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几位先生已经成就大儒之位,没有亲自迎接,朕之过也。”唐高祖李渊站起身,走向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身后,一脸歉意的对着孔子几人说道。
在孔子等人进入太和殿的一瞬间,周阳就认出几人。
在太子李建成身后的是孔子、曾子、荀子、颜回四人。
而在秦王李世民身后的是王阳明、朱熹、韩愈、董仲舒、孟子五人。
在他们九人的体内,周阳都感受到一股浩然磅礴的气息。
特别是孔子身上,他身上的文气,一直往上猛涨,仿佛文气就是为他而成。
孔子体内的文气,远远超过,其他八人。
“见过陛下。”孔子等人对着唐高祖李渊微微躬身。
“陛下他们几人,想来应该是和我比试的吧。”一个胡须皆白,身穿儒袍,目露精光的老者,站起身对着唐高祖李渊说道。
孔家一直保存在孔圣的手书,以孔家实力,想据为己有,根本不可能。
因此孔家规定,凡是成就大儒之位,得到孔家在外行走大儒认同的大儒,都可以去孔家去一观孔圣的手书。
孔颖达目光透露着狂热的目光,望着孔子九人。
在他们身上,孔颖达都感觉到一股周身游走的文气,显然这是成为大儒的标志。
大唐之内的大儒,孔颖达基本上都已经交流过。
闭门造车十年,不如和大儒论道一天。
孔家为什么一直在儒教保持着超然姿态,就是因为孔家的大儒,从来没有断绝过。
甚至每隔数百年,就会出现一位文宗,是儒教其他几个文宗家族无法媲美的。
因为天下的大儒,只要想看孔圣的手书,就要和孔家在外行走的大儒,辩论一番。
自然而然,在众多的交流中,孔家的大儒进步最快。
而且孔圣给孔家留下的底蕴,也是远超其他家族。
“不知阁下姓名?”孔颖达走到孔子的面前,非常恭敬道。
因为在他的感知中,孔子周身的文气,已经浑圆如意。
这是大儒已经达到圆满之境的标志,这个看起来比他年纪还小的大儒,已经半只脚跨入文宗。
一旦形成自己的学说,那么就可以正式跨入文宗之境。
达者为先,从这位半步文宗的身上,孔颖达感觉自己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儒家的修炼,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只有三个境界,大儒、文宗、文圣。
与其说三个境界,倒不如说,只有两个境界。
因为最后一个文圣的境界,只有孔子一人达到。
而在大儒之前,无论体内的文气多少,自己都感觉不出来。
也就是说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辛辛苦苦读书数十年,除非达到大儒的境界,否则根本无法感知体内的文气。
大儒还没有超出一个普通人的范畴,虽然可以喝退鬼神,甚至一些鸡鸣狗盗之辈,在他们的面前,会心神奔溃。
但是仍然是肉体凡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