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装模作样,大惊失色,派人去询问来意,并命人不得冲突,务必好生相待。
当年倭乱,兴化府的莆田县首当其冲。
莆田县东南滨海,海中有湄洲屿,又有南日山,俱东与琉球国相望。
又南有木兰溪,北有延寿溪,东北有荻芦溪,又有通应港,俱会流入海。
如此两便,倭寇可坐船轻易的深入内地。
为了防备倭寇,因此各地皆设立了众多的巡检司。
莆田有嵌头、西北有大洋寨、东南有吉了三巡检。
东有冲沁巡检司,本治寻阳,后徙兴福。又有青山巡检司,本治武盛里南哨,后徙奉国里。
东南有南日山巡检司,后徙新安。
东北有迎仙寨巡检司,后移鼓楼山。东有峙头、东南有小峙二巡检司。
众多的巡检司,为各卫各所,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不过随着倭乱渐去,这些巡检司乃至卫所,青壮皆散归故地,大多都已经荒废。
就算没有贾雨村的命令,当地的军户也不敢冒犯得罪,而且还是挂着朝廷的旗帜,谁也摸不清楚状况。
沈有容告知卫所的官员,他们是追寻海盗而来。
理由太过牵强,不过卫所官员也不细究,都是大周同僚,他的身份也管不。
这也算是保留大周旗号的好处。
总之,靠着贾雨村的遮掩,沈有容以补充物资的理由,留在了当地,并派船四处搜寻。
以找寻海盗的理由,去接应百姓。
无根无据的,虽然是朝廷的军队,且对村落丝毫不犯,也没有人愿意信任。
“分地?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
人群中,一位老者,神情鄙视的说道。
金江军的一艘船离开后,留下的百姓们,纷纷惊奇的谈论此事。
“我听说很多军户相信,不少人跟了他们去。”
有百姓不愿意放弃,不甘心的说道。
福建和内地不同。
在数百年前,福建各处大多都是荒芜之地,瘴气遍布,蚊虫野兽让人无法生存。
南宋时,才大规模移民开发此地。
单独的人无法生存,只有抱团才能对抗恶劣的环境。
所以福建的宗族势力,比起其他的地方都要强盛。
人多了就有阶层。
老者是宗族的族老,本家多有科道子弟,家中又田地众多,很多族人租种他的田,向他交租子。
福建地少,数百年的宗族繁衍,子孙翻了多少倍,田亩不足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做官的门户,生活条件很快就超过沦为庶民的族人,成为被族人依附的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