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②庆历四年: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年)。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年)。
③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
④制:规模。
⑤属:通“嘱”,嘱托、嘱咐。
⑥然则:那么。
⑦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⑧曜:光辉,日光。
⑨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⑩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那么,这里往北可以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在那阴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被讥笑,觉得满目凄凉的心情,感慨到顶点而且悲伤极了。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啊!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
写这篇记是在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桃花源记①
〔晋〕陶渊明
晋太元②中,武陵③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④,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⑤(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⑥(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⑦(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⑧(yì)太守,说如此⑨。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
【注释】
①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年)。
③武陵:古代郡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