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溪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给王船夫介绍一个人。
杨儒。
昨晚杨儒带着总装的人也在发布会现场,看到了“勾芒”和“共工”,想来对双白组合的技术迭代速度会有更新的认知。
而关于军用仿生飞行器的生产,杨儒一直希望由军工体系内的企业来承担。
但白溪却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因为白溪已经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交给杨儒去核算成本。
结果军工体系给出的成本,是比亚狄的两倍左右。
这个倒不是说军工体系在坑总装,或者吃回扣啥的,一个工业制品的成本,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说比亚狄的成熟工人数量更多,良品率更高,产线更匹配更先进,供应链更灵活更齐全。
至少在仿生飞行器这一个领域来说,是如此的。
甚至人家的电费都可能更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白溪感觉仿生飞行器这种本就是打着“人海战术”,追求“廉价消耗品”的东西,没必要硬扭在军工体系里面做。
多出来都是成本,而不是她们“白泽通明”的利润,会直接影响总装的订单数量。
这次刚好杨儒和王船夫都在魔都,白溪觉得可以坐下来沟通一下。
萧睿开车,载着白溪和王船夫,直接去了“创智空间”,那里的保密措施好一些。
路上,王船夫有些忐忑地问道:“白总,这位杨将杨先生的性格如何?”
他不知为何,非常重视这次见面。
白溪想了想,回答道:“性格?也没什么待人以诚?”
车子回到创智空间的时候,杨儒也刚到,挥了挥手:“白总,王总。”
昨天两人在发布会现场,已经打过照面了。
王船夫赶紧上前握手,以示尊敬。
白溪这才后知后觉地感受到,原来杨儒的身份,比她想象的还要高一些。
三人一边商务互吹着,一边进了会议室,寒暄了一小会儿,又聊了一会儿昨晚的发布会和发售情况后,白溪说道:
“军用仿生飞行器这种东西呢,秘密不在结构和设计上,而在算法和操控上,成本越低,数量越多,优势越明显。”
“我觉得可以将软硬件分开,仿生飞行器主体代工部分交给比亚狄这样的成熟企业,又便宜又快,‘蜂巢算法’的录入和管理,以及与武器系统、移动平台的实装则由总装下属主体完成,与比亚狄无关,杨大哥,你看这样可以么?”
“即保证了保密性,又兼顾了成本。”
这是白溪和白泽讨论之后,认为最适合目前情况的方案。
比亚狄这样的代工王者,才能把价格和产量做到最佳。
杨儒却还是有些犹豫:“关键是民营企业的稳定性,会让我们比较担忧”
所谓稳定性,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军工单位的存续,总装是可以控制的,说你能活你就能一直活,说你该裁撤了,你就得马上裁撤。
而民营企业
万一倒闭了怎么说?
五年十年后,公司没了,之前的积累岂不都是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