括北极熊在内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类自身而言,都有积极的影响。
6。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没错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蓝鲸。蓝鲸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体重一般为150—170吨,体长为24~34米。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它的体长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此外,蓝鲸的头也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蓝鲸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也是非常令人不可思议的,体重每24小时可增加90公斤。
蓝鲸可以分为南蓝鲸、北蓝鲸和小蓝鲸3个种类。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小蓝鲸分布于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蓝鲸在我国多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
尽管蓝鲸体型庞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但是,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还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蓝鲸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
你一定不会想到,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得以发育得这样巨大!蓝鲸有四个胃,所以胃口极大、极好,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8吨食物,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吨,就会产生饥饿的感觉。
蓝鲸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游行,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吨,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
令你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在所有动物中,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经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1920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路易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爆炸。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但最终它还是停止了呼吸……
是的,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在此,呼吁贪心的人类,请放下手中的捕猎工具,给我们美丽的海洋“大力士”多一点关爱和呵护吧!
7。最迷人的“明星”——大水獭
水獭是鼬属小型半水生哺乳动物,它们有身体柔软细长,头颈长,耳朵小,腿短,头部扁平,尾巴与身体相连的部分几乎和身体一样粗,非常可爱。
水獭后肢趾间有蹼,宽扁的尾巴则当舵,是游泳的好手。在水下可以一口气潜游400米。有时候,它们宁愿在水中游泳,不愿在陆地上行走。水獭非常贪玩,即使成年以后也还是这样,这一点都不像其他野生动物。它们最喜欢的游戏方式是从泥泞或者积雪的斜坡上滑下来,扑通一声掉入水中或雪堆里。
水獭主要捕食鱼、蛙、蟹、水鸟和鼠类,它们同样喜爱柳、桦、白杨、小叶杨等落叶树上较高较嫩的软枝内皮。它们不会爬树,而是用门牙把小树啃倒再吃。一对成年水獭可以在一刻钟内啃倒一棵直径10厘米粗的树。水獭是水陆两栖的动物,它们把食物贮于水中,在水陆之间筑堤堰截水成池,并打洞筑窝。它们的窝一头开口在河岸边,另一头开口在树林里,之间是宽敞的藏身处所。白天它们呆在窝里或岸边灌木丛中,夜里出来活动。水獭在深水抓到鱼并把它拖到浅水滩吃,它们也吃蟹。水獭遇到危险便潜入水中,靠身体内贮备的氧气可以在水下呆到5-15分钟。在潜入水中时,它们的耳、鼻都会封闭起来,眼睛则由一层透明的薄膜保护。水獭的身材为流线型,皮毛具有防水性。它们喜群居,或一雌一雄或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水獭1月交配,4、5月生产,一胎产3、4只幼水獭。小水獭至少要跟随父母两年。所有水獭都会齐心协力维护它们的堤堰和水道。
成年后的水獭,也叫大水獭,体色深褐,喉咙处略带白斑纹,四肢非常粗大,尾巴的中间部分最为宽大,好似长矛尖端的形状,腔门腺会分泌出有麝香味的分泌物。大水獭昔日曾广泛地分布在亚马逊河和他布拉他河的流域里,但是,现在,人类为了取得大水獭品质优良的毛皮,会不断地捕杀它们。一张毛皮的价钱抵得上砍伐树木10天的工资,因此,只要一经发现,大水獭立即就会被捕杀。有些地区的大水獭已经绝种,所以它们的栖息地形成分段式的形态,个体数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