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宁止住方逸群的笑声:“方教授你这叫焚琴煮鹤,这么高雅的艺术品你竟然给关到鸡笼去了!站好了,听高作家的解读吧。”说罢,侧过身子抬手指向高亦健。
高亦健站在两米外的黑暗中,暖色的灯光投射着陈列案,把两块红色奇石映照得像燃烧的火焰。他们三人都侧过身子凝望着黑暗中的高亦健,聆听他低沉的吟诵声——“‘凤凰涅槃’。凤,在熊熊大火中舞着,歌着,烈焰瞬间吞噬了美丽的羽毛。凰,似不忍目睹即将被火海吞没的凤,曲着颈,侧着头,急切地呼喊着。即刻,凰也将跳进火海,与凤一同在烈火中迎接新生。这是件难得的秦岭石组合作品。凤为火成岩碳酸盐石质,石面呈红色,内里晶白,下部红色浓烈,如火焰升腾,石身布满洞窍窟裂,恰形成凤之美羽被烈火吞噬的形象。凰体形略小,是来自秦岭南麓的五亿三千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石体内外布满了孔虫、珊瑚虫、介形虫、三叶虫、竹节石等远古海洋生物残骸,石质珍稀,形态生动,二者组合,完美演绎了凤凰涅槃的瞬间。
“浴火重生。凤在烈火中歌鸣,凰为之舞蹈、为之和弦,这是它们来世的长歌。明天,涅槃的凤凰将再度飞翔,重生的凤凰羽更丰,音更清,神韵更卓越。
“凤凰涅槃,是残酷、壮烈的美,更是希望的美。”
随着吟诵声止,司马校长适时摁亮了大灯。吴唯和方逸群倏然惊醒,看看高亦健,再回头看看涅槃的凤凰。司马校长做事情注重仪式感,此时正得意地享受着赏石的效果。吴唯如梦方醒,摇着头说:“我的天呀,好一个凤凰涅槃!我也要涅槃了。”
方逸群模仿着高亦健朗诵的声调:“又一次高端赏石体验,奇石、灯光、低沉浑厚的吟诵声激情饱满,洋溢着一种古典的华丽……”说了几句,方逸群被自己的秦西普通话惹笑了:“唉,还不如咱秦西话,就三个字——‘嫽扎咧’!”
又是一个周末,又是四友相聚的好时光。
“又添新宝贝啦?”
一进石馆门,吴唯和方逸群争相发问。司马宁笑而不语。高亦健招手让二人急忙凑到近前打量。馆前厅正墙上摆放了一个暗红色石架,古色古香,雕刻的莲花纹很讲究,看得出这个架子价格不菲。那么这是一块什么石头呢,值得司马宁下这么大功夫?而奇石下方的基座更是夺人眼球,一尊半尺多高的紫檀雕刻的莲花座暗光闪闪。
方逸群道:“先不说石头,光是为这块石头配的行头都价值不菲,这石头想必是不得了啦!不过这块石头看着像河里捡来的大河卵石,不知华贵在哪里?”
吴唯道:“开玩笑!光是这基座支架都好几千,这石头能是普通的河卵石?”
司马宁道:“说河卵石也没错,观赏石不就是河里捡的或是山里挖的吗?这就要看你的河卵石长什么样子了。”
方逸群和吴唯急忙上下左右地打量:“这块石头究竟长了个啥模样呢?”
吴唯急切地望着高亦健:“快讲吧,别卖关子啦!”
高亦健望望司马宁,司马宁对方、吴二人挥手:“往后退,退三大步。”
退到三步开外,二人凝神细看,方逸群率先喊了起来:“石头上有人像!”
吴唯紧接着说道:“对,是一个半身像。”
这块石头是秦岭峪谷里黑河、沣河独有的秦岭彩玉,是一种裹英挂彩的石灰石,石皮呈蓝色,沁出来的石英像一条条玉带,白色中跳出一片橘红,这片橘红由四周向中心蔓延,玉带的延伸和色彩的浸润,构成一个侧面人像。细打量,那人像端庄秀丽。
方逸群喊道:“按身形看像是一个女性形体,上半身侧面像。
有浮雕的感觉。”
司马宁点头道:“有长进!吴唯你呢?”
吴唯道:“方教授说得对,是个女性侧面半身像,你看身后这几条石纹像是飘起来的衣带。”
司马校长得意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两个不知题意的赏石者都看出了同样的主题,说明这块石作的创意和审美是成功的。高亦健微笑着把打印好的鉴赏短文递给方逸群和吴唯,二人一看到题名为“观音下凡”,当即发出一阵惊叹,然后一边对比着奇石,一边念着鉴赏文章。
“‘观音下凡’,这是一块稀有的秦岭彩玉,一幅绝妙天成的观音下凡图。石色间于深灰、幽蓝之间,画面由白色、橘红色玉化筋脉构成,视觉重心正置黄金分割点上。观音像完整而生动,头部、发髻、服饰,甚至连手持的净瓶都十分逼真。观音微微颔首,佛相庄严,比例适当,栩栩如生,构图巧妙。飘舞的衣袂似让人感受到太空的疾风;身后,由浅渐深的橘红色祥云一直蔓延至九天之上,幽蓝色的背景愈发彰显出太空仙境的深幽浩瀚。其图像、意境皆成于自然,若天旨神谕,度人迷津。”
方逸群叹道:“天哪,这真的是一尊完美的观音雕像,一块石头上天然生成观音雕像,还这么完整、这么生动!”
吴唯沉浸在赏石的意境中,时而凝视端详奇石,时而念一两句鉴赏文字,满脸虔诚,俨然已是观音菩萨的信徒。方逸群则入神地打量,大概又在琢磨雕塑世界的圆雕、浮雕、明暗、线条、透视什么的。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赏琼瑶美石为乐,创造了丰富的赏石文化。想想看,三五挚友临石赋诗,唱和之间多少雅趣?至于琴赏、酒赏、雪赏等,更是兴会无前。即使默然静赏,领会石之神韵,亦觉心澄神明,胸中浩气回荡,一种仰慕已久、神交颇深的默契感油然而生,体会到一种灵魂深度交流的酣畅。
陆游说:“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王维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道:“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石痴米芾更是爱石奇葩,遇奇石竟然更衣焚香跪拜,《拜石图》所绘之对石之痴可谓绝无仅有。不过,还是白居易对着奇石一步三回头的憨态可爱:“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高亦健也这样问过司马宁,司马宁说:“能,心中有石,相伴终身。”
从春到夏一直到秋,高亦健和方、吴几乎每周都要来学校赏石玩乐,每个月都要一同进山两三次,高亦健和司马宁进山的次数更多一些。
一进到山里心就踏实,身体上的种种不适也消失了。这是为什么?方逸群让高亦健讲一下个中奥秘。高亦健说:“很简单,你们也感受到了,每次汽车一驶上环山道,就感觉到神清气爽,种种杂念都消失了,种种不快都没有了。这一方面是空气的不同,另一方面,逃出城里那逼仄的水泥森林,各种烦心事暂搁一旁,五脏六腑顺畅,精神为之一振。古老的中医说,气顺则百病消,确实是这么一种状态。
你们想想,要是一个人时常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拥有这样一种心情,该多好啊!所以呢,这些年住山者越来越多,南山里的隐修者越来越多,喜欢上山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高兴时便说起住山的话头,说起找院子山居的事。可是,他们几个除了司马校长是自由人,学校的事他管不管都行;下来算高亦健年长,离退休也还要五六年;方逸群才刚进五十,吴唯还是年轻干部梯队精英,离退休远了去啦!
司马宁说:“像你们这个年龄段,每隔一两周能进一次山就是很奢侈的事啦,就别提什么住山了,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幸福着呢,怎么可能出家当和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