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葡萄等水果,对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很有用。”
嬴政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嘴角微微上扬。
与此同时,淳于越忽然感觉背后一寒,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
“攘外必先安内,在汉朝初期,刘邦没有足够的力量铲除功臣们,只能暂时实现分封。
不过在刘邦的晚年也把韩信等异姓王解决了,留下的刘姓王则是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
好在景帝重用周亚夫,成功平定叛乱。
到了汉武帝时期,朝廷的实力强大,对此刘彻实施了被誉为史上第一阳谋的推恩令。
规定诸王和诸侯的次子和三子都有继承权,这样就导致地方上的实力越来越弱。
根本没有对抗中央的实力。”
“推恩令确实厉害,有些意思,不过被誉为第一阳谋却是有点过了。
要不是有足够的实力,推恩令不仅没用,反而会导致诸侯叛乱。”
陈玄也是非常赞同的,实力才是王道,一力破万法,任你计谋万千,看我一发小男孩行不行,不行再来一发。
“在解决内部的问题,又有了充足的粮草,刘彻便开始朝外扩张,最大的对手莫过于匈奴了。
先前的张骞出使西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只可惜失败了。
这时匈奴又派人来和亲,刘彻为了韬光养晦,只能答应下来。
没过几年,刘彻准备引诱匈奴人进入境内,设下埋伏,想要重创匈奴,只可惜最终失败了。
匈奴也断绝和亲,并且越来越频繁的进攻边境。
然而这个时候,一些儒家学派的大臣还在提议要和亲,要赔罪道歉,要保持天下太平。
所以说仅仅依靠儒学治国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儒生们尤其是后世的儒生,他们只在乎自已的利益,他们只在乎富贵,他们的骨头是软的,血是冷的。
他们长期待在京城之内,看不到边境百姓被匈奴残害的画面,他们无法理解边境百姓的绝望和痛苦。
他们只想着可笑的天下太平。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一个软弱的,无能的帝王绝对是国家的灾难,人民的灾难。
好在刘彻不一样,他有雄心壮志,他想要开疆扩土,所以哪怕是面对几个最重视的大臣的劝导,刘彻也没有犹豫和更改目标。”
“说得好,最典型的就是淳大傻子,表面上硬气,似乎为了儒学不怕死。
可也不过是为了名利罢了。
朕相信,如果淳大傻子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肯定会积极的请求和亲和赔偿。
给出的理由也无外乎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还是战争会对国家发展产生影响等。
可是他们从来不会站在朕的高度,以朕的视野,去看、去思考、去做事。”
在陈玄看来,儒学可以教化老百姓,让他们树立道德观念,维护社会的稳定。
可是在军事方面,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尊严、主权和利益的时候,还是少让纯粹的儒生掺和比较好。
像是周瑜那样的儒将另当别论。
“刘彻能够解决匈奴,除去文景之治留下的财产和国内的稳定,最重要的莫过于两个人——卫青和霍去病”