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小丽就把宝都压在了他的身上。谁知道都要开学了,小徐也没把事情办成。小徐把话说得太满,不给自己也不给他人留有余地,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在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在做人方面,与人交往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不要口出狂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人不要太早下结论,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
说话不留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你无法承受的,因此,与其与自己较劲儿,不如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多用一些不确定的语言,给自己留下余地。
用不确定的词句一般都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而能用谅解来代替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煞你的成绩;你若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留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的保全。
据说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考虑的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
她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皇后派人做哥哥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孙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为自己留余地的天规。
把话说得太满,并不能与自信划上等号。话说七分满,反而是一种谦虚的人生哲学。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懂得谦卑,不会把话说得太满。不要把话讲得太满,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为人之道。
5.甜嘴巴,好办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求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具体的东西,等等。
“求”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口头提出。大凡有求于人者,总希望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既然是这样,提出请求时也就得讲究一些技巧。人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求”,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表述出来,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样。
所以,在求人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
(1)替对方着想。
有求于人时,还要替对方想一想,你提出的请求将会给对方造成哪些压力,可能存在哪些困难。这些难处,你说出来比由他本人说出来要好得多。“我知道这件事会给您添许多麻烦,但我没有别的门路,只能拜托您了。”这样说,较易使对方乐于为你做事。
(2)礼貌不可少。
请别人帮忙时,措辞一定要讲究礼貌,以表露出对别人的尊重。比如:“麻烦,请您让一让好吗?”“打扰您一下,您能告诉我到某某地方该怎么走吗?”如果用生硬的口吻提出要求,肯定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即使对方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但内心肯定不快,甚至可能心生怨恨。
(3)充满自信。
有求于人时,要充满自信,才能说服对方。为了使我们所说的话具有说服力,切不可疑惧,应该满心欢喜地盼望,并充满自信。
(4)谦逊礼貌。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着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有时办事要先把问题的难度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不得已而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该说但还得说。例如:“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5)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而使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高度自尊心,也是了解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的谦虚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
(6)给对方以承诺。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求人时,别忘了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
(7)逼入“绝境”,让对方无路可退。
事先设计好交谈的语势,堵住对方的退路,使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请求。
有一次,某校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计划召开家长大会。教务主任找到了书记,说:“我现在把工作向您汇报一下……其中我校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这势必会带来不良影响。”书记接着说:“是啊,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应该很好地抓一抓。”主任就趁势说:“所以,我们打算马上召开家长会,请您在会上作作指示。”说完,书记考虑片刻,便欣然答应了。后来,据书记讲,他本来已经有约在先,只是这事他不便推辞,只得舍彼求此。
(8)真诚地“捧”对方。
所谓“真诚地捧”在这里是指恰到好处、实事求是地称赞所求的人,并不是那种漫无边际、令人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就与所求之事有关的方面顺便称赞对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求人的办法。
现实中的办事只需要那么一点小小的艺术,能说会道、打动人心的艺术。生活中,我们需要求人,需要说服人,需要维系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有些人不会说话,结果总让自己活在进退不能自如的紧张和压迫之中,每天气喘吁吁,惊惧不安。有些人懂得说话的艺术,有一张好嘴巴,如果他们本来平庸,这张好嘴巴就能让他们出类拔萃,如果他们本来优秀,这张好嘴巴会令他们更加锦上添花。
6.“磨”是一种特殊的求人术
“磨”在求人办事中有着神奇的魔力。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有时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大事。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首次拒绝的打击。只要前进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
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自尊,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
因此,我们在求人时,既要有自尊,又不要过分自尊。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一点,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软磨硬泡”。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浓浓的浪漫情调中与大陆某男士结下良缘,她曾经称那位男士是追她的男朋友中条件最差的。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至几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赴上海,是为洽谈自己的小说授权给上海某家出版社出版而前往的。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某男士相遇,男士深为女作家的人生体验所激动,晚宴后就告诉她一句惊人之语:“我可以追求你吗?”她当时只当成是一句玩笑话。不料男士真的开始展开猛烈追击,每天从早上开始,他带了好多朋友,一起在她下榻的大酒店“站岗”。对于男士此举,女作家感觉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饭店一步。而紧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断以电话“骚扰”女作家,并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面,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诉他们我要追你。”被逼得无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说:“你请我喝咖啡,我们好好聊聊。”
她一口气喝了五六杯咖啡,准备使追求者因囊中羞涩而却步。结果他也跟着叫了五六杯咖啡,结账时不但没有囊中羞涩,反而给了服务员一笔数目不小的小费。让对方知难而退的计谋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