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三德和尚是真的吗 > 三逃亡八闽 刘裕德皈依我佛(第3页)

三逃亡八闽 刘裕德皈依我佛(第3页)

圆空曰:“此是少林规矩,凡初入山门者,例经此门。若师侄无能过此,是即资历尚浅,无法领会少林真谛,请即下山可矣。”

刘裕德大恐,自念己身四处流浪,正感前路茫茫,得一安身之处,又复无法入内,注视围墙,砖大而厚,正惶急间,心生一计,因即放下包裹,捋起裤脚,走至围墙之下,立定一个子午马,运用全身气力于右腿上,我妻!右脚飞起,向围墙一扫,隆一声,火砖当堂跌落两个。刘裕德大喜,又复一脚,踢成一大窿。

刘裕德拾回包袱,蛇行而入。圆空已从墙头翩然落于墙内,笑谓刘裕德曰:“师侄天生神力,尚可造就。你宜先习硬功,三年有成,然后再习其他也。”

墙内一片旷地,陈列石锁石墩数十。旷地尽头处为佛殿。圆空引刘裕德至殿前,殿上悬一红漆金字木匾,上书“虚无境界”四字,转左为回廊。从回廊而入,禅房深邃,寂寞无声。圆空领至一室,着刘裕德卸下包裹。

圆空曰:“师侄今夜在此休息,明早即刻起来,我来与你拜见师傅。”说毕,圆空自去。

刘裕德终日奔波,颇觉疲倦,上床休息。一觉醒来,圆空已兀坐床前。刘裕德连忙爬起,叩谢请安。

圆空曰:“师侄如此贪睡,何以久在我门?以后寅末卯初,天尚未明之际,即宜起床,随众师兄学习。否则师尊一怒,逐出山门也。”刘裕德唯唯。

圆空曰:“少林门下,向分内外两家。因至善师尊知少林门下,不少带发学技者,学成之后,辄恃技凌人,故少林独传之秘,向不传授此等人,是谓之外家。品行纯良,学有心得者,至善师尊认为可造之材,尽将少林秘技传授,谓之内家。师侄,你硬功已有相当造诣,独惜你之硬功,只是父母生成,对于武技精微之处,尚未领略。衲带你往见至善师尊,你宜虚怀若谷,切不可暴躁,希望师尊收你为内家弟子,则可尽得少林秘传武技矣。”

刘裕德大喜。圆空乃领刘裕德至方丈室。至善禅师趺坐蒲团上,圆空上前施礼禀曰:“广东惠阳刘裕德,少年失父,贫苦无依,生就一身气力,伶俐聪明。弟子慈悲为怀,特自带返寺中,谒见师尊,万望赐予收录,许为寺中一小沙弥。”

至善禅师张目一望,见是本寺知客僧圆空,乃曰:“圆空,刘裕德现在何处?”

圆空曰:“现在方丈室外,等候师尊呼唤。”

至善禅师曰:“可领刘裕德来见我。”

圆空乃唤刘裕德入。至善禅师详视一回,看见此子身材魁梧,相貌凶恶,便道:“刘裕德,衲看你面带殺气,目露凶光,一定闯下了一件弥天大事,无处栖身,才投入我少林寺。”

刘裕德闻言,暗吃一惊,心念此和尚眼光利害,一看便知往事,只得照直讲出。

至善和尚曰:“衲看你虽然逞凶殺人,但宅心忠厚,动机仍是好意。你先在本寺当打杂一年,看你成绩如何,然后再定行止。圆空,你领刘裕德去依法行事可也。”

圆空唯唯,领刘裕德返回西边房中。

刘裕德问圆空曰:“师伯,点样叫做打杂?”

圆空曰:“此是少林寺规矩。凡初入山门者,先替寺中做各项打杂差使一年。一年之后,再做斩柴担水搬运木石苦工,又是一年。期满之后,再指定一种极笨重工作,日日练习。如此过了三年,由师尊考查其人平日行动品性勤惰,再定去留。现在师尊既肯收录你在寺中做打杂,你要勤慎小心做事,以免被逐出山门也。”

刘裕德性好习武,恨未得名师指点,见至善禅师肯收录,满心欢喜,果然勤慎做事,每日扫地铺砖,匆匆又过了一年。第二年,刘裕德进而为斩柴担水,工作更为辛苦,因为寺中规定,每人每日要斩柴三百斤,担水五十担,不许在山中汲取,要从山下河上担来,有监寺在旁监督,不容偷懒。起初刘裕德颇觉辛苦,但几个月以后,安之若素,如是又过了一年。

直至第三年,圆空引刘裕德至寺后旷地上,旷地之左边,植着一株大树,树干周围三四尺,绿叶婆娑。圆空谓刘裕德曰:“你每日用左右两手向树干横劈,须在一年之内,将大树劈断,否则依然不收。师侄,好自为之也。”

刘裕德伸手劈树,屹然不动,虽然天生神力,亦无法劈断,但习技心切,自念持之以恒,必能达到目的者,乃于每日晨起,趋至树旁,伸手乱劈。

不觉腊月已至,残年垂垂尽矣。刘裕德心中惶急,深恐被摈下山,则三年来苦工尽废。除夕清晨,打杂已将寺内打扫清楚,准备于元旦日,至善禅师升殿,颁布寺中规则,检讨各徒武技。

刘裕德尚在寺后旷地上,伸手劈树,大树依然未倒。圆空巡至,笑曰:“师侄,三年之期至矣。成败得失,在此一日。我看你天生神力,何不使出看家本领?”

刘裕德灵机一触,即刻退后五七步,运用全身气力于右腿,狂奔上前,大声一喝,如虎吼雷鸣,一脚横扫树干,迫然一声,大树应声而折,再一拳,当堂分而为二。刘裕德大喜。

圆空笑曰:“师侄之硬功,经过三年之锻炼,进步许多矣。今夕三鼓,至善师尊升大雄宝殿,你在房中候我,领你上殿受戒可也。”

刘裕德大喜,奔回房中。是夕,圆空和尚果然带刘裕德至大雄宝殿上。僧徒五六百人,分两班侍立。殿高十丈以外,中间正梁上,悬着一盏镇山万年灯,周围四五尺,烨然生光。

腊炬高燃,照耀如同白昼。俄而钟声三下,至善禅师就殿上正中禅椅盘膝而坐,早有监寺僧宣布是年入寺学技俗家一共三十六人,及格者只得洪熙官、童干斤、刘裕德三人,照寺中规矩,准该三人正式拜至善师尊为师。知客僧圆空即命三人上前,叩谢师尊收录之恩。

刘裕德上前跪下,殿角西边亦闪出两少年,跪于刘裕德之侧。至善禅师轻舒禅眼,谓三人曰:“汝等慧根夙具,刻苦耐劳,堪为我少林弟子。自今日起,正式收录为徒。一切法度,皆照吾门规矩,努力干去,匆怠勿忘。刘裕德个性凶顽,命中驳杂,惟心地刚直,上应天星,理宜皈依我佛,一洗凶顽之气,免除孽障之魔。他日证果非凡,久后自得清净,按日披剃,俾佛法感召,得成正果。”刘裕德再三叩首,退立原位。

第三日,圆空已备办好一切物料,缝好僧衣僧帽,袈裟度牒。至善选了吉日良时,就在大雄宝殿上,敲鼓鸣钟,聚集了全寺僧人,分两班侍立,合什作礼。

圆空引刘裕德向至善法座礼拜已毕,净发人先把刘裕德顶上长辫,分成九辫,手执剃刀,一刀把头发尽行剃去。圆空手持度牒呈上至善法座前,请赐法名。

至善取过度牒曰:“无边佛法,助我功成,灵光一点,三德其名。”

至善赐名已罢,书记僧把法名写在度牒,交与刘裕德收藏。自后刘裕德正式在少林寺落发出家,法号三德和尚。

你道三人之中,缘何单独要刘裕德出家?原来至善禅师知刘裕德,一者已经犯下殺人大罪,经清廷悬红购缉,倘若出了家,按律免予追究;二者,刘裕德生成草莽,借用佛法把他性情融和,变了一个善良的弟子;三者,至善禅师最爱刘裕德那一种爽直豪迈的人物,盖至善禅师之意,简直想把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反清复明之根据地。刘裕德力雄体健,刻苦耐劳,至善禅师已看在眼内,故特意使刘裕德落发为僧,而洪熙官、童千斤则仍带发习技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