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初一,李治即位,大赦天下。初四,李治便先将被李世民贬职的李世绩任命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李世绩为避讳先帝名讳,改名李绩。
初十,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可长孙无忌执意辞退掌管尚书省,李治只好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十日,李治便又提升李绩,任命李绩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样一步一步的提升,是李治想看看李绩的反应,是否能收为己用。
这朝堂之上,多是效忠李世民的大臣,且手握重权。在很多老臣的眼中,新帝李治尚且年轻,经验不足,太平盛世,要收服人心,比起乱世还要难。
而后宫之中,也不太平。原本,新帝登基,就应该册封皇后。可李治迟迟不立皇后,总想着要等武媚回宫,立武媚为皇后。大臣们常常谏言,李治总以如今的贵妃(原太子妃)王氏无子为由,要再考虑考虑。萧淑妃(原萧良娣)不久后又产下一公主——高安公主,凭借着有一子两女,又贵为四妃之一,梦想着能登上皇后的宝座。
原宫女刘氏——长子李忠生母,原宫女郑氏——次子李孝生母,原宫女杨氏——三子李上金生母,都因为身份卑微,无法争夺皇后之位。这还是其次,贵妃王氏因未能登上皇后的宝座,阻止李治给刘氏、郑氏、杨氏名份。而这三人,只因曾经李治想念武媚,她们三人有着某一方面类似于武媚才得宠一时,李治也并未放在心上。本来政事就忙,后宫也乱,李治也不管那三人是否有名份了。
刘氏、郑氏、杨氏,也有自知之明,只求与儿子平安的活着,什么也不争。偶尔,三人会相聚,也不算太过于孤单。
苦了武媚,八月十八日,李世民葬于昭陵,庙号太宗,她便奉旨去了感业寺带发修行,手里还有一道李世民临终时前给她留下的一道准其随时还俗的密旨,心中对他充满了感恩,决定不管怎么样,也要在寺庙中为他讼经一年。
寺庙里的生活,虽说清苦了一些,倒也清闲了不少。王伏胜给感业寺的住持打了招呼,住持对武媚也是恭恭敬敬的。
只是,武媚自己觉得,不应该被特殊对待,既然是修行,就应该有修行的样子,这才算是真心实意的为李世民在感业寺修行。
武媚到感业寺的第二天,李默就在武媚去打水的路上找到了她:“媚儿。”
武媚很是吃惊,吓得把水桶都掉落在了地上:“啊……默哥哥,你,你,你……”她本不相信世间有鬼,可明知已经死了的人突然出现在眼前,也有几分害怕。
李默上前拉住武媚的手:“别怕,我没死。你摸摸,我的身上还有温度。”
武媚喜极而泣,灿烂的笑脸上热泪盈框:“你没死,你没死。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李默紧紧的握住武媚的手:“先帝在明面上赐我死,暗地里,让内卫将我送到感业寺旁边的一个小村桩,并告诉我,让我在这里等你。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走,但不能强求。你愿意跟我走,去过闲云野鹤,男耕女织的平民百姓的清贫日子吗?”
武媚把手从李默的手中挣脱出来,转过了身子,背对着李默:“我,我不能跟你走。”
李默失望中满带着诧异:“为什么?以前有先帝在,现在先帝已经不在了,还允许你跟我走。”
武媚低下头,心中满怀着对李世民的感恩,又带着对李默的歉意:“默哥哥,你就像是我的亲哥哥,一直心疼着我。妹妹我一直记在心里。可妹妹心中还有很多事放不下。再者,先帝待我如此宠爱有加,连他驾崩后我的去路都考虑得如此周到,我怎么能在他尸骨未寒之时,就去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管将来我做什么打算,也要为先帝守丧,在感业寺为他真心的修行一年。”
李默对李世民也心怀感激,对武媚这个理由无法拒绝,沉默了一会儿,很严肃的说道:“嗯,我们都应该感谢先帝的仁慈。你就在感业寺修行,我等你的同时,也在茅草屋里每日为先帝讼经。”
武媚心中还有说不出口的隐情,她放不下李治,总想还能见到他。也因此害怕李默会误解了她的意思,连忙说:“默哥哥,我希望你能明白,你永远是妹妹心中的亲哥哥。”
李默心中早就明白,淡然的笑了一笑:“媚儿,你的心思我懂。我的心思你应该明白。”
武媚又觉得与李治的情感并不能被世人所容,也许李默真的会成为她将来的一生所托,虽无儿女之情,却也能相敬如宾的过一辈子,低下头:“正因为我明白,才不想对你有所隐瞒。我只是希望你懂得,即便有一天……你依然是妹妹心中的亲哥哥。”
李默听到此话,已经很是激动了,总算是看到了希望:“哥哥懂。只要哥哥在妹妹心中有一席之地,已经很是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