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9月,在当时已经凭借《近代德国文学散论》和《批评之林》跻身文学大师行列的德国学者赫尔德尔,陪同冯·霍尔斯坦·尤丁侯爵一同游历到了斯特拉斯堡,这个消息让歌德十分兴奋。仅比歌德大五岁的赫尔德尔是大思想家约翰格奥尔格哈曼的学生,他还曾经上过康德的哲学课,与狄德罗、莱辛都有过一些交往,他在神学、哲学、诗歌、美学、历史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赫尔德尔强调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这一点颇合歌德心意。
那个时期歌德正与几位同样爱好诗歌的德国人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以作诗、赏诗、批诗为乐趣。听闻赫尔德尔的到来,整个团体都沸腾了,大家希望能在合适的时机与这位大师见上一面。比起团体里的其他成员,歌德显然要幸运得多,他与赫尔德尔在一次不期而遇后竟成为了好朋友。
那天,歌德来到了赫尔德尔下榻的精灵旅馆,但并不是来见他的,而是准备拜访另一位外国人。上楼梯的时候,歌德遇到了一位牧师打扮的年轻人,他穿着黑色的袍子,头发在脑后结成圆形,有趣的是,他将袍子的一角拎起来放在了口袋里。从他异于常人的装束和看上去文雅、和蔼的表情,加上又是在精灵旅馆遇见,歌德心里已经认出了他就是那位新来的名人——赫尔德尔。
歌德下意识地跟赫尔德尔打了招呼,赫尔德尔以为歌德是他认识但记不起来的人,于是就问他的姓名。虽然还是不确定是否从前曾经见过面,赫尔德尔对歌德却有了些许的好感,开始跟歌德攀谈。原本打算费一些周折求见的愿望竟然如此容易地实现了,歌德十分珍惜这次谈话的机会,甚至忘了与他本来要拜访的那个人的约会。与赫尔德尔分别之时,歌德恳请他允许自己到他的住所拜访,赫尔德尔欣然应允了。
当冯·霍尔斯坦·尤丁侯爵决定离开斯特拉斯堡前往下一站时,赫尔德尔因为眼疾而与他们分别,暂时留在了斯特拉斯堡,并找到了一处固定的住所住了下来,一直到次年4月才离开。在这段时间里,歌德与赫尔德尔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两个人之间的友情也逐渐变得深厚。赫尔德尔患的是泪囊炎,必须通过手术治愈,歌德便在他治疗期间跑前跑后地帮助他,为他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在病房护理赫尔德尔的歌德对他的坚强感到十分钦佩,无论是治疗中的疼痛还是后期换绷带带来的持续痛苦,赫尔德尔都乐观面对,从来没有显露出不快或踌躇的神色。赫尔德尔是一位天生的“导师”,总是滔滔不绝地教授别人他的思想、观点、看法和研究成果,或是不厌其烦地与人反复讨论他感兴趣但还没有得出确切结论的问题,歌德与他相处期间自然获益良多。
通过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歌德对赫尔德尔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十分敬佩后者对各种知识的把握和敏锐的洞察力,就连有些人无法接受的赫尔德尔的一些性格缺陷歌德也能完全忍受。在歌德心里,虽然赫尔德尔只年长他五岁,两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却十分巨大,赫尔德尔的心理年龄远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得多,这使得两人在一起时的情景总是一幅教授教育学生的画面。
从赫尔德尔的角度来说,歌德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资聪颖、思想开化的好学生,比起同龄的其他大学生,歌德的谈吐不凡,并且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他在后来写给女友的信中曾经这样评价歌德:“……他真是一个不错的人,只不过略显轻率,有些忘乎所以,我一直教育他改掉这些毛病……他是我在斯特拉斯堡停留期间拜访我的唯一一个人,也是我喜欢见到的人……”
歌德与赫尔德尔的交往让他受益匪浅,使他逐渐摆脱了出身贵族的狭隘思想,开阔了他的视野,活跃了他的思想。透过赫尔德尔,在思想发展方面,歌德懂得了如何去全面地认识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文学方面,他明白了想要理解文学史,就必须把握人类的历史与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社会责任方面,他了解了作为作家的基本社会职责——文学作品的创作要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
不过,虽然歌德十分明白赫尔德尔的思想和学识远远胜过自己,但是,总是无法在赫尔德尔那里受到任何的赞许和肯定让他大为不快。歌德抱怨赫尔德尔常常给他不留情面的训斥,甚至偶尔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这种不快的持续累加使歌德最终与赫尔德尔不欢而散。1771年4月,眼疾没有治愈的赫尔德尔失望地离开了斯特拉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