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二年十一月,陆成安清查人口,又降低了起义军之中的士卒数量,挑选出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作为主力。】
【在起义军之中,有兄弟参军者,弟不得从军,一户人家,只允许一人参军,年龄低于十六岁的人不得从军,体弱者遣散回乡。】
【安文二年十二月,陆成安清丈田地,在占据三州之地的情况下,对着曾经为大晟王朝效力的官僚进行了大规模的审查。】
土地兼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地主借助天灾人祸,趁机利用钱财来购买灾民手上的土地进行土地兼并,一种是官僚利用职权进行土地兼并。
两者都属于地主的一部分。
前者的吃相相比起后者要好看一些。
而官僚地主无疑是最可恨的一种,因为古时候的官僚手段层出不穷,比之那些经营出来的富农地主根本就是两码事,他们是利用手中权力兼并土地来霸道强占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官僚和地主作为社会属性是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共存的,一个人可以既是官僚又是地主。
但是,官僚是官僚,地主是地主,它们可以共存,却不是同一个东西。
只是绝大部分古代的官僚在拥有了权力以后,往往会变成可恨的地主,来为后人铺路。
可别小看这帮子人的贪婪程度,王朝末年时期,这帮人手里捏着的财富,甚至能用富可敌国来形容。
陆成安针对的就是这部分官僚地主。
当然作为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往往会认为自己手上的土地来路正常,不认为自己有豪取抢夺的成分,所以对陆成安的态度异常强硬。
但,无所谓,我会出手。
陆成安手上捏着的起义军那也不是吃白饭的。
现在的陆成安非常非常需要土地。
他短期内没有那么多的军饷和粮食提供给起义军,而十万起义军看起来声势浩荡,但滥竽充数的人也不在少数,实质战斗力上是有缺陷的。
胜在军心稳定,赢在各地守军防守的阵线糜烂,几乎是只要损失一成的兵员,这些守军不是投降,就是溃败逃亡了。
可是陆成安暂时没有能力去养那么庞大的队伍,一般而言往往起义军的首领都会迫于形势而继续朝着其他的方向进攻,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一边去消耗手上的起义军人数,一边利用掠夺等方式补充军饷和粮食上的空缺。
打仗是要死人的,手上的人死了,分钱、分粮的人就死了,所以不断打仗,可以筛选出战斗力,让能力更强的留下,还能淘汰那些白吃饷的。
这个时候,就是起义军最重要的转折点,到底是成为推翻王朝的王者之师,还是转变成流寇主义的强盗。
而大部分起义军都在这个阶段做不到转型,最终往往会成为了其他势力崛起的垫脚石。
陆成安可没有人情薄凉到利用人命来堆砌一条供他一人行走的康庄大路。
但是,问题也摆在了陆成安的眼前,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根据地作为发展的地方。
这么一来,他就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有大量支持自己的人,同时要一个能提供稳定赋税的根据地来补上这个自给自用的空缺。
有意思的是,不少在京城做官的人,都在江南地带贪了不少良田,一听到陆成安要打过来了,纷纷收拾了些行李,就跑去投奔京师之中做官的长辈。
陆成安直接征用了这些人的地,将这些地分配给了从起义军上退下来的农民。
这些官僚,他们的亲属利用权力贪来的土地,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而且久闻陆成安作风强硬,心里有鬼,知道自己土地怎么来的人,那都是不敢留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