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使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
目标有助于我们评估事业的进展
目标使我们未雨绸缪,使我们能够把命运之船驶向我们希望到达的地方。
依照这个标准去制定你的人生目标,它能使你的目标一直矗立于你的面前,吸引着你,召唤着你。
3.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
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这样,即使不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平庸之辈。
一个人有了目标就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象,这个意象就是他的灵魂,主导他的生命。“自我意象”是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一般而言,个体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象”。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
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讯息,然后感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便注定会失败。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这样,即使不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因为,在其自我意象里已经有了失败的自我意象。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见到一个意气风发、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讯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我有两个孩子,儿子从小调皮捣蛋,老师经常批评,说他不是学习的材料,没有出息,丢父母的人。这样在他的意识中就认为自己不行,非常自卑。后来尽管我们教育他,考上了大学,但是,那种失败的自我意识始终排除不了。结果,去年他在大学里留级了。我女儿则相反,一出生,人们就逗她玩,“哎呀,长得多漂亮,多可爱啊!”从小在幼儿园就受到老师的表扬称赞,在她的思想上一种优秀的自我意识就使得她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还会更好,我将来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学。”
这种成功意识使她每年都在学习上保持年级第一的水平。自我意象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每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他有意志力,也很难扭转这种行为。
其实,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他们都会发生奇迹性的变化。
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
发展新的自我意象,改变郁郁寡欢的失败型个性不能依靠纯粹的意志力,必须要有充足理由、足够证据确认旧的自我意象是错误的,因而要发展相应的新的自我意象,不能仅仅凭空想像出一个新的自我意象,除非你觉得它是有事实为依据的。
实验表明:一个人改变自我意象时,总觉得由于某种原因“看到”或者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
正如爱默生所说过的:“人无所谓伟大或者渺小。”
科学已经证实了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其他直觉主义者的一贯主张:任何一个人都会由自己主宰“指引着走向成功”,任何一个人都有大于自身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正被自我意象指引着走向成功和幸福,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和“注定”要失败的自我肖像必然是错误的。你如果想改变自己心中的自我意象,你就要注意以下步骤:
第一,成功的自我意象必须有一个“目标”。你必须想像到,这个目标现在已经以实际的或潜在的形式存在着,你的工作只是把自我意象引向一个已经存在的目标,有了目标自我意象就会逐渐清晰起来。例如,你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发财致富的目标,你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拥有一切的自我意象,就会改变过去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个穷光蛋的自我意象。
第二,目标确定以后,达到目标的方法或许不明确,但不要由此而丧失信心。自我意象的功能就是在你提出目标后为你提供方法的,因为自我意象明确以后,就会激活你的思想,就会使你的全部潜在能力为你的目标发挥作用。你就会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就会想出新的方法。
第三,突破现实的局限和束缚,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暂时的失败,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去实现目标,就会遇到困难。在前进中一旦发生错误,应立即加以纠正,不是命运让你失败,而是你的方法不当或者条件不成熟。你需要重新开始,而不是自我否定。你现在身处困境,但是你如果想像未来是美好的,你就会突破自己的悲观绝望的情绪,你就会充满力量去改变现状。
第四,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客观环境会影响个人的命运。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现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实现自己的目标都要经历考验,都会犯错误,因此要用心修正目标,直到实现成功的目的。很多人因为失败而耿耿于怀,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于是命运就因此而定。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应更多地淡化过去的错误,记取成功的反应,使它能够得以“模仿”。这样便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继续取得成功。
第五,必须信任内心的自我意象。不要过于担心它是否能够启动,或者过分有意识地强迫它而使它受到干扰,你必须放手让它工作。这种信任是必要的,因为自我意象是在意识水平面以下工作的,你无法“了解”它的工作情况,而且,它的本性是根据目标的需要而自发地工作。因此,你事先得不到它的保证,它只是在你行动的时候或在你行为发布的指令时才开动。爱默生说过:“付诸行为,你就会得到力量。”
自古以来,许多成功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自我意象”或“心理图式”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拿破仑在带兵横扫欧洲的时候,曾经在内心想像中“演习”了多年的军事。韦伯和摩尔根也告诉我们,“拿破仑在上学的时候所做的阅读笔记,在付印时竟达满满400页之多。他把秘书想像成一个司令,画出科西嘉岛的地图,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后,标出他可能布防的各种情况。”
世界旅馆业巨头康拉德·希尔顿在拥有一家旅馆之前,很早就想像自己在经营旅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常“扮演”旅馆经理的角色。难怪人们过去总是把“自我意象”与“魔术”联系起来,“自我意象”在成功学中,确实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
“在你心灵的眼睛前面长期而稳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象,你就会越来越与它相近。”佛斯迪克博士说:“生动地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由此可见想像对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任何活动,那么,你实际上就能获得成功。一旦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有可能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想想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颇有作为的成功者,他们并不仅仅是某方面的专家,也不是试图回避困难的人。富兰克林、贝多芬、达·芬奇、爱因斯坦、伽利略、罗素、萧伯纳、丘吉尔以及许多其他伟人,他们大多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在许多方面与普通的人一样平常,惟一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敢于走他人不敢走的路罢了。人们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打开心灵的窗口,进行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就只会以同样的方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其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要积极尝试新事物,就必须抛弃一些会对自己个性构成压抑的观点:改变现状不如苟且偷安。因为改变将带来许多不稳定的未知因素;或认为自己非常脆弱,经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会碰得头破血流。这显然是荒谬的观点。如果改变生活中单调的常规因素,你会感觉到精神愉快和充实;相反,厌倦生活会削弱意志并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一旦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就可能导致精神上崩溃。然而,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并获得成就,则你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而强大。
常常有一些人持有这样一种心理意识:“这件事非比寻常,我还是躲远些好。”这种心理状态使你不能面对挑战、积极尝试新的经历。你可能认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某种理由,否则做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只要你愿意,便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而不必一定要有理由。没有必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寻找理由。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逗蚂蚱玩,其理由不过是你喜欢玩。可是,当你成为大人,你就不得不为做某件事情找到一个理由。这种理由可能就阻碍了你的个性的成长发展,长期压抑个性,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因此,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你就会积极思考自己的命运。乐观看待自己的命运,就会为你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和命运。
4.意志是人的一种精神来源
所谓的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来源,是一个人追求事业、理想的动力,是一个人成功进取的保证。
每个人都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人生的成功。成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过程,而挖掘潜能必须不断发现真正的自我。这个真正的自我就是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一旦发掘出自我坚定不移的意志,便可重振一蹶不振的事业甚至改变其整个生活状况。凡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坚韧、百折不挠的意志。所以,中国的大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995年6月29日下午6点,韩国汉城三封百货商场突然坍塌,造成了458人死亡、950多人受伤的惨剧。废墟无情地埋没了几百名死难者,但是,有27名幸存者却以超人的意志力战胜了死神,奇迹般地生还。
7月11日,距离商场倒塌后的第十二天,年仅19岁的售货员柳智唤获救。一个弱女子,怎么还能在被埋12天之后活着出来?医生说,这是因为她有着顽强的意志。柳智唤对记者说她一直喝水泥板上滴下来的雨水,她不想死,相信坚持下来就能够获救。
7月15日,一个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另一位年龄19岁的姑娘朴胜贤,在废墟中度过了整整377小时之后而生还,她不仅创下了韩国的最高纪录,而且在世界上遇难幸存者中名列第二。医生问她:“你能在黑暗的废墟中坚持16天,靠的是什么?”朴胜贤回答说:“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我没喝一滴水,我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下去!”生物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没有食物没有水的情况下,最多能够存活7天,然而,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竟然能够克服生理生存的最高极限?医生和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只能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这是创造“人生存极限神话”的根本原因,最关键的是人的精神没有垮下来。
这就是意志的力量!所谓的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来源,是一个人追求事业、理想的动力,是一个人成功进取的保证。意志是一个人人格构成的重要方面,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比做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意志力就好像是这棵大树的主干。一棵大树只有保持主干的笔直坚挺,才能保证自身的枝繁叶茂,不断向上,也才能保证为他人遮阳挡雨,为社会贡献力量。
顽强的意志通常表现为对预定目标的执着追求和对某种信念的坚守。任何一个想使自己的人生辉煌的人,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要想活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需要有一些精神,有一种信仰,有百折不挠的劲头。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长期埋头于一项发明,一位年轻的记者问他说:“爱迪生先生,你目前的发明曾失败过1万次,你对此有何感想?”爱迪生回答说:“年轻人,因为你人生的旅程才刚刚起步,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并没有失败过1万次,只是发现了1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爱迪生估计他发明电灯时,共作了10000多次以上的实验。他成功地发现许多方法行不通,但还是继续做下去,直到发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为止。他证实了大射手与小射手之间的惟一差别:大射手只是一位继续射击的小射手。
一个成功者的意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表现在各个方面,甚至表现在死亡来临之前。美国科学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