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中等职业技能等级考试 > 第五章 枸杞的栽培历史革新及传播(第1页)

第五章 枸杞的栽培历史革新及传播(第1页)

第一节枸杞的栽培历史

一、殷周时期的枸杞种植

殷商时期,枸杞已属农田人工栽培果木。甲骨卜辞中关于殷商时期农田生产的内容颇多,卜辞中有“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黍”“稷”“麦”“稻”“杞”等农作物的名称,并将“杞”等农作物与“田”联系在一起。

甲骨卜辞已有“己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的记载,这是说殷商国王在“杞”“田”中占卜枸杞有无自然灾害。“杞”即枸杞。这已明确无误地证明枸杞在殷商时期已属人工种植的农田果木了。

二、周朝时期的枸杞种植

(一)《诗经》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西周时代,《诗经》中对于枸杞的歌咏很多。《诗经》把枸杞与贤惠的君子、忠贞的爱情、情感的家园、力量的源泉、尊贵的场面、建功立业等精神愿望和文化内涵紧密联系,任意比兴,纵情歌咏。如《诗经·北山》《诗经·将仲子》《诗经·四牡》《诗经·杕杜》《诗经·南山有台》《诗经·四月》《诗经·采芑》。可见在当时,枸杞有广泛种植,才可能成为歌咏的对象。

(二)《春秋左传》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枸杞实行园圃生产。《左传·南蒯歌》曰:“我有圃,生之杞乎!……”歌词大意说:枸杞子是在自己的园圃中生长出来的,不能背离养育自己的园圃,只有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园圃中才是尊贵的君子。枸杞子一旦背离了养育自己的园圃,那就是可鄙、可耻的背叛者,那就不是我们的乡亲了!

三、汉唐时期的枸杞种植

汉唐时期,由于对枸杞医药、养生等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枸杞药用、食用广泛,需求量不断增大,对枸杞的栽培种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耕作制度。

(一)《氾胜之书》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据《氾胜之书》记载,汉代种植林木五谷,田间作业采取“区种”的方法。“区种”法能够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这种分区作畦,开沟种植的方法,便于水肥集中,为后世种植枸杞“开厇”“作坑”“作畦”的方法开了先河。

(二)《证类本草》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证类本草》载:“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蟠结甚固。故其乡人多寿者,亦饮食其水土之品使然耳”。因此,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仙人所食”的“蓬莱杏”及“千年长生树”“万年长生树”“扶老木”,应是“却老”“却老枝”“仙人杖”“西王母杖”类枸杞属植物的别名。

(三)《千金翼方》(孙思邈)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千金翼方·卷第十四·种造药第六》中专门总结了前人种植枸杞的方法。即开沟法(开厇栽苗)、挖坑法(作坑栽苗)、播种法(畦中撒种)、束草安种法(缚草布种)。

(四)《四时纂要》(韩鄂)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四时纂要》记载了枸杞的栽培、收剪、选种诸方法。韩鄂说,种枸杞,作畦,种法,具十月收枸杞子门中。“收枸杞子,秋冬间收得子,先于水盆中挼,令散,曝干。候春,先熟地作畦。畦中去却五寸土,匀(勾)作五垄。垄中缚草稕,如臂长短,(置)畦(中),即以泥涂草稕上,裹令遍能(满),即以枸杞子布于泥上,令稀稠得所。即以细土盖一重,令遍。又以烂牛粪一重,又以一重土,令畦平。待苗出时,以水浇之,堪吃便剪,如韭法。每种,用二月初。一年只可五度剪。欲种,取甘者种之。若种,根叶厚大无刺者。有刺叶小者,名枸棘,不堪。”

四、宋元时期的枸杞种植

宋元时期,枸杞种植业已相当发达,枸杞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枸杞实行园圃栽培,可以达到精耕细作,提高产量与品质。

(一)《梦溪笔谈》(沈括)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说:“枸杞,陕西极边生者,甘美异于他处者”。宋代宁夏地属陕西路,位于陕西行省的西北边陲,沈括指的“陕西极边”就是指今宁夏,沈括说宁夏生产的枸杞子味道“甘美异于他处”。

(二)《博闻录》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博闻录》载:(种枸杞法)秋冬前收子,净洗,日干。春耕熟地,做町,阔五寸。纽草稕如臂大,置畦中,以泥涂草稕上,然后种子,以细土及牛粪盖令遍。苗出,频水浇之。

(三)《务本新书》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元·王祯《农桑辑要》引用已佚农书《务本新书》所载:枸杞宜故区畦种。叶作菜食。子根入药。新添:秋收好子,至春畦种,如种菜法。又,三月中苗出时,移栽,如常法。伏内压条,特为滋茂。一法:截条长四五指许,掩于泥土地中,亦生。

(四)《农桑衣食撮要》(元代鲁明善)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农桑衣食撮要》对枸杞种法有明确记载:种枸杞,锄肥熟地,做平畦。纽草稕如臂大,铺填于畦中,以泥涂稕上,然后种子。用细土及牛粪覆,令匀。苖出,频浇之。春间嫩芽叶可作菜食。

(五)《农书》(元代王祯)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的记载《农书·卷十》载:(种枸杞法)秋冬间收子,净洗,日干。春耕熟地作畦,阔五寸,纽草稕如臂大,置畦中。以泥涂草稕上,然后种子。以细土及牛粪盖,令遍。苖出,频水浇之。又可挿种。叶作菜食。子根入药,轻身益气。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言其补精气也。

五、明清时期的枸杞种植

明清时期,枸杞应用广泛,需求量大。枸杞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进行专业生产,规模经营,实行园圃种植。

(一)《本草纲目》(李时珍)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记载《本草纲目》引《种树书》说:枸杞,收子及掘根,种于肥壤中,待苗生,剪为蔬,食甚佳。

(二)《农政全书》(明代)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记载徐光启《农政全书》对枸杞种植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曰:“枸杞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软薄,堪食。其茎干,高三五尺,丛生。六七月,开花,红紫色,随结实:微长,生青熟红,味甘美。根皮,名地骨皮。古以韦山为上,近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之兰州灵州以西,并是大树。子圆如樱桃,干时可作果食。”又引《种树书》曰:收子及掘根,种于肥壤中。待苗生,剪为蔬食,甚佳。

(三)王闻远(清代)《西蜀唐圃亭(即唐甄)先生行略》(以下简称《行略》)中有关枸杞人工种植记载《行略》载:唐甄“僦居吴市,仅三数椽,萧然四壁,炊烟尝绝,日采废圃中枸杞叶为饭”。“废圃”即枸杞园圃。

六、民国时期的枸杞种植

(一)张佐汉与“大麻叶”

中宁舟塔乡上桥村的张佐汉从小跟随长辈种植枸杞,14岁起就负责管育家里的枸杞园,得知乡邻贺双喜培育出奇特的枸杞苗后,多次前往贺双喜枸杞园,愿出重金购买。张佐汉以全部积蓄买得370株奇特的枸杞苗。将其全部栽活,开始一一培育繁殖。经过10年时间的摸索,1940年,张佐汉在自己的枸杞园里育成了3亩奇特枸杞。根据这种枸杞的叶片像大麻,张佐汉给其起名为“大麻叶”。从此,这种奇特的枸杞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大麻叶”!

(二)张佐汉与“三层楼”

张佐汉摸索出大麻叶枸杞的修剪方法——“圆顶半圆形树形”修剪法,形成了“三层楼”树形,即将整个树顶修剪成圆形、将整个树身修剪成半圆形,树从上到下又修剪成三层楼房一般的三个平台,远看如同一把打开的雨伞,近看树身修剪成的三层平台上挂满枸杞果实,既利于通风采光,还利于枸杞树多挂果实。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时期的枸杞种植(一)闫福寿与中国第一部枸杞专著《宁夏的枸杞》1958年,中宁县大力推广张佐汉“大麻叶”枸杞种植方法经验后,推动了枸杞在中宁县的大力发展。中宁县农业局干部闫福寿当年还是位青年,他多次到张佐汉“大麻叶”枸杞园地观察,与张佐汉反复交谈,了解“大麻叶”从发现到培育的全过程,又到各公社大队生产队(现在的乡村)枸杞种植田间地头和具体枸杞种植点,与枸杞种植户座谈了解“大麻叶”枸杞种植情况和经验,实地观察了“大麻叶”枸杞的栽培、修剪、生长情况。他将自己了解到的枸杞种植修剪经验的“三层楼”方法,以散文形式写了篇文章,详细叙述了张佐汉当年发明的枸杞修剪分为三层,每层就像一层楼房一样展开的具体方式方法,投给当年宁夏文联创办的文学刊物《宁夏文艺》。《宁夏文艺》以《三层楼》为题公开发表后,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看后认为:继续挖掘展开,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枸杞种植修剪科普读物。鼓励闫福寿一鼓作气,将枸杞种植经验整理成书稿,最后以《宁夏的枸杞》公开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枸杞种植的专著。

(二)秦国峰与宁夏枸杞栽培技术枸杞传统栽培技术创始人秦国峰,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宁夏农科所工作。1960年,开始深入基层,记录整理“张佐汉枸杞种植经验”,研究中宁枸杞传统栽培精华,而自成体系。先后开展“早灌头水,早春挖园试验”“生产季节泼茨效果试验”“肥料对比试验”“不同种植品种产量,出等率试验”“宁夏的枸杞栽培类型与品种分类初步试验”,获得丰硕成果。1962年,他将中宁枸杞引种到芦花台园林场淡灰钙贫瘠土壤,又与宁夏农科所植保科研人员开展枸杞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陆续发表了《枸杞瘿螨研究初报》《枸杞蚜虫的研究初报》《枸杞木虱的研究》《枸杞实蝇的研究》等文章,在防治枸杞病虫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路安民研究员,对宁夏境内的枸杞品种进行分类,确立出了大、小麻叶和白条枸杞等优良品种。1965年形成《中宁枸杞丰产经验总结》,并用于指导宁夏的枸杞实践。

秦国峰研究的宁夏枸杞栽培技术成果是其二十余年钻研枸杞栽培的心血结晶。

(三)钟鉎元与枸杞枝条扦插育苗试验钟鉎元西北农学院毕业,1963年调宁夏农科所。进行枸杞栽培经验研究,先后选育出宁杞1号2号和3号。在西夏园林场创立了小面积幼龄枸杞早产、高产的典型。1965年到中宁县新堡乡试种枸杞丰产栽培试验田,推广先进技术,使茨园亩产由90余千克上升到150kg。1973年在刘营村三队发现了枸杞结果性特异单株。1978年找到了另1株优异单株,扦插育苗获得成功,于1992年培育出宁杞1号和2号。其中宁杞1号已成为宁夏和西北枸杞的主栽品种。

1978—1984年,钟鉎元开展枸杞栽植密度试验,找到了合理的栽培数据。根据枸杞落花落果的实际情况,在枸杞落花落果期间喷施0。5%氮磷钾肥溶液。花果期,叶面喷施氮磷钾肥溶液,在灌水多,肥料投入少的条件下提高了保花保果效果。

1989年,选择西夏园林场,推广宁杞1号,以适宜的种植密度、水肥管理、合理修剪等,实现了小面积(50亩)由最初亩产15kg,124kg,到亩产150。9kg。

第二节宁夏枸杞的栽培革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