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社会治理网络化管理 >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页)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页)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广泛代表民意的聚集地。互联网的兴起给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民主参与渠道,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表达意愿心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

一、积极发展网络民主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网络民主、数字民主、电子民主的研究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得十分突出。网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利用互联网建立沟通新渠道已成为行政机关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近10年来,很多中央领导同志都明确表达了对行政机关与公民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沟通的真切肯定。

(一)网络民主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

网络民主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事物。一般而言,网络民主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形式和手段,在实践上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具有民主主体上的平等性,民主运作上的虚拟性与便捷性,民主过程上更强的互动性以及民主效应上的双重性。

1.网络提高了政治表达的自由,开创了信息多元化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网络在改变以往封闭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参政工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享有知情权,更加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观点,亲身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感受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公民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可以说,网络带来的民主参与激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治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的严重失衡状态。

一方面,网络所释放的参与热情聚集了强大的民意,这些民意为政治输入提供了现实素材;另一方面,网络也为政治系统中公民进行反馈提供了可能。

网络议政已经使公众意见得到了凝聚和彰显,曾经静默且彼此隔离的公众声音,开始在网络空间中汇集和展示。尤其在每年的“两会”期间,网络上民众与行政机关的互动,更是形象体现了网络民主在现实政治中发挥的强大作用。习近平总叔纪在与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中指出:“对中国太平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同志们积极建诤言、作批评,帮助我们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这一讲话无疑也是对发展网络民主、网络参政的积极肯定。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公民网络问政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问政渠道不畅、问政时效滞后、问政过程不公开等问题,将被问政者置于公开的传播环境下,使整个问政过程都处于公开的网络监督中。对各级行政机关来说,他们不仅可以直接从网络上看到网民对自己的建议、评价和意见,由原来的“背靠背”转变为“面对面”,而且对于网民问政的表达和回复也同时在网上公开,网民可以就问政结果继续发表建议、评价和投诉,使公民问政成为一个开放和持续的过程。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问题。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发展民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公民参与需要了解和掌握行政机关的相关信息,否则就不可能进行有效地参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信息传输渠道,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传输渠道。在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存在以及信息分享的特性,使普通公民获得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信息,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一定意义上,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的民主”使少数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时代宣告结束,公民可以对政治决策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

2.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孕育着平等、自由、开放等发展民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元素。传统的权力结构是倒金字塔式的,权力集中在最高处,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等级森严,而在掌握权力的人数方面却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结构,广大无权的民众处于最底层,人数最少的那部分掌握最高的权力的人集中在塔尖,这是一种权力拥有者之间的不平等。当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强烈地动摇这种权力结构,网络的分布式结构,使得每个节点、电脑,每个子网在网络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某些节点的失灵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网络又是一个无中心的体系结构,它不由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控制,也没有任何一台服务器可以成为唯一的信息发布中心。网络上有许多的节点,有许许多多的服务器在同时运行,充当了许许多多的中心。这种无中心性使其具有了分权化的特征,信息不再被垄断于个人或机构那里。网络分散化、分布式的结构,实际上是将权力赋予了许多的个人和机构。开放化的互联网络,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不再是封闭、单调和整齐划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和开放的。在这种开放的社会里,民主的精神就可以逐步被培育出来。

3.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创造了民主所需要的充分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民主需要畅通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公众需要获取关于行政机关运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满足其知情权;民主需要公众进行充分的民意表达,输入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和期待,让行政机关作出回应和反馈,使其具有责任性。没有民众与公共权力的互动,民意就无法表达,公众就无法知情和参与。传统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且是定时、定量的,信息接收者和受众只能被动地选择。而互联网的交互性、交互范围的广泛持久性,增强了公民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利用互联网,公众可以便捷地向行政机关进行利益和意见表达,行政机关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较为快捷地进行信息公开和作出回应。互联网的交互性也减少了行政机关与民众信息沟通的层级,跨越层级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可能,这减少了因传统的信息沟通中的层级障碍而产生的信息失真和信息延误甚至丢失的问题。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沟通情景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网络民主有力地促进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网络的兴起给中国网络民主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民主参与渠道,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表达意愿心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民参政议政、维权意识的提高,网络民主的现象日益凸显,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首先,网络提高了政治表达的自由,开创了信息多元化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网络在改变以往封闭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参政工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享有知情权,更加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观点,亲身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感受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公民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可以说,网络带来的民主参与激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治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的严重失衡状态。

其次,网络所聚集的强大民意,为行政机关决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参照依据,也为公民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提供了可能。网络民主已经使公众意见得到了凝聚和彰显,曾经静默且彼此隔离的公众声音,开始在网络空间中汇集和展示。

网络民主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问政渠道不畅、问政时效滞后、问政过程不公开等问题,将被问政者置于公开的传播环境下,使整个问政过程都处于公开的网络监督中。网络民主的发展充分说明了我国行政机关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也意味着行政机关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促进民主,下情上达,与民意形成良性互动,对现实的民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发展网络民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在我国,发展网络民主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是发展网络民主的首要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在行使权力的广度和深度上表现为人民平等地享有广泛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权利,以及相应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权利等;人民不仅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有广泛的监督和罢免的权利与自由。发展网络民主的最重要目标就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追求,保障公民权利。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使网络民主参与的权利仍然仅仅局限于公民中的少数人,民主的广泛性得不到有效体现。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落实到网络民主的发展中,就是要保证网络民主发展的公正和平等,不能让网络民主成为某一部分公民的“特权”。

2.网络表达自由原则。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没有自由的表达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表达自由是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监督的方式和途径,是行政机关了解民情民意,按照民众意见和利益进行科学决策和民主治理的基础条件。所谓网络表达自由,就是公民有利用互联网表明、显示或公开传递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主张、情感或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网络表达自由的主体不仅限于公民个人,而且包括公民的组合,如政治团体、学术团体、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宗教团体等由公民个体聚集而成的,不行使国家权力的任何群体、组织或

团体。网络表达自由是当前我国公民表达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民主法治、增进知识追求真理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网络表达自由是发展网络民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实现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有效途径。

3.网络民主的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没有法治就难以确立真正的民主政治体制。法治原则主要是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法治原则要求依法而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依靠法律而非个人的权威进行国家事务的治理。民主的激情需要法治的理性进行节制和引导,没有法律规制和规范的民主同样可能带来权力的无限膨胀,出现官员腐败、行政机关无力、社会失范、人权恶化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民主的规范与引导,通过法治的手段进行依法管制。

4.网络民主参与的有序化原则。公民民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基石,然而,公民如何参与却是困扰现代民主政治的问题之一。20世纪后期全世界掀起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民主制度,而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急速确立民主制度之后,并未能有效地进行民主的运转,反而激发了公民的无序参与,并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事实证明,激进的民主之路并非发展民主的最优选择,激进的民主转型在有效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后,却难以用健全的制度有效吸纳其参与行为。在吸取发展中国家民主转型的经验教训和自身民主建设实际的基础上,我们找出一条渐进的民主建设之路,即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4.重视网络民意是推进党的民主执政的要求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网络是民主空气浓厚的场所,是最好的民主生活会会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佳场地。网民所议所提虽然都是个人意见、个人说法,但是他们提出的主张,发出的心声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社会。他们代表着一个群体,代表着一定的意愿走向。听取大多数网民的意见,无疑听取了相当部分民众的意见,不管是粗言还是苦药,不管是牢骚还是怪话,去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就能获得有益的参。

重视网络民意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网络时代为中国的民意表达开创了极其宽广的天地。它对于及时迅达地反映民间疾苦、政策时效,特别是辨别党员干部的优劣有着相当正面的作用。各级行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如果忽视了这条把握民情、国情的重要渠道,将会犯下极大的错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明白:通过网络了解民意也存在着局限性,特别是在民情、国情、政情方面,它不能取代实地调查,更不能替代政策研究和战略思索,在其他方面如文化建设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也应区分网络中所表达的民意的良莠,加以慎重的判别与选择。

重视网络民意能够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在网络传播时代,公民越来越倾向于将表达权诉诸网络,从而直接、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参政议政。

网络为公民发出自己的声音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行政机关从这些声音中,不仅可以知道公众正在想什么和怎么想,而且可以迅速把握社会的脉搏,了解在非主流的舆论场合内产生的误解和偏颇,为疏导社会情绪找到切实的依据。

因此,各级行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网络民意,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快速建立真实网络民意的通道和自动化的网络民意分析系统,最终形成网络民意分析报告、舆隋专报、移动快报,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要融合民意表达的渠道,做好网络民意和传统民意通道的联动和对接,进一步拓宽信访部门民意表达渠道,打造网络信访服务的新平台。要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通过论坛、新闻评论等网络渠道,利用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保障公众在互联网上依法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

利益诉求。行政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利用网络开辟“网民对话”栏目,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网民对话,及时解读政策,回答疑问,澄清事实,回应质疑。同时,还要努力构建网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网络问政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二、培养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中国太平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并特别指出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势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健全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是党组织创新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党组织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哪里思想最激荡,党组织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哪里集聚的人气最旺,党组织就应该影响到哪里;哪里矛盾最复杂,党组织就应该发挥作用到哪里。

习近平总叔纪明确指出:“现在,现实世界安全和虚拟世界安全相互影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为寻衅滋事和扩散升级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在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策划和推动下,一些传言、谣言、谎言在网络上快速传导,扰乱人心。这些都给我们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加了新的难度。”以网络舆论权为代表的“第五种权力”,由于其独特的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参与、表达与互动的媒体特征,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舆论监督,正在向网络舆论或网络话语权悄然发生着一种“权力转移”的变化。正是在这一新权力建构的基础上,以“网络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开始具备了与各级党委政府进行博弈的能力。

这一新的变化对培育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即首先要及时发现舆情苗头。网络舆情的发生虽说具有突发性,但是并非空穴来风。一般来说,网络舆情的发生往往都是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有着紧密联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