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 第四章 角色思维 完成角色转变激发企业家精神(第3页)

第四章 角色思维 完成角色转变激发企业家精神(第3页)

改变底层逻辑,从顺思维走向逆思维动物是本能的产物,而人是底层逻辑的产物。

底层逻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东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打心底里不认同工作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完全将其视为谋生手段。他们辗转多家公司,却没有在一处脚踏实地地努力过,也没有一份职业发展规划,更没有为一件事奋斗和坚持过。他们总在跳槽,总在抱怨生不逢时,总在指责公司苛待员工,总在感叹没有慧眼识人的老板。就这样兜兜转转,跳槽、清零、重来,再跳槽、清零、重来,宁愿辛苦而无所获地走原路,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底层逻辑。

格局与价值观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事业的成败,而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底层逻辑。普通人如是,企业家亦如是。

当企业所处的整个大环境以及与用户的关系都在发生改变时,企业家也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底层逻辑,从“顺思维”向“逆思维”转变。

什么是“顺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市场的定位和选择,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传统的经营逻辑,从企业向用户传递自我定义的价值。这种思维也传递价值,只是这种价值是自我定位的。当定义的目标市场需求足够庞大时,利用“顺思维”还可以获得高业绩和高盈利。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有着高频的互动,如果还采用以自我为主的思维模式,就很难与用户产生共振。

如果采用“逆思维”,情况就不同了。企业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经营,用户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种用户价值不是企业自己定义的,而是用户来定义的,企业只是提供响应而已。

举例来说,当一家终端门店的会员长时间没有增加时,“顺思维”的企业主会问:“为什么这款产品和服务销售不好,库存居高不下?”而“逆思维”的企业主则会问:“哪些产品和服务的销量好?那些客户是以什么方式购买的?为什么它们能做得很成功?”两种思维方式,导致的结果大不相同。总是寻找失败的教训,会不断增加挫败感;始终寻找成功的基因,就能增强自信,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开启良性循环。

案例链接

牛根生的逆思维:

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反向总有一个拧得开提起蒙牛,不得不说牛根生,他是一位典型的具有逆思维的企业家。

2001年年底,牛根生提出蒙牛未来五年要达到年收入百亿元的目标。这让员工们目瞪口呆,要知道,当时蒙牛的年销售收入只有3亿元。很多人都觉得,这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凭借蒙牛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

牛根生丝毫没有被他人的质疑动摇,他要求员工用“逆思维”的方式去考虑问题: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事,唯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唯问劳千军需要多少口锅?不稳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唯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他开始从管理层入手,一步步地进行引导,从目标出发,反向推演:倒推资源配置,倒退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和方法手段……蒙牛团队在牛根生的“逆思维”的指引下,突破了各种思维的枷锁,开始了切实的行动。

五年过去了,再看当初设立的百亿元目标,所有人都不再怀疑,他们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从一家不太知名的企业,跃升到行业前列。而这一切,都源自蒙牛领导人牛根生提倡的“逆思维”。

成功有时没那么难,就如牛根所言:“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心,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摒弃独霸市场的想法,构建共赢的思维两个人对弈,可能会出现的情形只有三种:我赢你输,我输你赢,和棋。不管棋手的技艺多么高超,不管棋局如何变化,发挥的空间始终都在棋盘上,逃不出这三种结果。

商业环境比棋盘复杂得多,两家企业在市场中交锋,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很有可能双方都会被这些因素改变命运。企业之间的博弈,除了上述这三种情况之外,还有我输你输(双输)、我赢你赢(双赢)、你赢我赢他也赢(共赢)的结果。

哪一种结局最理想?无疑是最后一种,即共赢。

在企业的现实博弈中,如果企业家不懂得共赢的好处,就会想尽办法让对方输。纵观市场中的那些价格大战,其实就是一种“我赢你输”的策略。

甲公司宣布,自己的价格总比别人低10%;乙公司有针对性地回应,我们的卖价不会高于任何人。两家公司都把价格当成主要战略,用对抗的策略来相互回击,原本的初衷是“我赢你输”,结果却往往以两败俱伤而告终。按照他们的战略,双发的价格为零时才能达到目标,这自然不可能实现。

如何避免这样的结局呢?正确的选择就是,不能总想着让对方输,要寻找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共赢点。

商业模式思考的是价值创造体系,是商业生态,是若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方式,甚至是跨越多个行业、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能否下活,关键点就在于这些相关方在利益上是不是共同的、一致的。没有共赢的出发点,企业就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折腾,而企业家身边的员工、合作伙伴也只能是低层次、低水平的。要突破这个局限,就得有共赢的心态,强强联合才能打开新的世界。

两人下棋是双边思维,而经营企业是多边思维。企业家经营的企业,近距离看它只是自己的企业,如果把距离拉长来看,它就成了整个市场“生物链”上的一个节点。因此,企业家要把自身考虑的范围突破到“我”之外,树立从“我赢”到“共赢”的思维意识,有“众乐乐”的气度和胸怀。

如果整天盘算着自己的好处,获得的利益反而会越来越少。

所有的优秀企业家,都是勇敢的利他主义者,而共赢思维的本质也是“利他”。李嘉诚总结自己的从商心得时说过:做生意要打出以利人为先的牌;小利不舍,大利不来。企业家最怕的就是自我封闭,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与上下游之间、与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交易关系,交易带来博弈,博弈带来矛盾,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因封闭而产生自我满足和自我膨胀。

交易思维会把业务做成买卖,而共赢思维会把业务做成事业,与所有相关者共同的事业。共赢思维是检验一个企业家能否跳出企业看企业,能否具有高站位、大视野、大格局的试金石。新时代的企业家,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抛弃独霸市场的想法,与内外部的人才共创价值,共享成功。

自上而下做解答,不如自下而上做选择一直以来,多数企业都习惯了“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从老板到高层,再到中层,最后到员工,逐层逐级地发号施令。结果可想而知,老板和高管筋疲力尽,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难题,解决完这个问题又出来那个问题,日复一日,无休止地劳心费力。

试问:真正了解市场情况、清楚客户需求、深谙竞争之道的人是谁?不是高层的领导,而是身处底层的员工。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只要把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到一起,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他们有能力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有人曾将老板分成两类,一类是问题型,一类是答案型。问题型的老板,总是不断给下属出难题,设立有挑战性的目标,当时会让下属感觉压力很大,但是事后员工会发现,自己的成长速度也是迅猛的。答案型的老板,始终在面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并习惯性地给出“英明”的答案,这种做法即时效率是很高的,但弊端也很明显,公司发展得越大,事务越多,老板就越累,而员工越不愿动脑。老板苦恼没人可用,员工抱怨老板不放权。

显而易见,自上而下做决策不是最明智的选择,那样只会增加员工的依赖性;真正正确的解决问题之道是,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来提建议,而高层领导负责做选择。换句话说,企业家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给予者和资源提供者。要学会让下属独立面对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并采取行动。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开会,老板可在会议前一天,告诉与会者第二天要讨论的话题、要解决的问题,让大家提前思考和准备。在开会的过程中,老板不要滔滔不绝,尽量最后一个发言,要让参与会议的下属针对某一个问题发表明确的看法,此时老板别急着下结论,要耐心倾听、思考。如果下属提出的N个方案中,都有可取之处,可以让相关负责人整合大家的不同意见,将优点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并形成统一的方案;也可以让两三位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各自去完善他们的计划,几天后再讨论最终选择哪一个。

这样的开会方式,改变了自上而下的模式,也能激发下属的主人翁意识。最终的建议不是老板提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谁不愿意努力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呢?就算高层领导事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不了解具体的情况,在听取了不同人的不同方案后,也能基本明白,只要从中选择比较满意的就行,这样做比自己花费精力逐个解答和处理问题,效率要高得多。

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了老板一个观察下属的好视角。由于事先没有下定论,下属就不知道老板的心思,可以避免沿着老板的思路去发挥,减少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情况。毕竟,忠言逆耳,老板不能只听奉承话,还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针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老板也能够观察到每个下属所站的立场、所花费的心思、敢不敢说真话等。

与此同时,老板还应当培养每一个员工带着答案找上级的习惯。比如,遇到了一个难题时,他们拿不准主意,或是不知所措,就带着问题来找老板,询问解决之道。这个时候,效率最快的方式就是,老板结合自身的经验帮助下属分析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会让员工养成依赖性,丧失思考能力,削弱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一有问题就习惯性地推到老板那里,或者干脆等着上级发号施令。所以,即便老板知道答案,也不能立刻告诉下属,顶多帮他们理一下思路,要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换而言之,当员工把问题推给老板的时候,老板要想办法把问题推回去,反问员工:“你认为该怎么办?”让员工思考两三个不同的方案,共同来探讨,分析个中的利弊。这样有助于培养下属形成缜密思维的习惯,摆脱走一步算一步的消极心态。

有句话说得很实在:“不懂带人,你就一个人干到死。”

真正的领导者,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变成一头只懂低头拉车的老黄牛,要把“思考”留给员工,把“时间”还给自己,集中精力去抬头看路,把握正确的方向,做企业真正的“船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