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响起了一串串清脆悠杨的“呛啷,呛啷!”的声响,一声声传到院子里来。
玉山小跑着进来道:“五爷爷,剃头的王师父来了!”
见小年走进来说话,小兰和野驹子这才停止了打闹。
五爷站起身招呼道:“驹子,走,把你那脑袋也拾到拾到,看你那满脸毛茸茸的都成什么样了,乱糟糟的早就该刮掉了!”
刘三九摸了摸自己嘴巴周围生出的软软的、毛茸茸的胡须,听话的“嗯!”了一声。
长这么大,他还没有刮过胡子,自己也越觉着这些长的毛茸茸的胡须着实看着挺邋遢的。
剃头的王师傅是个流动剃头匠。每天专门行走大小村屯。
他手里“呛啷,呛啷!”作响的东西那是大有讲究。
早年儿,买卖家就传下了规矩,叫“八不语”
就是有些生意是不许满街吆喝的,就如这剃头吧,它就不能满街的吆喝“快刀水热剃头剃脑袋了!”这谁还敢来啊,再说这做修理的,你吆喝修锅修碗修大勺,可你要是满街嚷嚷“修破鞋!”兴许让人给个嘴巴,因此就有了这手上的家什儿。
这种家什儿是用两片铁做成的,有如一把镊子,一头是交实了的把手,一头微张着口,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他,右手用一根大铁钉从两根铁片的缝隙中间插进去向上猛的一挑,金属摩擦和两片铁相击便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呛啷!”声,随之“嗡嗡嗡!”的余音还会响很久才慢慢的渐弱。
这种家什的名字叫“唤头”即召唤人剃头的意思。
剃头匠的挑子也有讲究。
挑子是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木的方凳,凳腿间夹着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用的,第二和第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和刀、剪之类的工具。
另一头是个圆笼,里面放一个烧着木炭的小火炉,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铜盆,里面的水总保持着一定的热度。
下面有三条腿,其中一条腿挑起一根旗杆,杆子上挂着钢刀布和毛巾。
村里贫穷的老百姓剃头的人并不多,穷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就自己简单的打理了,即便是成年人也几个月能剃上一次,更没有那么多讲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杨家的讲究就多了。王师傅每个月都要奔着卧龙杨家来一趟,因为杨家是个大主顾。
杨大户每个月不仅仅要收拾头发,还要刮脸、按头、剃鼻毛、掏耳朵。
杨家上上下下二十几个炮手和长工们也都要打理的干干净净的,这是杨大户给他们的待遇。
杨大户和五爷等家人是在屋子里的客厅理发,等打理完了后,才搬到院子里打理这些炮手和伙计们。
王师傅被请进客厅,正准备着家什儿。
五爷带着刘三九走进来,冲着一旁的杨大户道:“先给这小子拾到拾到!”说完就让刘三九先坐在了椅子上。
杨大户撇了刘三九一眼,虽然心里不满但并没有说话,算是默许地坐到一边的太师椅上去抽烟去了。
从出了校门,离开塔城到现在,他还一直没剪过头发呢,原来的寸头现在已经长成了有两三寸长,再长个个把月都快能扎辫子了,再加上嘴巴子上生出的代表男孩子步入成熟的胡须,蹭蹭地往外长的已不成个样子了。
王师傅很是认真的给刘三九剪短了头发,刮掉了满脸毛茸茸胡须。
再看刘三九,让他也不仅惊叹道:“这小伙子的模样好是周正啊!”
五爷端详着刘三九的容貌,也十分欣赏地点点头。
确实如此,刘三九的相貌还是十分的英俊的,特别是那难掩高傲气质的眉眼中,总是流露出一种凌厉的神情,很是不俗。
杨大户也抬眼望了过来,他也看得出,这个野驹子确实是个模样俊朗的小伙子,这一捯饬更加显现了出来,但对这个来路不正的人,还是心有芥蒂。
回到房间里,刘三九对着镜子看了许久,他看到的还是从前的自己,嘴巴上冒出来的那些乱糟糟胡须这一刮掉,白净净的小脸就露了出来,模样立时大变,显得十分的干净和利索。
“呦,自己在这儿臭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