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护法也不多问,立即对后面的十余人吹了个口哨,接着用手在空中比划了个手势。
十多人瞬间变成一个方阵,将拓跋铁四人围在中间,朝西而去。
这帮人训练有素且懂得人情世故,马频步率整齐划一,距离中间四人时刻保持十丈左右的距离。
既能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又确保听不到四人的对话内容。
有了这些护卫,几人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边行边对白愁两人介绍起飞云马场的历史来。
原来这飞云马场已有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
建立的初衷是元国的官方牧场,主要就是生产、养育牲畜,再交由朝廷。
这之中利益巨大,且牲畜的生死本就不好统计,由此滋生了严重的渎职失职事件,甚至出现了私下与别国暗中交易的行径。
第一任牧场主被发现后处以极刑,可仍旧无法阻碍这类腐败的发生。
二至四任牧场主皆因腐败处以极刑后,第五任牧场主虽不敢再有暗中勾兑的行为,可却也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牧场内的牲畜数量大幅减少。
这时,有人提出牧场本就是以盈利创收为目的,没必要把所有权牢牢把握在朝廷手中,不若找个能力出众的人进行管理经营。
这有三点优势,其一就是牧场私有化后,牧场一切归个人所有,便不再存在贪污渎职的情况;其二就是可以激发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激情与动力;其三就是牧场的管理本就需要一大批管理人员,这之中产生的薪俸也是一笔巨大开支,自给自足后,这一切由牧场主个人负责。
牧场每年自行与别国进行交易,但是需要有朝廷出人进行监督,并收取利润的九成作为朝廷税收。
这项政策自第六任牧场主开始实行,没想到效果确实出奇的见效。
朝廷五年的税收已是之前五任牧场主创收的总和。
所以这个政策也就一直延续下来,之后牧场不单只是养育牲畜,更肩负起筛选训练战马的任务,由此牧场更名为飞云马场。
而第六任牧场主正是拓跋铁的祖上,传到他父亲这辈时已经是第六代了。
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不断地有牧民迁入迁出,组成附近的乡镇,甚至附近的两座大城单东奇和凤溪,其百姓过半都是源自飞云马场。
现在元国之内,一共有四家马场,分别是飞云、洛南、蓝草、彼珲,但还是以飞云马场规模、实力为首。
四大马场也是元国税收之命脉,所产优良宝驹,天下闻名。
华夏四国乃至东边的清国,排得上号的轻、重骑兵部队,其胯下宝驹大半来自四大马场。
飞云马场在临海草原西南方,黄河两道支流自单东奇城西侧和凤溪城东侧,顺流而下,形成了百余里呈三角形状的肥沃草原,两道支流湍流而过灌溉了草原,最终汇入黄河主线。
这里气候温和,牧草极为茂盛,马场核心的主城寨四面环山,地形险要,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当白愁、赵云随队经过山道时,一览无余地欣赏到马场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