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干承基笑了笑:“晋王爷,奴才已经死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李治也笑了,笑得有些坏:“你再好好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是皇上不知道,而你知道的。你在东宫那么长时间,应该知道的事情还是不少。本王是来救你的,却也只能点到为止。你好自为之吧!”
李世民在李治走了不久后,去审了纥干承基,纥干承基把太子准备逼宫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并不感觉到意外,只是带着对李治的疑惑回到了宫中。
李世民带着武媚去探望了晋王:“雉奴,还记得你八岁时跟父王说起的《孝经》之重要之处?”
李治笑了笑,笑容里是那样的纯洁而没有杂质:“儿臣当然记得,孝,开始是事奉双亲,长大后是事奉君王,最终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进朝廷想着尽忠,退居在家想到弥补皇上的过错,将顺从其美,纠正其恶。”
李世民看不出李治能有什么野心,便直接的问:“雉奴,你只想着效忠于父兄,可曾想过要做君王?”
这一句话着实把李治吓了一大跳,心想:“难不成父王看出了什么?”
只是,李治在稍微的惊慌之后,又在瞬间把惊慌的神色藏在了微笑的面容之下:“父王,这话问得儿臣从何说起?莫说是论文才武略,儿臣不及大哥和四哥。且如今太子之位已定,儿臣就应该想着日后如何辅助大哥。”
李世民看着李治那一瞬间的惊慌,心想着:“雉奴长大了,已经不简单了。看来,他再也不会像儿时那样毫无隐瞒的说出心里的话了。”
李世民还没走,东宫的侍卫跑来,跪于他的脚下:“皇上,太子暴病,且病危,想要见皇上最后一面。”
李世民并不慌张,反而微笑着看着李治:“你大哥病了,你说父王应不应该去探望?”
李治跪下:“父王,儿臣愿代父前往,探望大哥。”
李治并没有说出太子有谋反之意,而是用代父前往来阻止李世民的前往。
李世民的心中很是欣慰,就算李治有什么野心,也不会是一个踏着兄弟的尸体向上爬的人。
李世民点了点头:“嗯,好吧!今日父王确实有些身体不适,你就代为父去探望一下你的大哥吧!”
此时的东宫内,早就埋伏了几百死士,就等着李世民前去。而太子并不知道侯君集已经被李世民所关押,还以为在东宫之外也有策应。
更为可怕的是,魏王李泰的死士埋伏于东宫之外,就等着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好以护驾为由,杀入东宫,杀了太子,逼李世民退位给他。
只是,李泰不知道,在他的谋划之外,还有杨淑妃安排的死士,将会以同样的理由把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一起杀掉,让自己的儿子吴王李恪登上帝王之位。
只是,出乎于杨淑妃意外的是,她把吴王李恪找去:“恪儿,时机已到,你速速带着为娘给你准备的死士,前去东宫附近埋伏。等到太子谋反,魏王杀进东宫,你再杀进去,逼着你的父王禅位于你。”
李恪很不解的看着杨淑妃:“娘,你让我如此,与他们的谋反有何区别?”
杨淑妃给了李恪一个嘴巴:“你也是堂堂皇子,文韬武略绝不输给太子与魏王。就因为娘是前隋炀帝之女,你就被剥夺了被立为太子的可能。若不如此,你将如何登上帝王之位?”
李恪只是轻轻地抹去了嘴角的血:“母妃,为何非要让儿去争什么储君之位?潇洒的做个王爷,一生也是荣华富贵不用愁。”
杨淑妃流下了泪:“儿啊,你想得太简单了。如果你没能掌控生杀大权,迟早会因为你父王的离世无法再保护我们,以为娘的生事,终将让你被猜忌心重的人推向死亡之路。不管你是否有谋反之心,都逃不过被扣上谋反的帽子。”
李恪不以为然:“娘,儿这就带人去救父王。大哥和四弟若是心狠,父王的性命难保。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只要儿臣行得端,坐得正,又岂会有人瞎栽赃。”
说完,李恪就带着死士们赶往了东宫。
杨淑妃并没有完全放弃,自言自语着:“不,恪儿平时最为孝顺,他会听我的,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李治在赶往东宫的路上,李世民提心吊胆:“高明(太子李承乾的小名)、青雀(魏王李泰的小名)与雉奴都是长孙皇后所生,他们应该不会为难雉奴吧?”
武媚在一旁宽慰李世民:“陛下,您不是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