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大部分的家庭,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
那个时期,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项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都在逐步推进中。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地使用。
尤其是李富贵、张秋萍所在的桃源县,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县。
桃源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里的土地虽然肥沃,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作物的产量有限。
工业方面也只有一些小型的工厂和作坊,无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丰厚的收入。
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每天都在为了温饱而努力奋斗。
这里的人,每天基本上都是吃蔬菜。
白菜、萝卜、土豆等常见的蔬菜是他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
这些蔬菜虽然营养丰富,但口感单一,长期食用难免会让人感到厌倦。
然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依靠这些蔬菜来维持生活。
平时很少吃鱼吃肉,鱼和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见到荤腥。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想尽办法准备一些鱼肉,让全家人一起分享这份难得的美味。
那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鱼肉的鲜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他们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刻。
就算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工人,也只是偶尔开开荤,改善一下伙食。
这些工人在工厂里辛勤工作,每月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敢经常吃鱼吃肉,因为那会花费他们大量的钱财。
他们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或者心情好的时候,才会买一些鱼肉来犒劳自己。
他们会小心翼翼地烹饪这些食物,让每一口都充满了满足感。
就连制衣厂的领导,就算是开荤,分量也不是很多,也不敢敞开肚皮,大鱼大肉。
制衣厂的领导在工厂里有着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但他们也深知生活的不易。
他们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也不能随意挥霍。
在开荤的时候,他们也会控制食物的分量,不敢过于放纵自己。
他们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可是,食堂里面的工友发现,张秋萍的饭盒中,居然盛满了红烧鸡和西红柿炒鸡蛋!那红烧鸡色泽红亮,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西红柿炒鸡蛋红黄相间,色彩诱人,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这两种美味的菜肴盖住了米饭,都已经看不到米饭了。
张秋萍这一顿饭,也太奢侈了吧!
最关键的是,张秋萍饭盒中的红烧鸡和西红柿炒鸡蛋,简直成了食堂里的焦点。
那红烧鸡,表皮呈现出诱人的红棕色,色泽鲜亮得如同被阳光照耀过的琥珀,油光在其表面微微闪烁,仿佛在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味。
每一块鸡肉都切得大小均匀,纹理清晰可见,鸡肉的纤维间似乎都渗透着浓郁的酱汁,让人仅仅是看着,就仿佛能感受到它入口时的鲜嫩多汁。
而那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被炒得恰到好处,保留了些许的脆嫩口感,同时又释放出了自身的酸甜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