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三国管理智慧读后感 > 第六章 核心管理 会力打造管理者核心地位(第1页)

第六章 核心管理 会力打造管理者核心地位(第1页)

第一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由司马炎统一天下谈紧迫感】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钱三强

司马昭灭蜀成功,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蜀国的灭亡,使得吴国失去了盟友,变得孤立无助。魏军既可以从北面发起攻击,又可以顺流而下,从西面威胁吴国。灭蜀之先,司马昭就有“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的打算。蜀国灭亡后不久,司马昭病死,长子司马炎忙于篡魏称帝,因而统一大业向后推迟。其实,灭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从吴国来说,自孙权死后,统治集团内部接连发生政变,国势日趋衰落:晋朝取代魏国后,吴国内部的形势进一步恶化,最后的一个皇帝孙皓性情凶暴,奢侈无度,拒谏信谗,宠幸宦官,妄杀无辜。大臣人人自危,百姓不堪其苦。消灭吴国,一统天下,晋国前线大将羊祜上表认为:“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因,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晋武帝司马炎观表大喜,便令兴师灭吴。然而贾充等大臣力劝不可,因而伐吴未成。羊祜入朝,面劝司马炎:“孙皓凶暴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孙皓不幸而殁,更立贤君,则吴非陛下所能得也。”司马炎大悟,就让羊祜提兵往伐,可是此时的羊祜,年老多病,请求司马炎另选智勇之士自己告老还乡。不久,羊祜病死。

所幸武将艾臣具有灭吴紧迫感的不止羊祜一人。镇守益州的老将王壑上表司马炎:“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贤主,则强敌也。臣造船七千,日有朽败。臣年七寸,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矣。愿陛下无失事机。”大将杜预也上表认为时不我待,推迟伐吴,将要误事;秘书郎张华也奏请速举兵灭吴。

晋武帝这才升殿,诏令杜预为大都督,率兵十万伐吴。司马迪、王浑、王戎、胡奋各引兵五万分路出击并听杜预调遣。又命王壑率水陆军20万。60万晋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大举出击。战争的进程正如羊祜所料,东吴军队没有多大抵抗能力,晋军所向披靡,杜预大军战败吴将伍延、陆景、孙歆等,夺得沅湘一带,直抵广州诸郡,守将皆望风赍印而降,杜预大会诸将,共议取吴国都城建业之策。胡奋认为:“百年之寇,未可尽服。方今春水泛涨,难以久住,可俟来春,更为大举。”杜预说:“今兵成大振,如破竹之势,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有着手处也。”于是驰檄各路人马,一齐进兵。王壑大军乘船顺长江而下,用火炬烧诡吴军设置的拦江铁索,扬帆直进,时逢长江风波甚急,船队行进困难,部下请求等风势少息再行。王壑连这么点时间也不肯耽误,大怒说:“吾目下欲取石头城,何言住耶?”于是擂鼓乘风破浪前进,直捣建业城。如此便出现了“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景象。吴主孙皓率文武大臣到王濬军前投降,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终于结束了。

司马炎统一天下的成功,得益于极其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如果没有羊祜、杜预、王濬张华等具有事业紧迫感的文臣武将,力陈卓见,敦促早日兴兵,统一大业还要拖延下去。

时间具有一维性和无限性。人生是有限的,过去了的时间无法再寻找回来。充分认识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节约时间,有效地利用人生的宝贵时间,因而能在事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有时间观念,就是有事业的紧迫感。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从事何种事业,都不能丧失紧迫感。

毛泽东曾挥笔写下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著名诗句。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靠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条,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熟悉周冠五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富有事业紧迫感的人。十年动乱期间,首都钢铁公司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中由第一位降到第七位。1977年早春,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结束后,周冠五匆匆赶回公司,连饭也没顾上吃,就紧急通知有关领导前来开会。他说:“想来同志们还记得,周总理病重时叮嘱过:首钢要为首,不能当下钢!可是现在,我们落伍了,当了下钢了!长叹是无济于事的,问题是要干!失去的时间追不回来了,但失去的东西必须追回来!”这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于是周冠五带领首钢的干部和职工,开始了争分夺秒的苦干。到1979年,首钢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又成了十大钢铁企业的排头兵。

管理者事业上的紧迫感和具体工作中的耐心并不是相抵触的,某一事件、某一过程的求慢,正是为了总体上、全局上的求快。在具体问题上可以当急则急,当缓则缓。在整个事业的进程上,则要根据现实的可能尽量地求快。管理者既不能为早日实现理想而失去对待具体人和事的耐心,也不能因为求稳求全而缺乏事业的紧迫感。一个组织要成就事业,不仅需要管理者具有紧迫感,同时也需要组织成员有紧迫感。不待上司激励,下属就自发产生事业的紧迫感,对于组织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这样的下属所遇到的却是一位坐视时间流逝的上级,那么他们的紧迫感就会渐渐泯灭。从而,组织会沉浸在一种惰性的心理状态之中。所以,管理者的紧迫感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败,也关系到组织全体成员的精神状态和他们的事业心。机会对于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有紧迫感的管理者,才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使事业不断兴旺;缺乏紧迫感的管理者,则往往使事业一筹莫展。

自古以来,人们皆相信恶劣的环境往往最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家报纸的读者投稿栏中,曾有这样一则女性投稿。这位女士表示:由于她的父母平日争吵不断,最后步上离婚之途,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只好凭自己的努力独立生活。各自结婚之后,均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

在此姑且不谈使小孩产生此种想法的是与非。然而,无疑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亲近的人的缺点或弱点时,必能警觉"自己再也不能依赖对方”或“非依靠自己不可”,这便是产生独立意识的开始。

在教导下属时,若能巧妙地运用此种心理,便不难成为一位成功的经营者。

例如,经营者不妨把公司的缺点——如将已陷于困难等敏感问题公诸于众。如此一来,职员基于危机意识,往往能为公司尽力。

某些具有才能的职员,为了一展所长,因而能毫无保留地付出努力。在此种情况下,相信许多优秀的人员便被培育出来了。

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是强调自己无能,而是在心理上企图营造出困难的情境,使下属发挥其潜能。当下属内心感到自己被视为可靠之人时,通常就能产生创造的意愿。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遭遇困境的时刻,也正是发挥最大潜能的时刻。因此,纵使遭遇到艰苦的处境,也不要因此而沮丧,而应该拿出超乎平常的斗志,冲破难关。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应有点危机意非常赚钱的时候,又推出了啤酒。该公司的佐治董事长,在公司运转得非常顺利,员工意气勃发时,能够感受到危机意识,为了突破危机而推出新产品。

就在桑得利酒厂推出啤酒之前,日本的食品业界被称为“三K时代”,表示当时的食品业由三家“K”字开头的公司独占市场。

包含寿屋在内的这三家公司,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盛气凌人,就连这些公司的员工,也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对待顾客总是爱理不理的。票据方面的条件非常严苛,佣金的支付也很吝啬,完全没有一点让人称赞的优点。

公司营运一兴盛,员工就容易得意忘形,把创业时的辛劳忘得一干二净。佐治董事长看了当时的境况,直觉地产生了危机意识。如果员工误认为这种蛮横的态度能够使生意继续维持盛况,公司将来一定会遭遇严重的危机。

当时才刚就任董事长不久的佐治先生,为了让已习惯安逸的员工打起精神,他决心要以严谨的态度来经营事业。

佐治先生的父亲乌井信冶也是在赤红葡萄酒推出成功,企业逐渐步入好景时,开始从事极具冒险性的威士忌酒生产。

乌井信冶郎先生之所以会如此,也可说是因为他那不安于现状,且随时都在不断进步的上进心。他深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个道理。他也相信要开拓事业的新天地,就必须公司上下一致保持紧凑的步伐,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公司长久的发展。

【点评】

历史是无情的,无数史实告诉人们“居安思危的道理”。“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历史教训如此,平头百姓也如此。居家过日,工作职场等都逃不过一个“危”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二节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宽宏是这样一种德性:它为个人所受的伤害进行回报而且不看重这些伤害,它不去抓住报复的机会,即使是这种机会已经提供给他了的时候。

——包尔生

世间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矛盾,人与人之间也经常发生矛盾。心胸狭窄的管理者常常为了一些琐碎小事与下属发生矛盾,使关系紧张,工作无法开展;性格宽容的管理者即使与下属在大事上发生矛盾,也能主动积极地缓和、化解,将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工作能正常运转。

曹操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从他对许攸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来。

许攸才高气傲,弃袁投曹后与曹操初次谈话,曹操故意跟他绕弯子,不肯告诉军粮已尽的实情,许攸就拂袖而起,趋步出帐,并说出无所顾忌的话来:“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曹操不但不为许攸的无礼而生气,反而笑着说:“岂不闻兵不厌诈!”这样一来,许攸便欣然献上乌巢烧粮的计策,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来,许攸又献亡决漳河水以淹冀州的计策,使曹操得以攻陷袁氏的老巢。许攸自以为功大,在曹操率军入冀州城时又说了不该说的话:“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阿瞒是曹操的小名,曹操位居汉相,权倾天子,许攸早年虽然与曹操有旧交,此时则是君臣关系,身为臣下而呼主公小名。而且语气又非常傲慢,分明为封建社会的礼法所不容许二人在场;这次则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更令人难以忍受。众将听了许攸的话,“俱怀不平”,而曹操只是大笑了之。后来,许攸在冀州东门碰见许褚说:“汝等无我,安能入此门乎?”许褚大怒,拔剑杀死许攸。曹操说:“子远(许攸字)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于是“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

松下幸之助说过:“为完成一种事业,是要具备各种经营要素才能构成的,但中心还是人与人的问题。”如果没有经营者与员工的协调合作,事业就无法成功,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宽容大度的性格。如果管理者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必然与人合不来。

性格宽容的管理者,重事业轻小侮,顾大局弃小利,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所以也就能够最广泛地团结下属,同心协力做好工作。

用人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之一,一个管理者能否在用人方面有所作为,与他的性格是否宽容关系极大。心胸狭窄的管理者,往往对人才过分苛求,即使优秀的人才,到了他的手下,也要吹毛求疵。人都会有缺点,也难免犯错误。气量宽容的管理者,往往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对犯了错误的人也能团结共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在气量狭窄的人眼里,没有一个令他满意的人才;而在宽宏大度的管理者眼中,下属个个都是人才,只要安置到合适的岗位上,都能发挥所长。用人首先在善于识人,即全面、准确地认识和评价人,而不是带着r副有色眼镜看人。只有具备宽容性格的管理者,才能够较好地做到这一点。管理者的性格是否宽容,对于决策也有很大的影响。心胸宽广则眼界和思维也宽广,处处从长远和大局出发;心胸狭窄则鼠目寸光,思维往往局限在一时一事的得失上。而且,后一种人常常把精力耗费在寻隙觅仇、勾心斗角上,对方针政策、战略战术往往缺乏周密的思考。决策不仅依靠管理者自身的智慧,还需要广泛汲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管理者如果气量狭小,对不同的意见便听不进去,相反的意见更是容纳不了,这样往往会导致决策的偏差。一项好的建议,对于宽容的管理者来说,不论建议者是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采纳;对于心胸狭窄的管理者来说,往往先看提建议者是什么人,如果是自己一向看不起的人,则对他的建议不屑一顾。中国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的重任,确实需要有肚量的人才能担当。

宽容须有分寸,不是宽容一切。不能对下属的任何不良行为和过失都釆取“好好先生”的态度。那样只能使组织内部邪气直升,纲纪废弛。任何宽容行为都是建立在原则性的基础上的。管理者在考虑对某人某事是否采取宽容的态度时,必须从是否有利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原则出发。这一点,曹操的一系列做法可供借鉴:

第一,宽容那些性格傲慢但确有突出优点的人,许攸对曹操傲慢无礼,称曹操是“奸雄”,又在大庭广众之中呼曹操小名,这些曹操都不计较。因为许攸的无礼,损害的只是曹操的面子,而他的足智多谋,却有利于曹操的事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