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同志果然没吹牛!”
张技术员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向南的肩膀:
“好小子,是我小看你了!我老张愿赌服输。”说着,
向南依然满脸笑容,手脚麻利地称起肉来。
这次,他还是把称给得高高的,没有因为张技术员之前的质疑而有丝毫的不舒服。
并把小鱼干和竹笋一起称了。
小鱼干好称,这多了少了都能加,但是冬笋就不行了,就只能按个头称。
张技术员也一点不含糊,挑了一个最大的。
向南上称一称,二斤七两,他说道:
“张技术员,这个冬笋我把外面的壳都扒掉了,就剩下最后一层壳,你看!”
他把冬笋扒开,露出里面鲜嫩的笋肉,继续说道:
“称的是二斤七两,算你二斤五两,两毛钱一斤,这笋您给我五毛钱就行!”
张技术员竖起了大拇指:“行,就冲你这份实诚,以后我就是你的老顾客了!”
周围的人也被这一幕看傻眼了,他们以往买竹笋,不管是供销社,还是倒爷那里,基本上笋壳有多少留多少,上面还带着泥。
那些人恨不得在笋的身上再套个竹筒上去卖。
可这小伙子,不光把笋子清理得干干净净,而且把能扒的笋壳都去掉了。
人群里几个老头老太太迅速凑到了一起。他们脑袋紧紧挨在一块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私密圈子。
一个穿着蓝布衫工人服的老头,眼神里透着狡黠,他用手像盾牌一样掩着嘴,然后压低声音,对身边人说道:
“你们瞧瞧这小伙子,就是个十足的傻子啊!哪有像他这样做生意的,每个人的称都给得这么足,价格还定得这么实惠,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旁边那个戴着一顶破旧帽子的老头,忙不迭地点头附和:
“就是就是!咱们平日里买东西,哪个不是绞尽脑汁地想多赚咱们钱,秤上做手脚那是常有的事。
难得碰到这么个‘傻’卖家,这机会可真是千年一遇,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咱们赶紧多买点!”
身边的老太太也笑道:
“是啊,平常买东西,咱都得像防贼似的防着被坑,这次可算是走了大运,捡到天大的便宜了。听我的,多买点准没错,不然以后可就后悔喽!”
说罢,这老年人就迫不及待地从人群中挤了出去。
老年人永远是抢便宜菜的中流砥柱,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一样。
向南记得自己打工那会,自己要乘坐很久的公交车到上班的地方,所以起得特别早。
但是,不管多早都能看到一些老人提着菜篮子到老远的菜市场里去买菜。
他们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渠道知道哪里的菜少个几毛钱一斤,哪里有免费的鸡蛋领似的。
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高峰的时候,都能看到那些大爷大妈在跟年轻人抢位置,你不让还不行,你不让就是不尊老爱幼。
刚开始他还在想,他们为了买便宜一毛两毛的菜,乘坐公交车又花去三块,这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