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宁夏职业技能鉴定 > 第二章 枸杞的养生功能(第1页)

第二章 枸杞的养生功能(第1页)

第一节古代学术典籍对枸杞养生的记载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枸杞记载

甲骨文产生于殷商时代。甲骨卜辞中,对枸杞是这样记载的:“己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庚辰卜行贞,王其步自杞,亡灾”“庚寅卜在女香贞,王步于杞,亡灾;壬辰卜,在杞贞,王步于意,亡灾”。

意思是说:殷商国王在枸杞“田”中进行占卜,预测枸杞有无自然灾害,均得到了“亡灾”的吉兆。

这些甲骨卜辞至少说明了四点:一是殷商时期枸杞已属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而且是种满了农田;二是枸杞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三是殷商王对枸杞生产非常重视;四是殷人迷信占卜,无事不卜。

由此可见,枸杞的种植至少也有4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占卜和养生。

二、西周时期对枸杞的认识

(一)《山海经》对枸杞食用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有木焉,圆叶而白柎(音:fù、fi、fǔ,在文言文中属于名词或动词。解释足,器物的脚),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

《山海经》又说,东始之山上的枸杞子“其汁如血”,可以调养良马。

(二)《五十二病方》对枸杞酿酒的记载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的《养生方》和《杂疗方》,记载了用以治疗疽、蛇伤、疥瘙等疾病的药酒方,成分有豆豉、枸杞、丁香、肉桂等。

三、秦汉时期的枸杞养生

(一)《彭祖养性经》对彭祖长寿枸杞食用的记载晋代医学家葛洪在其《神仙传》记载彭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古人据此称彭祖为“神仙”,将彭祖的养生秘诀整理成《彭祖养性经》《彭祖摄生养性论》,其中将服食枸杞视为“养神延年”的“不老仙方”。

(二)《淮南枕中记》对枸杞养生的记载“枸杞不限多少,常以十一月、十二月、正月采根;二月、三月采茎;四月采茎;五月、六月采花;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收子。以上采收者并阴干,又捣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

(三)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在著作《养生延命录》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凡人常以每月特定日子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

(四)教育界颜之推(约531—591)在著作《颜氏家训》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术、车前得益者甚多,不能一一说尔。”

(五)农学家贾思勰(533—544)在著作《齐民要术》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干者美。出南方。邳(今江苏省邳州)、郯(今山东省郯城北)枳柜大如指。”枳柜即杞树,杞树即今枸杞树。珊瑚果就是枸杞果实。

四、唐宋对枸杞养生的认识

(一)文学家陈子昂(约659—700)在诗作《观荆玉篇序》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河州草木,无他异者,唯有仙人杖,往往丛生。幽朔地寒,与中国稍异。予家世好服食,昔常饵之。及此役也,而息意兹味。戍人有荐嘉蔬者,此物存焉。冁(音:chǎn、笑的样子,~然而笑。)尔而笑曰:始者与此君别,不图至是而见之,岂非神明嘉惠,将欲扶吾寿也。”

(二)四朝为相的李德裕(787—850)对枸杞食用的记载李德裕历经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曾入朝为相。他服食的“药苗”(枸杞苗)“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三)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宋代著名科学家,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对枸杞有深入认知与记载:“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柱,叶长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者。生子如樱桃,全少核,暴干如饼,极膏润有味。”

(四)张邦基《墨庄漫录》对枸杞食用的记载张邦基(生活于南北宋之间),在《墨庄漫录》记载:“枸杞神药也,修真之士服食多升仙。岁久者根如犬形,夜能鸣吠。”《罗浮山记》云:山上有枸杞树,大三四围,高二丈余。时有赤犬见于其下,夜闻其吠。由是,张邦基写道:自己在唐州的外祖父家有花园在城东南,附近枸杞繁茂,粗如杯盂,春条嫩条如指,甘美无复苦味,可以做菜。其地骨皮入药,入土深达三尺,形如形态完整的犬,……张邦基曾听隐者说,枸杞数百岁根类生物,得而食之颜长……(五)宋代枸杞被列入长寿美食宋代,枸杞被列入长寿美食。许多名人得益于枸杞的养生之利,健体而益寿。

1。久服枸杞果,延年益寿

北宋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根据汉代《淮南枕中记方》的记载,继续弘扬一位“四时采服”枸杞根、茎、叶、花、子的河西妇女,其寿高达“三百七十二岁的故事”。该书还说服食枸杞:“但依此采治服之,二百日内,身体光泽,皮肤如酥。三百日徐行及马,老者复少。久服延年,可为真人矣。”

2。沐浴枸杞汤,不病不老

北宋道教经典《云笈七箴》载:“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

《云笈七签》还载:十一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三日沐,令发不白。二十五日沐,令人寿长。

3。朱翌《与好友食枸杞诗》对枸杞的记载朱翌言,与友人同食枸杞,不但齿颊生香,而且延年益寿。

4。林洪《加枸杞作羹》中对枸杞的记载“春采苗叶洗焯(音chāozhuō,意为:把青菜放在开水里略微一煮就拿出来)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

5。林洪《山家清供》中对枸杞的记载拌食枸杞头:“山家三脆: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赵竹溪夫酷嗜此,或做汤饼以奉亲,名“三脆面”。其人以烹调之法和诗歌,不但详述了枸杞头美食的用料、做法、而且盛赞了菜食枸杞的美味。

6。陆游《玉笈斋书事》中对枸杞的记载“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隐书不厌千回读,大药何时九转成?孤坐月魂寒彻骨,安眠龟息浩无声。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青城有使行。”日服枸杞一杯,长此以往,可成为大补良药。

7。周守忠(南宋)《养生杂纂》对枸杞的记载乌发明目枸杞膏:“采枸杞子红熟者,去蒂,水洗净,沥干,砂盆内研烂,以细布袋盛,漉去渣,澄清一宿,去清水。若天气稍暖,更不待经宿,入银石器中,慢火煎熬成膏,不住手搅之,勿粘底,候稀稠得所,泻向新瓷瓶中盛之,蜡纸封,勿令透气。每日早朝温酒下二大匙,夜卧再服,百日身轻气壮,耳目聪明,须发乌黑。”

(六)西夏用枸杞酿酒的记载

西夏文字中有“枸杞”二字。西夏酒曲实行官府专卖,各地设有踏曲库与卖曲库,专司酒曲的生产与榷售。据《旧唐书·党项传》载:西夏“求大麦于他界,酝以为酒”。西夏酿酒,须经官府批准,并颁发酿酒许可证,不许“无证酿酒”“诸人不许酿酽酒、普康酒等”“国内诸人不许酿饮小曲酒”。

五、元明清时期的枸杞食用

(一)元代《农桑通诀》对枸杞的记载《农桑通诀》载:“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朱孺子幼事道士王元真,居大若巌。汲于溪,见二花犬,因遂之,入于枸杞丛下,掘之根形如二犬,食之忽觉身轻。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言其补精气也。”

(二)元代《饮膳正要·卷第一·食疗诸病》对枸杞的记载“枸杞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葱白(一茎),羊肉(半斤,炒)。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

(三)明代养生学家戏剧家高濂(约1573—1620)在著作《遵生八笺》中对枸杞的记载“三妙汤、枸杞粥、杞叶粥、枸杞子粥、枸杞茶,明目金水煎、枸杞煎方、保镇丹田二精丸方。”

(四)清代剧作家曹雪芹(约1715—1763)将油盐炒枸杞写进鸿篇巨制《红楼梦》《红楼梦》中写道,薛宝钗喜吃油盐炒枸杞芽菜。

第二节古代《本草》药典

对枸杞养生功能的记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