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区别 > 第27章 审应览2(第2页)

第27章 审应览2(第2页)

诛:杀。

固:果真,诚然。

顾:反,反而。

是者数传:这样的话多次传述。是,此。传,传述。

悖:惑,胡涂。

桥:乖戾。择:区别。

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人,以博学著称,曾被齐威王任为大夫。

从:纵,即合纵(六国联合拒秦)。魏王:指魏惠王。

辩之:以之为辩,认为他说得好。

约军:套车。约,束。

有:通“又”,横:即连横(六国分别事秦)。

倕(chuí):相传为尧时的巧匠。龁(hé):咬。

见(xiàn):显示,显现。

淫辞【正文】

五曰:

非辞无以相期①,从辞则乱。乱辞之中又有辞焉②,心之谓也。言不欺心,则近之矣。凡言者以谕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③

,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④,不祥莫大焉。

空雒之遇⑤,秦、赵相与约,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说⑥,使人让赵王曰⑦:“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告平原君⑧,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所⑨,深而辩,至于藏三耳⑩,公孙龙言藏之三耳甚辩。孔穿不应,少选,辞而出。明日,孔穿朝,平原君谓孔穿曰:“昔者公孙龙之言甚辩。”孔穿曰:“然。几能令藏三耳矣。虽然难,愿得有问于君:谓藏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藏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将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不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与孔穿辩。”

荆柱国庄伯令其父视曰,日“在天”;视其奚如,曰“正圆”;视其时,日“当今”。令渴者驾,曰“无马”。令涓人取冠,“进上”。问马齿,圉人曰“齿十二与牙三十”。人有任臣不亡者,臣亡,庄伯决之,任者无罪。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善也。”惠王曰:“可行邪?”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解说】

本篇旨在反对诡辩淫辞。文章指出,言辞是表达思想的,如果言辞与思想相背离。而君主又无法加以检验,那么下面的人就会“言行相诡”、“所言非所行”、“所行非所言”,这是最不吉祥的。文章列举的秦、赵相与约,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所等事例,都是为论证这一观点服务的。文章对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持否定态度,这大概是由于名家学派怀疑和否定的风气与秦统一大业的时势不甚相合的缘故吧。【注释】

①相期:这里是互相交往的意思。期,会合。

②“乱”字涉上文而衍(依陈昌齐说)。

③参:检验,考察。

④诡:违,背离。

⑤遇:盟会。

⑥秦王:指秦昭王。说:高兴。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悦”。

⑦让:责备。赵王:指赵惠文王。

③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期赵国贵族,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为赵相,有门客数千人。

⑨孔穿:字子高,孔子的后代。

⑩藏三耳:《孔丛子·公孙龙》篇有“臧三耳”语。按:“藏”即“臧”之借字,“臧”通“牂”(zāng)。母羊。所谓羊三耳,当是名家论辩的命题:羊有耳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羊又有两

耳,加起来是三个概念,所以说“羊三耳”。又《庄子·天下》篇讲惠施有“鸡三足”的命题,《公孙龙子·通变论》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这些都属名家诡辩的概念游戏。

少选:一会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