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许都曹操和司马懿密谋之际,在江东的议事堂上,则是另一番争论激烈的场面。
这一场争执的起由是寿春太守张辽的一封求战书。
在江东众将中,没有人比张辽更迫切的希望北伐中原,驻防在寿春一线许久的张辽除了想为故主吕布复仇之外,更期望用荣耀的战功证明自己,而自从那日在芍陂见过貂蝉之后,他的这一种心情就更加的强烈。
貂蝉主母的身份让张辽只能将倾慕深藏在心底,自那一日后张辽明白,吕布的身影就象一座令他难于逾越的高山,如果不能跨过他,就永远只能和貂蝉在山的两头凝望。
男儿的荣耀来自于战场,唯有染着敌人血迹的功勋才能体现男儿的价值。
去岁腊月(202年12月),就在高宠远征巴蜀之际,张辽率雁北骑渡过枯水干涸的淮水,兵取汝阴,将与曹操接壤的战线向北推进了一百余里,若不是囿于兵力不足,张辽的兵锋就有可能抵达萧关隘下。
当时,正在回师途中的曹操得知南方有变,急令青州都督臧霸率师增援徐州乐进,臧霸字宣高,与张辽共事过温侯吕布门下,对于张辽的性情和战法相当的熟悉,可以说彼此间知根知底,几番交锋之后,双方互有胜负,只得各自退兵罢战。
对于这次北伐徐豫的结果,张辽并不满意,所以在高宠回归金陵之后,张辽一面加紧操练雁北骑,一面几度上书直陈北伐事宜。当诸葛亮修书气死王朗的消息传到寿春时,张辽终于再一次向高宠表达了北伐的决心。这一次,从张辽亲笔书写按有血印的简牍中,高宠看到了张辽一颗急切求战的雄心壮志。
在徐庶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江东的文武官员依着各自的主张分成了急战和缓战两派,急战的一方以诸葛亮为首,贺齐、李通、蒋钦等一批中下级武将响应,他们希望立即整训兵马,乘着曹操尚未完全消灭袁氏残余的时机,挥师北伐;缓战的一方则是以鲁肃、徐庶等一批文官为主,他们主张先不忙着和曹操开战,特别是在凉州的庞统、赵云未有动作之前,不可轻举妄动,而稳妥的意见是应该充分发挥江东在技术、经济、商业、农渔等各方面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南方对北方的实力差距,从而为最后的决战打好基础。
“宠帅,根据潜入许都的暗探报悉,曹操的北征主力还在休整之中,这一次远征河北曹军虽然获胜,但兵卒皆疲惫不堪,与此相比,我军在淮北、荆北一带的主力蓄势待发多时,时不我待,请宠帅速下决断。”诸葛亮大声道。
“宠帅,诸葛军师之言不妥。我军将士善舟楫而少习马战,如果冒然深入北境,极有可能遭遇曹军精锐骑兵的围追,以肃之见,待赴凉将士有所动作之后再作定夺不迟。”相国鲁肃反驳道,正军师徐庶与诸葛亮私交甚好,在这个争执的当口一时抹不开面子,故此由鲁肃率先发言。
比较高宠、曹操双方的实力,从地盘上看,虽然曹操占据了北方冀、青、徐、豫、兖、幽、雍、司隶全境以及并、凉、荆三州各一处,而高宠只占了扬、荆、交、益四州,但仔细分析,曹操占的这些州郡正是黄巾大乱以来兵祸连结的地方,就拿原本繁华的司隶河南府来说,经过董卓迁都的大乱之后,这里早已是十室九空,而徐州、冀州、兖州等地的经济也因为曹操与陶谦、刘备、袁绍等势力的多次恶战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更重要的是远征北方所消耗的军粮甚巨,虽然军事胜利后缴获的辎重能补充一部分的缺口,但却无法彻底补足这几年屯田积累下来的家底。
反观高宠占据的南方,虽然也发生了高宠与孙策、刘表、刘备间的激战,但持续的时间却多不长,造成的破坏力也相对来说要小了许多,加上高宠不失时机招募流民开垦荒田,并实行与越族通婚共存的和解政策,使得南方一带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荆扬两州更是显现出了全面赶超中原的勃勃生机,所有这些都使得鲁肃坚信,只要继续坚持这样的政策,南方全面超过中原的时候终会到来,而那时候才是北伐的最佳时机。
“有泰山臧霸、孙观的接应,我们只要行事果断,就能一举切断徐、豫之间的联系,那时候,中原的半壁俱都归我军所有了。”诸葛亮大声道,为了驳倒鲁肃,他抛出了最有力的武器,而这正是司马懿和曹操密谋布下的诱饵。
以诸葛亮的智慧,对于臧霸突然的主动归降不可能没有疑心,但不管臧霸是假降也好,真降也好,对于诸葛亮来说,都是一个帮助刘备再度起事的契机,一旦高宠与曹操陷入到一场恶战之中,刘备就能觅得东山再起的好机会。
堂上,对于诸葛亮和鲁肃两派之间的争执,高宠一直是侧耳聆听着默不作声,这一种的表情让人觉得仿佛他是早就胸有成竹,又好象他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何去何从,我们还是由宠帅来定夺吧!”最后,徐庶见双方争执不下,打圆场道。
“嗯,公谨、伯言、兴霸皆出镇在外,我想先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再说。”高宠见众人都将目光投向自己,遂支吾着回道。
这一次的会议周瑜、陆逊、甘宁等坐镇一方的大将并没有参加,这让高宠有了一个合适的借口来避免作出仓促的决定。
其实,高宠之所以迟迟不作决定,是因为他还在等来自‘吴钩’的绝密消息。
许德潜入北方后一共只送过一次消息,那就是向高宠报告了贾诩出任凉州从事,赶往长安的情报,现在,是他第二次向高宠报告的时候了。
作为负责谍间的副军师,诸葛亮也派出了相当的间作进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这些人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没能深入曹军指挥中枢,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限,臧霸的主动接近从动机来看,为故主复仇似乎符合条件,但事实上曹操对臧霸又相当的厚遇,任何人站到臧霸的角度,都难以想象还会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