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说出“不”之后要坚持,假如举棋不定,别人会认为可以说服你改变主意。
(5)在说出“不”之后千万别有负罪感。
2.用推脱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你和妻子一块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3.用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欢阿兰德隆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4.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八点钟去跳舞,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去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没收啦!”
5.用回避表示“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吗?”你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6.用反诘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恋人问:“你讨厌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讨厌你吗?”
7.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8.用外交辞令说“不”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还可以说些搪塞话:“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难说。”等等。
9.以友好、热情的方式说“不”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10.避免只针对对方一人
某造纸厂的推销员上某单位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这个单位的总务处长,恳请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单位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订了长期购买合同,单位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当我们羞于说“不”的时候,请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说“不”。
4.拒绝是一种艺术
拒绝是一种艺术。艺术就有艺术的规律可循。掌握了拒绝的实用技巧,在不同的场合加以变通,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1.强调自己的困难
有些求人的事,由于种种原因,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喜欢用暗示来投石问路。这时你最好用暗示来拒绝。
两个打工的老乡,找到城里工作的李某,诉说打工之艰难,一再说住店住不起,租房又没有合适的。言外之间是要借宿。
李某听后马上暗示说:“是啊,城里比不了咱们乡下,住房可紧了。就拿我来说吧,这么两间耳朵眼大的房子,住着三代人。我那上高中的儿子,没办法晚上只得睡沙发。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不该留你们在我家好好地住上几天吗?可是做不到啊!”两位老乡听后,就非常知趣地走开了。
2.用“习俗”为借口
一位女士因公出差,在火车上与一位看起来挺有涵养的男士坐在一起。这位男士主动和她搭讪,女士觉得一个人干坐着也挺乏味的,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开始时这位男士还算规矩,和女士只是谈谈乘车难的感受以及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看法。可不知怎的,谈着谈着,这位男士竟然话题一转,问了周女士一句:“你结婚了吗?”
显然,这个问题可能别有用心,所以女士有些不高兴,但她态度平和地对那位男士说:“先生,我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前半句是‘对男人不能问收入’,所以我才没有问你的收入;后半句是‘对女人不能问婚否’,所以你这个问题我是不能回答了。请原谅。”那位男士听女士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点唐突,尴尬地笑了笑,不再说话了。这位女士既表达了对对方失礼的不满,又没有令对方下不来台,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