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月余的辛勤劳作,厂房终于顺利修建完成。上河村和下河村也不含糊,迅速结清了每一位务工村民的报酬。
回首这一月,每日工钱仅五毛钱,全月总计不过十五块,说实话,这点薪酬实在有些微薄,毕竟村民们在修建厂房期间,承担的皆是繁重而劳累的体力活,每一滴汗水都倾注了艰辛与不易。
然而,此前秦家村便是以此标准支付工钱,且他们每顿还会发放四个大馒头。
李君文和李有福经过斟酌,也认可了这种方式。虽说每日工钱仅五毛,但那四个馒头可不容小觑。
它们个个饱满硕大,白花花的,散发着诱人的麦香。许多村民每餐食用两个便觉腹中充实,于是每餐省下两个,如此一天便能攒下四个大馒头带回家去。
上河村和下河村见状,也依葫芦画瓢,效仿秦家村的做法。
别看这四个馒头普普通通,在当下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外面即便有钱,也未必能轻易买到这般纯白面制作的馒头。
听闻有的村民将馒头带回家后,并未直接食用,而是小心翼翼地掰碎,与野菜或其他杂粮混合在一起,精心熬煮成一锅热气腾腾的粥。
这四个大馒头,足以让一家老小在第二天与其他杂粮搭配,维持一天的温饱。
待到结算工钱时,村民们不仅领回了十五块钱,上河村和下河村还特意在最后一天蒸制了大量馒头,让每人比平日又多拿了四个。
村民们怀揣着十五块钱,手拎着八个大馒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兴高采烈地踏上归家之路。
虽说此后这样能敞开肚皮吃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大家又回归到往昔紧巴的生活,但回想起这两个月来的经历,村民们心中也满是感慨。
这两个月的劳作,他们赚取了三十块钱,不仅省下了两个月的口粮,每日还有四个大白馒头贴补家用,家里的存粮也因此节省了不少,这个冬天相较去年,终究是要好过许多了。
厂房竣工后,两村特意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购置了两串喜庆的鞭炮,在新厂房门前整齐摆放。
随着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的声响瞬间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在热闹的鞭炮声中,一块镌刻着“双河竹编厂”的醒目大牌匾被稳稳挂在了房檐之上,自此,双河竹编厂正式宣告开业。
李有福早就收到了邀请,这天也骑着他那辆专用的三轮车前来祝贺。
三轮车的车厢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十几款小巧玲珑的竹编,这些竹编都被一层用杂草精心编织的草毯子悉心遮盖着,宛如一件件珍贵的宝物。
这些竹编可不简单,皆是李有福凭借前世的记忆,在空间里反复琢磨、多次试验后精心编织而成的。
其中既有精致的小菜篮、果篮和果盘,实用又美观;还有竹席,那竹席之上,李有福别出心裁地编织了一丛修竹图案,还点缀着些许文字,比起寻常竹席,更显高雅美观、格调不凡。
除此之外,还有竹凳、竹躺椅、竹枕头、竹箱子、竹茶杯、竹拖鞋、竹保温瓶外壳等各类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一些造型独特的龙形、凤形以及蜈蚣型的竹风筝,只不过这些竹风筝尚未贴上纸,却也别有一番质朴的韵味。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超级迷你的小水车,这小水车完全由竹子打造而成,各个部件之间衔接紧密,工艺精湛,而且在水车的各处部件上,还细心地编有号数。
如此一来,无论是拆卸还是组装,都极为方便,只需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数字顺序依次操作,便可轻松完成,简单易行。
李有福心中早已盘算好,日后双河竹编厂完全能够依据这个小水车的样式,制作出特大、大、中、小四种不同规格的水车,推向全国各地的市场。
届时,只需配上一张详细的图纸,购买者便可依照顺序迅速完成组装,方便快捷。
这个水车是李有福用多种颜色的竹子巧妙拼接而成,色彩斑斓,绚丽夺目,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它不仅能帮助农民灌溉庄稼,提高农田的产量,而且对于一些风景优美的景区而言,将其购买回去,组装好放置在河边,桥边,池塘边,也能成为一道独特而迷人的景观,吸引游客的目光,增添景区的魅力。
鞭炮声渐渐消散,李有福面带微笑,对王海远和苏学文说道:“三舅、苏队长,我在三轮车里给咱们竹编厂拉来了一些样品,你们派人去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