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她可以绕过州府,直接去县城征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兵马。
“臣知道了……”宋城并没有多问裴乐瑶心中的打算,为什么要将人安排到黄河和淮河的中间地带。
他只要遵照六公主的吩咐去做就可以。他知道,自己的政治才能有限。在翰林院别的锻炼不出,可这些方面倒是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很多时候,皇帝的旨意发下来,下面的臣子上折子,别人都能从表面的文字中看到背后的意图,他都看不出来。
纵然他诗词歌赋再好,读得书再多,可站在朝堂上,政治的敏锐性很重要。既然自己在这方面的反应总是慢半拍,他便干脆不再想太多,遵命行事就好。
宋城离开之后,裴乐瑶将安阳县,洛州等几处重点标注出来。此处是大周的中心,广袤的中原地带,只可惜,没有可以依仗的地利,不太适合做都城。
但是它水路发达,不仅有两条天然的河流,还有运河贯通南北,直通江南之地。不论是运粮,还是运兵,都十分便利。
京城偏西,位置并不优越。而且,大周建国将近两百年,达到过王朝最辉煌的时间段。京城作为最大的都市,人口达到了顶峰,就连粮食供应也很紧缺。
当然,这些情况在平时是看不到的,大富大贵之家也感受不到,只是,皇帝以及户部的官员心知肚明。
皇帝不可能因为粮食紧缺而将京城的人口赶出去。这就需要有能力的人站出来为皇帝分忧。
姚丞相便是此时出现,并进入皇帝的视野。他通过低买高卖的手段让京城的粮食多了起来,也让朝廷富裕起来。
就是在丰收年的时候,朝廷大量低价收购粮食,储藏起来,等到灾年再卖出去。听起来这是朝廷在调度粮食。丰收的年月收粮,灾荒年月放粮。看似对老百姓也是利好的事情。
朝廷低价收粮,高价卖粮,朝廷赚了银子,可是,粮食并没有因此多出来。天下的粮食还是那么多,并没有新得商品产生。此时姚丞相倒卖粮食的本质就显现了。
粮食没有被多种植出来,却有了买卖,朝廷还赚了钱,皇帝还开心,那就是有人必然失去了粮食和金钱。
失去粮食和金钱的自然是普通百姓。这就是劫取老百姓的钱供养了朝廷和皇帝。
如果真是为了老百姓考虑,就应该在丰收的年月储备粮食,灾年的时候外卖粮食也应该按照平价出售,而不是高价出售。这才能真正起到调节粮价,让老百姓吃得起饭。
说白了就是姚丞相动用国家资本来发灾难财。朝廷做了一个最大的粮商,与民争利,搜刮百姓。
此外,各地将粮食运输到京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损耗,地方为了降低损耗,都要增税。因为这些损耗总不能由地方衙门来掏,全部都增加在老百姓的肩头。
这些做法无疑都让百姓生活困顿,难以为继。一旦有人揭竿而起,将是熊熊大火之势。
但是,京城的意义不仅在于是一座巨大的城市,还在于他是国家的象征。裴乐瑶想要成就大事,都城是绕不开的城市。
只是,这里盘根错节,暂时不可能有所作为,非到万不得已她不会打京城的主意。
喜欢父皇他今天后悔了吗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父皇他今天后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