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一个超级旋涡,企业的处境就跟落入旋涡中的人如出一辙,看不清发展的趋势,就会被时代的旋涡吞没;顺应发展的趋势,方有逃离险境、重获新生的机会。一个企业想存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前瞻性的思维,能够看清局势、预测未来。
你可以输给对手,但不能败给时代在冰天雪地里,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瀑布的漩涡。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应该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游出来,不然的话,身体的热量很快就会被冰凉的水消耗殆尽。所幸,这个人会游泳,他按照以往在泳池里游泳的经验,开始下意识地往岸边游,希望尽快逃离险境。
漩涡太可怕了!他刚游出去几米,就会被漩涡重新吸回去。尝试了几次之后,他已经筋疲力竭,再无力对抗强悍汹涌的漩涡,丧生在冰冷刺骨的水中。过了一两分钟,漩涡把他冰冷的尸体推到了岸边。
看到这里的时候,多少人都感到震惊,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叹息。多么讽刺的现实啊!活着的时候,拼死拼活地想要游到岸边,逃离可怕的漩涡,可最终没能达成目标。无望地被漩涡吞没后,彻底放弃了挣扎,却轻而易举地被推到了岸边。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漩涡的性质决定的,一旦陷入其中,想要逃离漩涡,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冷静,顺着漩涡慢慢地转,寻找自救的机会。很遗憾,落入漩涡的那个人没能看清自己的处境,还以为跟在泳池里一样,依旧按照过去的思维方式行事,结果不幸丧生。
时代就是一个超级旋涡,而企业的处境与落入漩涡中的人如出一辙,如果看不清发展的趋势,就会被时代的旋涡吞没;顺应发展的趋势,方有逃离险境、重获新生的机会。一个企业想存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前瞻性的思维,能够看清局势、预测未来。
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很多人都赞同后半句话,但对于“没有成功的企业”这一说法,却是百思不得其解。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少企业从小作坊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这难道不是成功吗?
其实,这里对“成功”的定义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说的含义,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诚然,国内有不少企业做得都很好,无论是经营还管理,都能够准确地跟上市场的节奏。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白,这种准确把握市场通常都是暂时的现象,只能说明此刻它踏准了时代的节拍,然而明天呢?
五年、十年以后呢?从长远来看,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做到“永久性成功”。
张瑞敏的意思应该是:企业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踏对了时代的节拍。时代发展迅猛,就算世界顶级的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可能万劫不复。这不是危言耸听,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兴衰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
案例链接
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终成了过去在零售行业中,大润发是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
1997年,黄明端在润泰集团就职,他被任命负责公司的新业务,进军零售业。当时的黄明端还是个“外行”,可他凭着一股闯劲把大润发做起来了,且将其打造成中国零售业的传奇。让我们来看看大润发的业绩:1999年营收240亿元,十年后营收超过400亿元,超越家乐福,成为中国大陆百货零售业的巨头。2011年,在打败了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强劲的对手之后,大润发与欧尚合并成为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
2016年,大润发营收突破千亿元。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似乎前景也是乐观的。然而,在零售业立足,打败了所有对手,就真的能高枕无忧了吗?
2017年末,距离大润发营收破千亿元时间上也就隔了一年左右,高鑫零售竟然被阿里巴巴收购了。2018年年初,高鑫零售董事、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职,阿里巴巴的CEO张勇接任。又过了数月,大润发6名高层先后离职,那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过去。
案例链接
再见,诺基亚!再也不见……
二十年前,摩托罗拉抓住了模拟时代的机遇,在通信行业中独领风骚。可就在转瞬之间,市场又把诺基亚推上了风口浪尖,它成为数码时代浪潮中的新宠。多少人看好和追捧诺基亚的未来,但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的通信领域中,诺基亚产品竟然已难觅其踪,直到2017年才陆续发布了几款新产品,不过,再难现曾经的风光。诺基亚前CEO在《诺基亚退出历史舞台演讲》中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诺基亚到底输给了谁呢?从表面上看,诺基亚似乎是被苹果打得节节败退,自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之后,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诺基亚的市值就缩水了23。然而,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诺基亚不是输给了苹果,而是输给了时代。
诺基亚风光的时期属于手机时代,可当苹果推出了iPhone之后,手机时代就落下了帷幕,取而代之的是手机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时代。诺基亚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忽视了智能手机时代的趋势,轻视了苹果的威胁,结果被碾压在时代的车轮之下。
案例链接
海尔的自我颠覆,只为紧跟时代
1984年,张瑞敏接手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它就是一家亏损严重的集体工厂。工人们消极怠工,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为了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张瑞敏痛砸几十台有缺陷的冰箱。这一砸,砸醒了海尔人,砸出了海尔的品质和品牌。
2005年,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在如日中天之际进行自我变革,是许多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碰触的雷区,海尔却这样做了。接下来的十年间,海尔通过变革,创造出一个鲜活、年轻、创新的企业肌体。
海尔CEO张瑞敏把海尔的变革总结为“三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企业平台化,可谓大势所趋。企业如果只想着做“大”,开更多的连锁店,一个电商就能将你击垮。企业平台化却不同,它能让企业瞬间利用全球资源。
·员工创客化,就是让员工成为创业者。在金字塔型的结构里,员工都是听命于上级,而现在则不同,每个员工都要找到自己的用户,变成创业者。
·用户个性化,是准确地抓住用户的不同需求,投其所好。
一面将企业原有结构打破,进行颠覆性创新,一面还要让企业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好地前行,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2015年,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著名学者安德鲁·范德文在“海尔互联网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指出:“海尔已经经历五轮重要的战略转型,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哪家企业在这样一段时间当中,可以经历五重战略转型,并且是在同一个领导下的三十年间完成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是在同一个CEO领导下一直存活到今天。海尔不是做了一次,而是五次,走出门外转身再进来重新学习。企业要有怎样的勇气才能够经历这样五次重要的战略转型。”
为什么明知艰难,海尔还要一次次地进行自我颠覆呢?
张瑞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很容易万劫不复。”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互联网时代更是这样,你一定要颠覆,否则时代就会抛弃你。
从来都是企业去适应时代,没有时代去适应企业的。就如《易经》否卦中所言:倾否,而非否倾。与其被封闭的局面所颠覆,倒不如主动去颠覆封闭的局面。“倾否”,不是只倾一次、一劳永逸,而是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地颠覆,不断地“倾否”。
岁月推着时代的车轮不停地往前走,谁也无法找到一种能在市场中长存的模式,更不能保证有永恒的竞争力,也难以肯定哪些经验是不能够被颠覆的。市场变幻莫测,又残酷至极,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招呼也不会打。
安逸,俨然已经不再适合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惨烈的现实,我们该如何适从呢?
张泉灵在其演讲《我们为什么没有安全感?》里说:“看起来是一样的天和地,但是真的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不是通过大运河和通过铁路扩张的那个时代。今天的消费者变了,时代也变掉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越转越快,快到你要不然就躲在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里面,要不然你挡着他的路了,你得断臂求生,再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滚向何方。”
从现在开始,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场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