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遇见成就更好的自己 > 第四章 成功需要靠目标来达到(第2页)

第四章 成功需要靠目标来达到(第2页)

老五足跛,正好让他纺线。

这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不患于食焉”。三个残疾儿子,都能扬长避短,自食其力。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本领,关键在于要定好目标,选准方向。

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一片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名34岁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她的船都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了,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看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寒冷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又累又冷。她感觉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摇摇头说:“我没有能力游到对岸了。”

人们只好把她拉上船。过了一阵,她渐渐觉得暖和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事后她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就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记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

游泳天才查德威克也需要看得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可见,制定目标,对于人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人类是受目标驱使的精灵。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看到别人走路、讲话、读书、骑车等等,我们就下定决心也要学会这些本领。虽然我们并不是有意识地这样做,但我们确实是为自己树立了目标。尽管在当时达到这些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取得成功。我们喜欢挑战、学习和成功带给我们的刺激。就这样,我们学会了走路、讲话和其他许多我们现在看来都很简单、很自然的东西。目标甚至还可以使人们保持青春和幸福。

美国一项最令人痛心的统计数字表明,男人平均死亡的年龄是退休后两年。这表明,如果我们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这份工作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如果突然间将其从我们的生活里拿走,我们就会觉得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或者继续活下去的愿望。结果,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了,自救能力变小了。这也许是对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目标追求的人之所以能够长寿的一种解释吧。

还有一个例子,美国的老人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假日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例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来临之前,死亡率就会骤然降低。究其原因,是许多人立下目标要再多活一个圣诞节、多活一个结婚周年,或多度过一次国庆等等。但是节日一过,目标达到了,活下去的意愿就减弱了,死亡率也就急速上升。这再次证明了目标的重要性。

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像一个射手看不到靶子,不知从何下手;就像沙漠中的一只骆驼,缺乏前进的动力。正像一句西方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许正是你很少得到提拔或不能够赚到更多金钱的原因。我们不是预言家,却能够用一个简单的问题,预测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问:“你的人生有何明确的目标?你计划如何达成目标?”大多数的情况下,问100个人同样的问题,其中有98个人会这样回答:“我要让自己过得好,努力追求成功。”这个答案乍一听,似乎言之有理,但是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真正成功的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及切实的执行计划。

几年前,美国作家盖尔·希伊出版了一部畅销书,书名叫《开拓者们》,他在撰写这部书的时候,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间接地访问了6万多位各行各业的人士,他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至少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喜欢有更多的亲密朋友;第二,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略高于其实际能力的目标。

根据希伊的研究,这些开拓者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驱使其前进的人更会享受生活。

西班牙一家咨询公司采访了5000名经理人员,并对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些人年龄大不相同,专业也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从总体上来说,凡是那些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没有目标的人,则犹如没有舵的船。在人生的海洋中,大约有95%的人是无舵的船,他们总是幻想着什么时候能漂到一个富裕繁荣的港口。但由于没有控制方向的舵,在风浪面前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听任摆布,任其漂流,结果永远难以达到目的地。

一个人是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关键在于他的心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是1953年的一项研究调查:

这一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都接受了问卷调查,但只有3%的人回答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20年后,也就是1973年,问卷调查又举行了一次,对象仅限于个人的经济状况,同样是这些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结果,从前回答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那3%的学生在经济收入方面完全大于其他人,在生活状况方面也比别人好得多。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心中有了目标,指引着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更好的生活前进。而那些头脑中没有目标的人则大都一事无成。

因此,所谓成功,就是树立目标,然后向目标前进。如果你想自己事业有成,那就赶快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吧!

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才是最佳的目标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答,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从这里可以看出,成功的最佳目标,并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因为如果你制定的是一个很难实现,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再有价值,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

有这样一个关于贪心人的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儿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就都是你的了。这位地主听了高兴不已,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立即出发。为了得到更多的地,他不停地往前走,根本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能够回来。结果,太阳落山了,他还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土地,反而累死在路上了。

这说明,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不能一味地贪大贪多,而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尽量合理地制定一个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又能够完成的目标。目标定得太低,就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目标定得太高,又无法实现。用专家的话说,就是要“跳起来摘苹果”。伸手可摘太容易了,遥不可及却又让人失去希望,唯有跳起来摘到苹果,既能激发个人的能动性,又能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衡量自己的实力,稍微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那才是恰当的目标。

一般来说,确立任何目标都需要考虑四个原则:

一是可量度性。如果你制定的目标是:“我要做个很富有的人”“我要发达”“我要拥有全世界”“我要做李嘉诚”……那么可以肯定你很难获得成功,因为你的目标是那么抽象、空泛,而这是极容易移动的目标。什么是“很富有”?100万,1000万,还是10万?“拥有全世界”是什么意思?是拥有洋楼抑或宝石,还是山河石头?“像李嘉诚”?像他是一个人,还是像他有点秃头戴黑框眼镜,还是像他拥有800多亿元家产?最重要的是这个目标是否有一半儿机遇成功,如果没有一半儿机遇成功的话,请暂时把目标降低,务求它有一半儿成功的机遇,日后当它成功之后再来提高。

二是具时间性。很多人也设定了追求的目标,然而却没有设定具体的期限,没有确定达到目标的时间,这些目标是很难达成的。因为,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限,任何人都难免精神涣散、松松垮垮,这样就很难有实现目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要顺利地实现你制定的目标,你就一定要有明确的期限,即确定在何时把它完成,这是激励你不断地向目标迈进的动力。为此,你要制定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完成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期限。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两年,有的短期目标可短到半年或三个月。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和激励价值。要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就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挖掘自己和他人的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而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或目标,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三是具可行性。目标是现实行动的指南,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干些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则不具有激励价值;但如果高不可攀,不能在一两年内明显见效,则会挫伤积极性,反而起消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太难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比较难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会激发人的热情。那么,如何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呢?情况因人而异。个人的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条件是决定我们制定目标的依据。

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验阅历、素质特长、所处的环境条件等,使我们的目标既要高出现实水平,又要基本可行。比如,经验不足时,先盖小房子,有了盖小房子的经验,便可尝试盖大房子,再盖摩天大厦。如果完全没有盖中小房子的经验,却突然要制定盖大房子的目标,那就不现实可行了。当然,长期停留在盖小房子的水平上,就没有激励价值,也就谈不上成大事了。

四是具方向性。如果你有一个只有一半儿机遇完成的目标,等于有一半儿机遇失败,当中必然遇到无数的障碍、困难和痛苦,使你远离或脱离目标路线,所以确定了你的目标,必须预料到你在完成目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逐一把它详尽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评估风险;把它们依重要性排列出来,与有经验的人研究商讨;把它解决,或者恰当地修改与调整。一些成功者的经验是,每年至少要作一次检查校对,对制定的各种目标作出必要的调整修改。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当时制定的目标,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如果环境条件变化了,我们当然不能还僵化固守在那个目标上。

外国有句谚语:“有一天好好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徒劳。”设立目标时,要在自己的阅历、素质和社会环境条件与需要等诸多因素上反复琢磨、论证、比较,一定要把它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切勿草率,否则将贻害自己。因为,如果目标错了,我们就会走错路,做无用功,就会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和生命。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在设立目标时草率行事。另外,制定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肯定有许多把握不准的因素,如果我们不勇敢地进行试验、实践,我们就很难知道目标是否正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个目标是否恰当,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布卡曾经设立过非常多的目标,从17岁开始,他每年设定10个目标,一直到他21岁,总共设立了40个目标,但是,他却一个都没有实现,原因是这些目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