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脚下,没有新鲜事儿,街头巷尾尽是消息灵通之人。
京城中,当今皇上要为张居正和戚继光平反的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开。
在京城的茶馆酒肆里,百姓们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皇上要给张居正大人和戚继光将军平反啦,还要大办祭礼呢!”一个年轻的书生兴奋地拍着桌子,眼中闪烁着光芒。
“可不是嘛,这可是大好事啊!想当年张大人推行变法,让咱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些。
还有戚将军,打跑了倭寇,那可是咱们的大英雄。”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
而在一些官员府邸之间,气氛却截然不同。
一些当年弹劾张居正、戚继光相关的官员,此刻如坐针毡,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这可如何是好?皇上突然想要为张居正和戚继光平反,咱们当初为了彻底扳倒他们,可是做了不少事情,万一这次被追究了,可怎么办啊。。。。。”一位官员额头上冒着冷汗,声音颤抖。
“慌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先看看动静,说不定仅仅只是皇上为他们平反而已。况且现在又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儿,怕什么?”另一位官员嘴上说着镇定的话,可眼神中也透着一丝焦虑。
。。。。。。
次日,两道圣旨正式颁布天下。
其一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眇躬,嗣承大统,临御以来,每念及国朝兴衰之迹,未尝不抚卷长叹。
今朕欲昭雪前朝首辅张居正之冤屈,以正公道,振朝纲,慰藉忠魂,激励后世。
张居正,早岁登科,才具非凡,值我大明艰危之际,受先帝重托,入阁辅政。
其殚精竭虑,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使百官勤勉,一扫往昔拖沓之弊,致政令通畅,朝堂气象焕然一新。
于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赋税厘清,百姓负担得减,国库亦渐充盈,农桑商贸,咸受其惠,为我大明之昌盛奠定基础。
于军事,任用良将,守卫边疆,北御鞑靼,南抚诸夷,边陲安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彼时大明,在其治理之下,似有中兴之望,其功之伟,可耀千秋。
奈何为奸佞所妒,又遭小人构陷,致身后蒙冤,家族罹难。
朕观史策,痛惜不已。
今特颁此诏,为张居正昭雪平反:
恢复张居正太师之尊衔,追谥“文忠”,以彰其忠君爱国、勤勉辅弼之德。
着礼部筹备,依一品大员之礼,重新举行祭葬大典,使其身后尽享哀荣。
其故居,修缮一新,改建为“张文忠公祠”,供后人瞻仰缅怀,永志其功。
张家子孙,既往所受株连禁锢一概解除,给其子孙二荫和诰命,望其子孙继承祖父遗志,精忠报国。
另还张家宅邸,并赐黄金千两,以养其家。
又念张居正执政之时,诸多能臣干将与之同心协力,共扶社稷。
其旧部亲信,若经查实无大过者,可酌情起复,量才录用。
朕望诸臣以此为鉴,当以国之兴衰为己任,公忠体国。
今后勿为私怨、权谋所惑。
如再有结党营私、倾轧忠良之举,必严惩不贷。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