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中和的“挂彩”更类似于促销加开盲盒。
比如,来内金生买鞋的顾客,会在所买的鞋内找到一个随机的纸条。
上边写着不同的彩号,每个彩号对应不同的奖品。
每张彩号都有礼品,中奖率可谓是百分之百。
据说曾有一个农民只花了0。75元买了双鞋,却得到了价值十多元的挂钟彩头。
这件事一下子在全城引起了轰动,来内金生买鞋的顾客几乎踏破了门槛。
于是,买鞋成了次要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中奖。
想起这段往事,令马文斌感慨万千。
叶兴舟见他沉默不语,还以为他囊中羞涩,于是急忙说道:
“内金生鞋帽点的东西虽然贵,但做工精致,货真价实。
比如布鞋吧,所用的鞋底、鞋面、里衬、麻绳、浆糊,每个细节一丝不苟。
就连鞋底纳多少针码,怎么行针,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因此价格自然要比其他的贵一些,不过你不用担心,就算我送给小梅和你的礼物。”
马文斌闻言,微微笑了笑道:
“兄弟,你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你一提内金生鞋帽店,就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沈阳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头顶庆丰润,脚踩内金生。
意思就是说,要买最好的帽子就去庆丰润记,要买最好鞋子就去内金生鞋店。”
叶兴舟万没想到马文斌一个农民居然知道内金生的底细。
完全不像李父口中所说的土坷垃,于是越发来了兴致,问道:
“哦,看不出来,你肚子里还有些墨水。
那你倒说说看,一个鞋店取名内金生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马文斌一听叶兴舟的语气,知道他这是真把自己当做大字不识的农民了。
于是,也不再端着,侃侃而谈道:
“说起这个,你还真考不住我。
据说康熙皇帝素爱微服私访,一次东巡到沈城祭祖时,溜达到中街附近。
谁知却在路边看到一家一没匾额,二无楹联的店铺。
康熙探头往里一看,见里边只有老两口在做鞋。
于是心生好奇,踱步走到店里问道:
“老人家,我是外乡人。
走路久了,把鞋子穿坏了。
想换双新的,可带的钱只够买一只鞋的。
您二位可否发发善心,便宜点卖给我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