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余晖,就这样渐渐落入了沉沉夜幕。
日落月出,长夜未央。晓风晨曦,朝霞满天。
斗转星移,遂有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而尘世间的兴亡盛衰、沧海桑田,多半也与此相类似吧……
“赵姑娘,”只听青儿轻声说道,“今夜里,是不是要把酒言欢一番了?”
赵昭婷淡淡一笑:“到时候,刘大将军会让你一醉方休的……”
一旁的刘大将军听得出来,一旦大事告成,自然是要大摆筵席,好好地庆贺一番的。
“赵姑娘,青儿姑娘,就等着看好戏吧……”刘大将军说着,先是哈哈一笑,接着昂首阔步,向皇宫大门口走去。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晋恭帝司马德文迫于情势,禅位于当朝大丞相刘裕。至此,延续了一百零三年的东晋王朝,寿终正寝。
刘大将军刘裕即位之后,改国号为“宋”,并改元“永初”。当时,雄踞北方的北魏,立国已是三十余年。南北对峙的局面,就此形成。由此,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为了与数百年之后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960-1279年)相区别,后人一般将刘裕所建立的“宋”,称为“刘宋”或者“南朝宋”。
刘宋永初元年七月的一天夜里,刚刚登基不久的刘裕,特设私宴,盛情款待萧正涛、赵昭婷、青儿三人。
酒过三巡,寒暄客套也差不多了,刘裕这样说道:“昭婷啊,朕隐约记得,大汉王朝曾经有一个名扬四海的巾帼才女,你能为朕分说一二吧?”
赵昭婷暗自思忖道:刘大将军既然已经登基,就是一言九鼎的圣上了。他既然开口说起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也是心中有数的。换句话说,他这是在试探我……
“圣上,”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圣上说的是班昭吧?”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说道:“对于班昭,人们知晓得较多的,是她继承父兄的遗愿,最终完成了《汉书》的编撰。其实,这位史学大师,还奉召入宫,致力于女德方面的教诲。甚至,太后临朝之时,也曾经参与政事。就算是放眼数百年的大汉王朝,这样的女杰,着实也是不多见的啊……”
赵昭婷暗自揣度道:圣上跟我说起这些,主要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回顾一下尘封的往事,点评一下历史人物。其实,他是在暗示我,要以班昭为榜样,在后宫的教化、礼仪等方面,有所作为。甚至,希望我能够“以身作则”,在上层名媛之中,树立起一个标杆。其实,我一向自称“民女”,才疏学浅,只怕难以担此重任……
“民女何德何能,怎么能够与班姑相提并论?”赵昭婷谦逊道。
皇上哈哈一笑:“昭婷啊,要说文才,你或许尚有不及。不过,你年纪轻轻的,前景不可限量啊!至于武学嘛,倒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了!朕的意思就是,如今王朝新立,急需各方面的才俊之士。因此,你作为朕的老部属,可不能敷衍塞责啊!”
“圣上既有此意,昭婷若再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倒是,倒是辜负了圣上的知遇之恩了……”赵昭婷缓缓地说道。
眼见赵昭婷口风有所松动,刘裕甚是欣慰,只听他这样说道:“班姑单名一个昭字,而我们的赵姑娘呢,名字之中正好也有这个昭字,倒是巧合了!昭婷啊,你一向不汲汲于富贵功名,这一点,朕是了然于心的。只是,眼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作为朕的心腹、亲信,你若只想着清闲自在,旁人见了,又会怎么想呢?”
赵昭婷心想:圣上的这番话,语重心长,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若是再长上个三四十岁,我自然可以说些年老多病告老还乡之类的话语。而现在呢,就只能够先硬着头皮,先奔忙几年再说了。圣上都能够“老骥伏枥”,作为后辈,我如何还能够想着逍遥自在?
“圣上,”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圣上既有此意,昭婷却之不恭。嗯,昭婷才疏学浅,多半也只能够领个闲差,庶竭驽钝,为社稷苍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昭婷啊,”皇上欣慰不已,“你能够以社稷苍生为念,也不枉朕当年的一片苦心了。嗯,这样吧,以后,你和青儿姑娘一起,要在女德、后宫等方面,有所建树……”
“属下,属下遵命!”一旁的青儿应声说道。
眼见自己的属下都开口了,赵昭婷如何还能够敷衍塞责?于是,淡淡一笑之后,她斩钉截铁道:“但请圣上吩咐,属下遵命!”
皇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沉声道:“如此,如此甚好!”
接下来,三人就相关事宜,简单地交流了一番。
这位登基未久的皇上,也就是赵昭婷、青儿此前口中所说的刘大将军,素来以行军作战着称,至于后宫名媛方面的事情,就只能提个框架、说个大概了。不过,对于巾帼之事,作为女儿身,赵昭婷与青儿,倒是甚为在行。因此,这一番商议,也还是颇有成效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眼见此事暂时告一段落了,皇上端起酒杯,这样说道:“萧兄弟,你,你在想些什么呢?”
赵昭婷心头一怔:赴会之前,这件事情,我就已经想过了。也曾经心存侥幸,觉得皇上或许不会再提起。然而,冷静地想一下,如果不是为了这件事情,他怎么会有心相邀呢?由此看来,事情就是事情,总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的……
这样想着,她的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萧正涛。
这一刻,她也注意到了,皇上的目光,恰似穹庐笼罩大地一般,网住了萧正涛的整个脸庞。
只听萧正涛这样回应道:“圣上,正涛此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甚是歉疚、羞惭……”
刘裕哈哈一笑:“萧兄弟,再怎么说,那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朕读书不多,不太喜欢弯来绕去的。因此,朕真正想知晓的,依然是萧兄弟现在的想法……”
这尘世间,又有多少人敢跟皇上称兄道弟呢?
此时此刻,刘裕不惜放下架子,直呼对面这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为“萧兄弟”!他心中的诚挚与期待,溢于言表。是啊,如果不是这样,他甚至根本就没必要请萧正涛赴宴。
遥想两百多年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一次,刘裕效法前人,求贤若渴,有心要请萧正涛为自己效力,其真心诚意,与当年的佳话,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了!
也就在这一瞬间,赵昭婷心思飞闪如电:到了这一刻,刘大将军依然称萧正涛为“萧兄弟”,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大致说来,萧正涛尽管属于大宋子民,只是,他一直不曾在朝中任职。因此,某某“爱卿”之类的称呼,皇上似乎也说不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