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大明求生记免费阅读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平安府出品必属精品(第1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平安府出品必属精品(第1页)

农产品的深加工是平安府赚钱的法宝,在明朝农产品深加工几乎没有,这里面牵涉到了怎样保鲜的问题,大都采用腌制类,晒干脱水法,霉变菌种这些办法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比如民间的干肉、香肠、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霉菜,干菜等等,可是这些大都全是自家自做,自行享用为主。

明朝的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豆腐坊,制作出来的豆腐不对外卖,自家享用,还有制衣房,专为全府中的人做衣服、鞋子、帽子等,平时丫鬟嬷嬷们空下来就为制衣房做些零工,比如纳鞋底、鞋梆子之类的活,还能在府内额外寻个外快,自家腌制的各种酱菜,制作的各种小吃食,尽最大可能地自给自足。当然也有商铺专门贩卖这些干货及腌制肉食,属于粗放型售卖,没有包装直接买卖。而平安府出品的这些东西利用瓶装工艺,经过加工后密封出售,保质期会更长,而且是即熟的,也就是说当你打开一个密封的小瓦罐后,里面的肉食或是鱼虾之类是熟的,可以直接吃,最受明朝人喜爱的就是方便面食,章子俊把五百年后的方便面采用明朝的工艺,生产出了明朝版方便面,不过名字改成了“仙人面”,除了面条用油炸定型烘干后,调料包很简单,只是一小包盐、酱,也能干吃及用沸水泡着吃。

这种仙人面每一个面饼子包在一个油纸袋中,五包面饼子用一个竹篓子盛装,上面有一个封贴,写有“仙人面”平安府字样。仙人面在食用上的方便性,现已经供不应求的地步,主要还是生产规模小是手工作坊,没有机器那种流水线,这也是没法啊,在明朝能把搅面、压面利用水动力已经很不错了,接下去的加工全是靠人手工了,而在明朝大家吃的都是全麦面,很少蜕麸皮变成白面,而经过一台蜕麸皮的机器,再磨成粉,因为有了这一步的精细加工,经过油炸才造就了仙人面的声誉,登时属于高级食品。正因为仙人面的精细加工步骤有点繁复,有些商人想要仿照一时也无从下手,仙人面加上各种腌菜、酱菜“罐头”一起食用,风味百变,特别成为了旅途中最好的方便食品,替代“路菜”的高档食物。

这种仙人面在军中更是欢迎,有兵部侍郎范闫提交了一份奏疏,让朝廷把仙人面食当作军粮,除了仙人面外,还有“仙人饼”,也就是饼干,原料采用玉米粉或食面粉、米粉等加入糖霜做成的各种各样的饼干,压制后烘干,可保存一年左右不会坏,另有用小米、大米、花生、黄豆粉做成的炒米糕,也是一个爆款的高级点心。

在明朝糕点不是没有,还相当丰富,可是像平安府出品的这种“糕点”还真的没有,主要是保存时间长,比如明朝用米粉制作的各式糕点,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说道,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所以在明朝大多数的糕点都是蒸煮而成,很少有脱水来延长保质期的。明朝的糕点着重点跟大多数的食物一样,讲究新鲜、口味,好不好吃,关于能保存多长时间不重要,而平安府出来的东西,把保质期放在第一位,没有真空包装,唯一的办法要么腌制,要么脱水,而饼干、方便面、炒米糕这三种在西北寒冷干燥的环境中,正好大行其道。

在明朝有些食品明明很方便食用,也很省时省力,可是投放市场后没人买,比如挂面、粉条等,因为在明朝这样的年代,这种经过初步加工成的粮食,各家都会自己做,有些商家专门有工坊生产这些东西后售卖,虽然平安府出品的挂面这些包装很到位,每一根面条厚薄、粗细是专门做了铁制压轮槽出来,笔直坚挺,晾干后包装售卖,反看民间的挂面是用刀切出来,挂在竹杆上晾晒,卖时长长短短松松垮垮,扭七扭八地,可自家能做出来,决不会买,这就是古人的消费观念。好在这些都时粮食,加上平安府的挂面保存时间更长,随带也不会压断,虽然没有很大的畅销,也是方便粮食中的精品,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备着,用作不时之需。

重要的是,在明代各种的饼及窝头,跟平安府出品的根本就是两种食物,平安府出品窝头,又甜又有嚼头,确实好吃,另外就是面包,明代用面粉烤制出来的东西不叫面包,叫胡饼,叫馕,叫锅盔,叫烧饼。饼干类的东西叫点心,叫酥,叫合。蒸煮出来的叫炊饼,包子,馒头。而像平安府出来的面包最大的特点就是松软,有韧性,弹牙。章子俊记得以前看到过哈尔滨商店里买那种大列巴,贼特么大那种。就买了一个,心想这玩意不就是大面包吗,可以管够吃了。然后,吃的时候,痛不欲生……,此时在明朝这种烘制的被称为面包,就是这种大列巴的东西。

章子俊来到了明朝,人到中年,要女人有女人,还有了一定地位及家产,最大的爱好就剩下吃了,誓要把以前的各种吃食,在明朝实现不可。就像是绥德知府郝渊之,满足了女色的需求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听戏、演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人有了一定的生存基础后,都有一种喜好,人性也,有人喜好写写画画,有人喜好花花草草,有人喜好酒色美人,有人喜好品茶吟诗,惟独喜好美食需要一定的财力,这可不是一人独享受,而是一大家子的吃喝,在章子俊眼中的某些东西,感觉很是平常,可是在明朝许多东西没有见识过,感觉很是高大上,非常金贵,比如香皂的问世,算是把平安府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此时的成化年间,肥皂已经普遍被使用。“肥皂”在宋代就出现了。而北宋灭亡以前,在北方都是用皂荚作清洁用品。明代肥皂的制作工艺发展得更为讲究。《仁斋直指》配方透露,肥皂荚肉有比较浓烈的“气息”,需要设法去除,最后做出的成品才会闻来清爽,而在明代的《竹屿山房杂部》中,有一款“十白散,去靥皯、粉刺、面垢”。加入了许多的草药成分,白芷、白芨、白蔹、白牵牛、白附子、白檀香、白茯苓、白蒺藜、白僵蚕、白丁香、蜜陀僧、三柰子、楮实子、桃仁、甘松、鹰条各等分。以肥皂角剖开,水浸柔,仰置釜中,取薄荷叶、芫荽迭满其腹,蒸退其气味。去弦、膜,炒。同前药俱为细末,滴水,丸如龙眼大。每用糯米一溢作汤,颒面,擦之。浴身亦润泽。

制作的方法是对肥皂荚的具体加工:从中剖开,先用水泡软,然后在荚腹内填满薄荷与香菜(芫荽),在水锅中蒸,将其原有的刺激气味去除,染上薄荷、香菜的气味。接下来是去掉荚上的筋、膜,入锅炒过,再与其他药料一样地研成细末,混合在一起,用水调成龙眼大小的圆丸。这实际也是一种很讲究的药皂,不仅用于洗脸,也用于洗澡时洁净身体。

明代冯梦龙辑《山歌》中有一首《烧香娘娘》,有这样的唱词:“讨一圆香圆肥皂打打身上,拆拽介两根安息香薰熏个衣裳。”与《竹屿山房杂部》的配方互相形成了印证。实际上,一直到清末,“猪胰皂”还是“圆团形”。在《山歌》中,《烧香娘娘》是涉及肥皂的另一首俗曲。曲词用滑稽的语调讲述一位虚荣少妇去西湖烧香的整个过程,先讲她四处向邻里的大妈大姐借了一头首饰,然后开始收拾自己的形象,结果连一“圆”肥皂也需向相熟的街坊那里“讨”。此曲开唱处,曲词就明言,是要通过这位“姐儿”的行为批评“城里人十分介轻狂”,以对比“乡下人十分老实”。身为“城里人”的这位少妇虽然穷得家徒四壁,但是,在去凑烧香的热闹之前,也一定要借块“香圆肥皂”洗澡,这应该是反映了明代城镇生活的卫生观念吧。

明朝虽然有“皂”,而平安府出品的皂非彼“皂”也。明朝虽然有“皂”,而平安府出品的皂非彼“皂”也。想要制作出章子俊认为的肥皂,其实不难,可是也不是很容易,以前看到过许多的穿越小说中主角金手指一开,什么肥皂,香水统统搞定,可是章子俊来到了明朝几十年了,才知道以前许多最普通的东西,要在明朝实现出来并不容易。就先来说一说想要获得肥皂这个皂化反应的原料及过程吧。首先就要获得氢氧化钠,这个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可是在明朝成化年间还没有这种东西,那么就需要先制备烧碱、火碱。

喜欢大明求生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明求生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